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一)

    . 248  其一切杂项差役,遵奉宪行,概行蠲免,均无过错。”[81] 由此可以看出见月对宝华山经营之深,思虑之周密,宝华山之能于清初保有庞大的寺产,[82] 快速茁壮成清廷眼中的优良丛林,[83] ...

    释果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942612.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二)

    宝华山志》卷8,〈宝华山奉总督部院永禁找赎杂差碑〉,页341~343。   [83] 康熙42(1703)年,敕赐宝华山隆昌寺改为慧居寺,是清朝对宝华山的正面肯定。参《宝华山志》卷3,页119~12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042613.html
  • 新校黑水城本《劫外录》

    “更有一人未肯在。”僧云:“未审是甚么人”师云:“红烂通身火里看。”师乃云:“虚玄及尽亮[82]处偏枯。明湛不摇,想中渗漏。是以千峰泻翠,万谷流春。灵苗秀而气未萌,瑞彩分而天欲晓。光融月水,[83]...   [80] 《宽本》《面本》+(前),要。   [81] 《黑本》《宽本》“倚”作“”,今改为通用的“倚”,下同。   [82] 《宽本》“亮”作“高”。《面本》“亮”作“见”。   [83] ...

    释慧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342615.html
  • 说“无念为宗”

    净土,惟佛能入,实报土和圆应土皆为此土在不同修行果位上之显现,在地前学人境界显现为圆应土,在登地菩萨境界显现为实报土。[83]那么,何为最极清净之法性土?《大智度论》云:   有佛国土,一切树木常出诸法...] 《录校》,页 252。   [80] 《录校》,页 310~312。   [81] 《录校》,页 305~306。   [82] 《录校》,页 321。   [83] 参阅净影寺慧远《大乘义章》卷...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642618.html
  • 明末的唯识学者及其思想

    参互考订,则所抵牾,亦复有之。”所以他自己的“集解”,是将古疏之被“散见于诸处,收合余烬,犹足发明”,而写成的。(注83)  (b)真界的“因明解”自序,也是他先向金陵的三怀座主请益,又去咨询燕山的...。  (注 80) “宗论”卷六之三,一七页。  (注 81) “宗论”卷六之三,二三页。  (注 82)  续藏八一,三○六页上。  (注 83)  续藏八七,一○五页上及下。  (注 84)  ...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4042658.html
  • 知礼《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研究(三)

    中说“贫女宝藏”喻,明其开掘取用之过程有“一有藏、二人指、三耘掘、四得近、五藏开、六取用”[82],遂取之以配“理即”,乃至“究竟即”等六即佛位。[83]对此,湛然于《止观辅行》卷五中加以赞叹说:  ...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742742.html
  • 禅净合一流略(三)

    行,俱开隋唐之大派别。【83】   净土宗确是瞠乎其后,汤用彤教授这一“又”字堪称深得春秋笔法之精髓──昙鸾与智俨、信行并列,属“又”之后提上一笔的“二流脚色”。平心而论,历史青简之上,能跟在前述大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53943080.html
  • 藏传佛教格鲁派

    ,属外道见,大师是以中观应成派【82】见来作批判的。在修上,大师提出许多修心方便,尤其是注重止观【83】的修习,要止才能定,定而后才能发慧,观就是研究诸法真理,要找到真理才能发生解脱之智。止是安住修,... 在此四生之内。【82】中观应成派:为中观中之一支派,主张万有均是由分别心安立假名的缘起有, 常用应成何过的论式以破敌方,故名。【83】止观:止就是系心一处获得安定;观察是由观察智慧...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60743108.html
  • 回鹘文佛传故事研究 ——以Mainz 131 (T II Y 37)《佛陀传》为中心

    II T 604),第29~46行;U 4382,第47~68行;U 4198(T II, T 600),第69~82行;U 4199(T II, T 601),第83~102行;U 4484,第...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4243287.html
  • 天台智者的果位论(一)

    如意足、[79]五根、[80]五力、[81]七觉支、[82]八正道,[83]未得煖法相似理水,但深解四谛之总相。2.三乘所共有的第二位是性地。此位相当于七贤位的最后四位,即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善根位...

    沈海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174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