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我国宗教音乐研究概述

    形》 68、高士杰《基督教精神与西方艺术音乐传统》 69、刘智强《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 70等。高士杰《基督教与西方音乐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一文指出,“西方音乐”即“它特指以基督教文明为基质发展起来... 5 辑),贵州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67《中国音乐学》 1998年第1期。   68《丁方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8年版。   69《中国音乐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  ...

    田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844227.html
  • 世纪末回眸:智化寺音乐与中国音乐学

    第2期,68-69页。   6 黄翔鹏《民间器乐曲实例分析与宫调定性》,载《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3期,15页。   7 这些形容词均来自张振涛《民间乐师研究报告》一文“乐师素质的高文化品位”一节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4844229.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1)

    万物”之论[68]。江文通 “破生死之樊笼,登涅槃之彼岸”[69],沈休文也有“佛知不异众生知”[70]。至于谢灵运的“辨宗论”,王元长的“净行颂”,均是佛学经论;澄怀观道的宗少文,与文采冠绝的颜延年...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0.html
  • 禅与诗画--中国美学之一章(2)

    异。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68] 见孙绰“喻道”篇。   [69] 见江淹“无为”篇。   [70] 见沈约“佛知不异众生知”篇,所谓“若积此求善之心,会得归善之路...

    刑光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044301.html
  • 中國佛教的思惟發展(2)

    這就是「真正」二字的指謂了。也有人把它叫做佛教的骨髓,既是佛教的骨髓,又何以在形態上完全不屬於中印正統的佛教呢[68]?這不是十足矛盾嗎?是的,假如我們以論理的原則,或知識系統的原則,來規範禪宗,當然...常」說,可代表中國佛教絕對實在的本體論,(「真常」二字便表示了「絕對實在」的涵義。)就「妙有」說,則表現了中國思惟方法中的客觀現象論。   [67] 大正。四五卷。六三○。   [68] 正統二...

    張曼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3.html
  • 實在與知識

    過當產生觀念的始原予以考察後[67],且發現該觀念與經驗一致[68],其有效性也予確定[69],我們才能認為它是真,才能拒斥那些反對其為正確者。就言語的證實層次來說,只有透過那些述說該語言之人的可靠性...  [68] Samvāda-jnāuat.   [69] artha-kriyā-j?ānāt.   [70] āpta-pranitavam gunah.   [71] apauruseya.  ...

    張尚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344304.html
  • 孔维勤:宋释永明延寿之理事观(2)

    有力无力”看“相入”,其言曰:  二力用中,自有全力,所以能摄他,他全无力故,所以能入自,不据自体,故非相即,力用交彻故成相入。[68]  由此有力无力而明相入,以力用交彻故,自力他力一际平等,如流水...,页四八三中下。   [67]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三下。   [68] 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八六下。   [69] 大正藏册四八,页五七二下。   [70] 大正藏册四八,页八二○中。   [71] ...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444306.html
  • 刘贵杰:僧肇思想之基础(1)

    万物纷纭,聚散谁为?缘合则起,缘散则离”[68]。  “身亦然耳,众缘所成,缘合则起,缘散则离,何有真宰常主之者”[69]。  “诸法缘生,聚散非己,会而有形,散而无像,法自然耳”[70]。  宇宙万物...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2544307.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1)

    ,是一種妥協的方法,在佛教本身上言,是一種方便的手段。慧皎『高僧傳』(竺法雅傳)釋其定義說﹕  「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為生解之例,謂之格義」[68]。  又在「僧光傳」裡引道安的話說﹕  「先舊格義...但「葡萄酒被水」式的意譯,是始終貶斥的。  道安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的功績是多而且大的[109]。而在思想史的一面所作的最大貢獻,無疑的,是教義研究方面,   p. 68  反對格義而主張正解,在佛典翻...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格義佛教思想之史的開展(2)

      [67] 同右卷八、毘摩羅詰堤經義疏序(大正五五˙五九˙上)。   [68] 『高僧傳』卷四、竺法雅傳(大正五○˙三四七˙上)。   [69] 同右卷五、僧光傳(大正五○˙三五五˙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4044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