找到相关内容74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华严十玄门与念佛法门

    有一定的说服力。另外,智俨大师还著有《  大方广佛  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GCK@11>》16文中列十玄  名相时,说:  #楷书上下空=约法以会理者,凡十门:一者同时具足相应门、二者因陀罗网境  ...

    释能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349181.html
  • 禅净双修的类型及其理论基础

    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16   其中,有禅有净土...当来作佛祖一句,即被视为禅净双修思想的典范戴角虎,头上长著角的老虎,益形威武;比喻禅净双修者,必定是一个现世为人师,当来作佛祖的大...   13 引见:卍续藏,台北:新文礼出版公司(影印),册108,页0780,上   14 引见:卍续藏册109,页0180,下   15 引见:前书,页0549,下   16 清彭际清,重订...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0449184.html
  • 宗舜法师:《阿弥陀经》夏莲居会集本商兑

    经句解》元性澄法师撰   (以上四种,据毛惕园编《净土丛书》第一册刊本,台湾印经处印行)   16、《阿弥陀经略解》明大佑法师撰 李淼主编《中国净土宗大全》本 长春出版社印行   17、《弥陀...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049203.html
  • 略论藕益大师念佛即禅观思想

    后世修净业者,不啻暗夜明灯。末世众生,若能深体大师本怀,则净土法门必将发扬光大,佛法经久不衰也!  注释:  参见《八不道人传》即《藕益大师自传》及《藕益大师续传》(《藕益大师全集》第16册。(第...

    学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1449209.html
  • 摄论师的师承及其哲理

    岁。   道抚,其传称:“俊颖标首,京城所贵,本住总持,宗师异解,用通《摄论》,及临时侃席,数扣重关,束心展礼,岁承音训。遂舍弃本习,从师真谛。”[16]   智凝,《续...501。   [13] 《大正藏》册50,页671。   [14] 《大正藏》册50,页544。   [15] 上座,是全寺之长,与维那、典座总称为三纲。   [16] 《续高僧传》卷11〈...

    韩廷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149225.html
  • 唐代宗密及其禅教会通论

    (按,禅宗僧)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别法。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本意”。[16] 是说禅宗本应以修证(...48,页399上、中。   [14] 《大正藏》册48,页399中。   [15] 《大正藏》册48,页399下。   [16] 《大正藏》册48,页400中。   [17] 以上见《大正藏》...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249228.html
  • 煮云法师的佛教经验与佛教事业

    做的事业──弘法利生,……因此挂上观世音菩萨这张圣旨王牌,使一般善良愚昧的民众,能够改变以往不合佛法的迷信举动,也未尝不可吧![16]   普陀山是中国的四大名山之一,又... 同注2,页93。   [12] 同注2,页223~页225。   [13] 同注2,页200~页206。   [14] 同注2,页221。   [15] 同注2,页239。   [16] ...

    丁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349231.html
  • 大乘菩萨道与儒家伦理

    作为染净法之依止,以作为菩萨道实践之理论基础,此即所谓的阿黎耶识缘起说。[15]  对于阿黎耶识之安置,在世亲《十地经论》中,可说存在著诸种涵义,[16] 简单地说,具备了染、净等诸涵义。事实上,在无著...册30,页279上及页579上~页582上)  [15] 在《瑜伽师地论》列举了八种原因来证明有阿黎耶识之存在。(参《大正藏》册30,页579上~下)  [16] 在《十地经论》中,...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449233.html
  • 小乘实有论或大乘实相论?

    这里不得不论。关于〈物不迁论〉的宗旨,可从其中一段话探知:  《道行》云:“诸法本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中观》云:“观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斯皆即动而求静,以知物不迁明矣。[16]  僧肇引《...了“部份不同”与“完全不同”的界线,所说虽能收破见去疑的宗教效果,但若自名理层面审之,是有疑问的。参见〈僧肇物不迁义质疑〉,《内明》,126期(1982年9月),页3~页6。  [16] 《大...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38.html
  • 安宁疗护的佛教用语与模式

    西汉时已成为中国人的普遍信仰。[16] 可知,古代中国并没有类似佛教所说“六道轮回”的观念。   相对于“人死曰鬼,归于泰山”的民间信仰,佛教未传入...???─?????╱??─?〉。《佛教》季刊,No. 6 1989。pp.171~17关于塔寺(vihara)的语义,《十住毗婆沙论》〈解头陀品〉卷16(大26,页112上):“比丘虽受尽...

    惠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2649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