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97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牟宗三《大乘起信论》“一心开二门”说辨正

    论中云:“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大正藏》第32卷,第575页)法者, 存有义;摩诃衍者,大乘义。此即把佛教的存有理论落实...的,故其理论一般称为“虚妄唯识”思想系统。   《起信论》则提出“众生自性清净心”之说(《大正藏》第32卷,第576页),或“如来藏自性清...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90540718.html
  • 佛教神山留圣迹

    祈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我们今天造就了一批佛教艺术瑰宝。  在子孙宫区的崖面上,第14、24、32窟都是方形平面的中心塔柱窟,这里的塔柱更像方形面面的楼阁式宝塔,少的有三层,多的可达七层,在塔柱体的...

    常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1441296.html
  • 《宗镜录》的中观思想

    ,但善恶业果并非全无。《中论》卷三云:“虽空亦不断,虽有亦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32]因此,上说缘生法在心中,当然这种依缘生法所说的非有非空的中道同样不离于心而有,也可以说非有非空的中道...   [31]《维摩诘经》卷一,T14·537c。   [32]《中论》卷三,T30·22c。   [33]《宗镜录》卷八十六,T48·887b。   [34]《宗镜录》卷二,T48·426a。   ...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441494.html
  • 《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商榷

    燃灯后?师云:一场懡[怡-台+罗]。”32  第162页:  29、心识纷飞  按:纷,慧达校本误作“丝”。其校注270云:《宽本》《面本》“丝”作“纷”。则其误认“纷”作“丝”。  30、如石室在...:此段慧达本点作:“门云:‘正是劳劳者。师拂袖便出。’”误。“师拂袖便出”乃是清了的反应,不是石门和尚的话。  第164页:  32、师过香山,庵中见师叔。问:“近离甚么处?”师云:“丹霞。”  按:...

    释宗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5641714.html
  • 应县木塔高超的建筑艺术

    应县城关的佛宫寺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木塔虽然地处偏僻,但却以其峻极神工的建筑技术与艺术,被誉为天下奇观。  木塔全高67.31米,有20层楼房那么高。塔平面为八角形,底面直径约32米,由...

    马良撰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5742391.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二)

    品即入灭,最后一品,后由门人尚贤补成。   5.《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T37、195;《续》32、391),即注解智者《观经疏》之力作(T37、186)。   以上这五部著作,可做为知礼专门...曰知,睹行敬奉曰识。谓修行之人,欲得道果,必须具足三种善知识。其中外护善知识,即指营理所须,以助修行之人;或有外侮,而能捍御,故名外护善知识。  [32] 《佛祖统记》卷第八,见《续》131、66b-...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642741.html
  • 回鹘文佛传故事研究 ——以Mainz 131 (T II Y 37)《佛陀传》为中心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为T II Y 21、T II Y 32的回鹘文写本残片二件。二者均出土于吐鲁番交河故城,前者现存18行,后者存16行,内容很可能出自《方广大庄严经(...托梦”对释迦牟尼佛的思想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2]按照前者的说法,正是这些大梦,促成了悉达多太子的出家;后者同样重视这些大梦,因为它们促成了佛的觉悟。 至于太子夜半逾城出家的过程,在汉文佛教典籍...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243287.html
  • 莲花净土 塔尔寺

    藏深造,广拜各派名师,勤学各门经论,在各地立宗辩论而精通显密,名扬四方。24岁起在各寺收徒讲经说法,32岁戴黄帽独树一帜,广泛传播独创的佛学思想。至42岁逐渐形成了独立系统的佛学、哲学思想体系,便编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5543486.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梁武帝累修歸極樂〉(喻37)、〈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喻31)、〈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喻32)等,其中有的作品特別強調佛教的「輪迴轉生」、「因緣說法」,有的作品只有強調地獄苦楚。雖然周遊「地獄」、「冥府」...生死,而精神上產生新的自我觀念,享受永遠超越生死,而進入「四大皆空」的「無我」境界。 四、周遊地獄後體會「天地無私」、「因果報應」——〈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喻31)、〈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喻32) ...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244036.html
  • 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

      (注 7 )大正 29, pp.914-915。   (注 8 )大正 32,p.329, (灭谛聚初立假名品第141) 。   (注 9 )大正 30, pp.32-33。   龙树以为...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涅槃义,净者是法义。”(注32)这常、乐、我、净乃原始佛教所批判的“四倒”,而在涅槃经中郤成了佛、法身、涅槃、以及佛法的形容词,这诚然令人...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14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