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206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启超佛典翻译史研究成就述论

    自己的独到见解:“平心论之,完全直译,因彼我文体悬隔太甚,必至难于索解,善参意译,乃称良工”,31持论似与慧远相近。所以,就道安、鸠摩罗什两人译品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来说,梁启超尤其推崇后者。他指出:...鸠摩罗什、真谛大师也不例外。要做到直译、意译圆满调和,“必如玄奘、义净,能以一身兼笔舌之两役者,始足以语于译事矣”。35据史料记载,玄奘译经“意思独断,出语成章。词人随写,即可披玩”。36正由于译笔...

    肖承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3461516.html
  • 佛教寺院与高地农牧村落共生关系研究: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来远寺为例

    寺院所占有的经济、产业地位 30  第五节当代共党及国家控制的巨大影响 32  第四章小区家户组织及婚姻 35  第一节家庭组织及型态 36  第二节分家与继嗣 41  第三节婚姻与生育 43  一、...村落:霞珠村 26  第三节藏族小区内互助换工行为 28  第四节藏区寺院所占有的经济、产业地位 30  第五节当代共党及国家控制的巨大影响 32  第四章小区家户组织及婚姻 35  第一节家庭组织及...

    朱文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54363049.html
  • 《湛然居士文集》中“杨行省”考

    要求辞去行省职位。求之于杨惟中的年龄,是完全不合的。杨惟中死于己未年 (1259年),年55岁。“岁乙未,用兵汉上,领军前行中书省”[注解:郝经:《杨公 神道碑》,《陵川文集》卷35《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本。]。乙未年 是1235年,杨惟中才31岁。“汉上”之役很快结束,行省当然不复存在。如果此时杨惟中“ 辞位”的话,决不能以年龄为理由“求退”的。   其次,书中几处文字都显示受书人是女性...

    陈高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5669941.html
  • 戒律与僧制之间——弘一律师的两难之局

    161。  页174  然而,弘一律师在另一方面,却未能谨守如下戒规:  1.行乞为生  根据戒律,行乞讨取食物是僧侣唯一的生存之道[31]。虽然《年谱》和《弘一传》都说弘一律师曾对夏丏尊说「乞食是出...倘使在午前吃了一餐又再吃另一餐,便算犯戒[35]。而《年谱》称在民国二十四年时曾享受早餐和午餐[36],然则律师即使能够持午,也乖离了持午传统中的「一食法」了。  3.不手捉金银  《四分僧戒本》顺数第...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04670829.html
  • 佛教正法的存亡?

    人。在[增壹阿含经] (大正藏2册, p746a)(卷35莫畏品5)中记载∶「世尊语迦叶曰∶汝今年已朽迈,无少壮之意,宜可受诸长者衣裳及其饮食。大迦叶白佛言∶我不堪任受彼衣食,今此纳衣随时乞食,快乐... (29)(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於依梵行学,十夏,是第九五。)   (30)(戒,正行,正见,能令自身勤学於依波罗提木叉学,十夏,)(是第十五。)此合是第三五十。   (31)戒,正行,...

    法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484643.html
  • 中国佛教的特色——禅与禅宗

    谁,只要是触犯了生活的规范,情节重者,集合大众,先用杖打,继之则烧掉他的衣钵道具,再从偏门将之逐出寺外(注31)。   像这样的禅者生活,既能适应中国人的社会环境,又能不违背释迦牟尼佛所传的佛教...来印心(注32);而且到了五祖弘忍大师时只是更改以金刚经来印心(注33);一直到唐末宋初(第九世纪)以后,中国禅宗兼重圆觉经(注34)及楞严经(注35),尤其是作为一个禅宗的大师,在其开悟后,仍...

    释圣严

    |禅宗|禅|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754211410.html
  • 佛教量论因明学的正智观与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哲学之推演,更非记忆性的信息“掌故”。真知就是真理,这真理是“一无遮蔽的真理”[31]即自明性的真理。而一切真理都必须以经验直观为基础——“纯粹而简单,可以依其自身直观而不必取决于任何他物,只需通过...他物;但是,我们设想,一切其他都在某种程度上是这些事物的复合。”[35]这与法称“言自相者,谓若由其境之远、近,识中影像,现差异者,此所缘境,名为自相。唯其自相,为胜义有”是一致的。  笛卡尔在《第一...

    顺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13938128.html
  • 真理的困惑

    31]逻辑中所蕴含的公理化方法及其从中发展出来的严格严密的推理规则,确曾使人以为逻辑真理(至少在确定的形式系统内)是可靠的,并进而对其生出这样的企望:逻辑最终可以为真理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然而,...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上帝的信仰,才使得人们去采取一种博爱主义的生活方式。[35]在更一般的意义上说,在宗教信仰中,寄托了特定人群对理想的(或应然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理解和期待,如爱、善、正义、...

    侯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40438308.html
  • 藕益因明的得失例举

    ·因明卷》第35-36页,中国逻辑史研究会资料编选组。  [30]莆田广化寺印本《藕益大师全集》·5·论释三五五页。  [31]莆田广化寺印本《藕益大师全集》·5·论释三五六页,“前陈极成有法以为宗依...中对这个次序问题都没有说明。  二、关于宗,藕益智旭法师也有极其独特的说法,他把前陈叫宗依,把后陈称为宗体[gx31][31] 。这是明代诸家的共说,这种说法的来处,不知从何而来。因为在唐后明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438344.html
  • 法自相、相违义与似宗——《因明入正理论》梵汉对勘和研究之二

    牒引初颂的第四句。相比颂文,缺少“能”字,这是译文本来如此,是奘师翻译时文字上的处理。[31]  对于第三次出现的“若非违义言声所遣”,神泰保留了两种读法,今人的解读也莫衷一是。我们不妨先来看第四次、第五次...)不为具有矛盾意义的句子所排除。[35]   杜齐也没有将“非违义”看作一个专门的名词。至于这一句中的“若”字,当释为“如是”,乃是以前一句“非彼相违义遣”为指向,并非与下文“或先所立宗义相违”的“或...

    汤铭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2323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