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性空思想研究的一个面向:判定“《中论》是《阿含》通论”的综合省思

    是八不的根基,空、中道也必依于缘起而论。所以,印老结论说:  “以八不说明中道的缘起说,渊源于《杂阿含经》说,是不庸怀疑的!”[15]。  2.《中论》所引证的佛说,都出于《阿含经》  第二点是,《...一》,大正三十?一中。  [12]《顺中论》,大正三十?三十九下。  [13]《杂阿含300经》,大正二?八十五下。  [14]《杂阿含335经》,大正二?九十二下。  [15] 释印顺,《空之探究》...

    黄瑞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944438.html
  • 佛教音乐观——略论佛教音乐在修行中的实相与虚相

    还使“迦叶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15]可见,禅观修习者,假使于妙声尘上转,寻伺追恋,这都属于贪欲盖,能覆其心,令不得定。   5、障碍解脱   ...14]《五分律》卷十四。 (《大正藏》卷22,P97中。)   [15] 道世《法苑珠林》卷三六。 (《大正藏》卷53,P577上。)   [16]《妙法莲华经》卷一。 (《大正藏》卷9,P9上。)...

    若 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1944439.html
  • 走向平等的经学观——现代中国佛学研究的方法论反省

    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如是则纯大苦聚灭。[15]  这就是佛教净法的缘起。因为缘起理法来自缘起实相,它就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众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故可以说“见(缘起)法即见佛”。但佛还是担心...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2644447.html
  • 多音与介入:当代欧美佛学研究方法之省察

    日本  的专业佛教学者据云上千人之谱。两岸与海外的佛教学者,据  蓝吉富的统计,约有一百六十人左右。见蓝吉富,1993:3,15。  【参考书目】  Bond, George D.  1988 The...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044458.html
  • 大乘初期至中、后期菩萨思想的变迁

    页 1 以下)记载著从佛成道后不久到访问释迦族为止的二、三年间的事;化地部的“受戒犍度”—《五分律?受戒法》(卷 15-17)除了上述内容之外,并在前言附加了释迦族的系谱与佛出游四门、出家、成道等事;...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644472.html
  • 北传大乘佛教的起点

    :   分别论者及大众部师,执佛生身是无漏法。彼何故作是说?依契经故。如契经说:如来生世、住世、出现世间,不为世法所染。彼依此故,说佛生身是无漏法。[注15]   由一切有部学者的角度说出他部者依...正藏》第二十六册,第六十四、六十五页。   [注13] 真谛译〈世亲传〉言迦旃延为罽宾人。《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一八一页。   [注14] 《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八十七页。   [注15] 《...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944478.html
  •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回应──印顺之后的如来藏学诤议之评议(1)

     二、林镇国《辩证的行旅》的解构思想与两种诠释学进路的  视点下的如来藏思想批判  (一)从林镇国《辩证的行旅》谈佛教诠释学的当代建构  林镇国近著《辩证的行旅》[15] 讨论当代诠释学的纷争与人文...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344487.html
  • 当代台湾如来藏思想的诤议与回应──印顺之后的如来藏学诤议之评议(2)

    此书在讨论日本京都学派、批判佛教与中国当代新儒家哲学的佛学诠释的理论脉络之中,涉及了佛教诠释学的建构与中国佛教发展的当代脉动的基本问题。  [15]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台北:立绪出版社,2002)...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4444488.html
  • “批判佛教”驳议

    无为,“得意忘言”开悟的体验主义。(总结得很到位!)[15]   简言之,唃谷批评本觉思想是:(一)肯定超越时间性的“本觉”(场所,或基体),(二)肯定...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244503.html
  • 古奥义书(Upani?ads)与初期佛学关于人的自我(Self)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本质,因身受死所限制,将会消失。身之存在使人不能免于快乐与病痛。[14]即便如此,身仍属重要,因它是不死之阿特曼(ātman,常我)所栖之处。后期奥义书进而指出死不可避免,且人可脱于死而成为不死。[15...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34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