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8568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竺道生思想之理論基礎

    之分,定於形初, 雖靈均善運,猶不能變性之自然,況降茲已還乎」( 註15)。 這已表示凡聖、明闇之分是...禪宗所主張,後 人通稱為一乘家﹔後者為唯識宗所主張,後人稱之 為三乘家。 (註 15)﹕弘明集卷第五,大正藏卷...

    劉貴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243990.html
  • 禅宗六变——第一章达摩禅──禅宗一变

    汉人不能出家,到唐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从戒律混乱[注12]到道安制定僧尼轨范[注13];从晋末始置僧司[注14]到梁陈对僧侣的严密管理[注15 ];从“十诵律”大行于南北到“四分律”得到弘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343994.html
  • 禅宗六变——第四章 南禅──禅宗四变(1)

    。“求之法身,原无二统,形影之分,孰际之哉?”[《广弘明集》卷15,〈佛影铭序〉。]他说礼拜佛影就是礼拜法身,二者没有区别。另一说法是慧远六十九岁时,与弟子刘遗民等一百二十三人于东林寺龙泉精舍立无量寿...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543997.html
  • 觀音菩薩的形像研究

    一了。 法華經一系的題材,除了送子觀音之外,尚有較特殊者,觀音不現女子像,而現一身著冠服,長髮及胸,持杖、攜經典的文人雅士,題詞上曰:「現居士身而說法者。」[15] 亦有畫披甲戴盔,腰佩長劍,手舉...[15] 法華經普門品曰:「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題詞上句即依此。 [16] 法華經普門品曰:「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題詞亦依此。 [17] 見註八...

    陳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1944013.html
  • 漢傳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

    種實事求是、實用活用的生活態度,所以也是遇深則深、遇淺則淺,遇高即高、遇低即低的教育模式。它沒有一定要堅堅持信仰心外的什麼神明或最高的權威者上帝, p. 15佛也只是一位有教無類的教育家,佛是聖人,佛...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144014.html
  • 唯識三系之研究

    其內容如何呢﹖ 即是依存轉變。世親認為轉變有三種,即異熟轉變、末那轉 變、境了別轉變(註15)。此三種轉變,同時生起,故其所轉 變的境,難免互相交錯。當然,此... 大正藏、三一、一三八、上。 (註 15) 「彼依識所變,此能變為三,謂異熟思量,及了別 境識。(唯識三十論頌、大正藏、三一、六○、上) ...

    如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244016.html
  • 從「以禪喻詩」論嚴羽的妙悟說

    (三)禪學與唐宋詩學 禪學的根本思想,據六祖《壇經》與黃檗希運所言,在 證知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而且 能生萬法(註15...,一九八七年三月 ,臺灣學生書局出版。亦收入《佛學因緣》中之「 禪學篇」。 (註 15)上述思想散見於《壇經...

    王熙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444019.html
  •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prasangika)寫自立論證派(Svatantrika)。(註14) 對於龍樹中觀論證方法論﹐以及中後期的演變﹐從邏輯 學的角度來剖析﹐囗山氏有相當的成果(註15)。今簡介於后 ...anumana)的學派。 (註 15)囗山雄一。[空論理]﹐佛教思想叢書[印度篇] 角川書局一九六九年。吳汝鈞...

    釋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544022.html
  • 解嚴後的台灣佛教與政治

    灣佛教團體或個人,到大陸去交流的 結果,主要還是提供物資和款項的幫助(註15),在佛教思想 上造成顯著影響的情形,則幾乎不曾有過。因此,台灣方面 對兩岸佛教... 〉前引書,一四六~一四七頁。 (註 14) 同前註。 (註 15)對於偏的物資和金錢方面的交流,游祥洲先生曾在 ...

    江燦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644024.html
  • 宗密的靈知與王陽明的良知的比較研究

    物理矣。… …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 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理豈外於吾 心邪﹖(註15)...王陽明全書》(一),九十二頁。 (註 14)《傳習錄》中,《王陽明全書》(一),三十五頁。 (註 15) 同上。 ...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644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