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0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回鹘文佛教文献及其价值

    期,1984年,第65~90页;耿世民《回鹘文〈阿毗达磨俱舍论〉残卷研究》(1-2),《民族语文》1987年第1期,第56~61、50页;《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第86~90页;杨富学、...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75539130.html
  •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疑与信

    不疑祖、不疑生、不疑死”,大慧说“得到不疑之地,便是佛地也”。(注65)  六.结言  禅宗属如来藏系,认为有个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但此本心,不是可以言传的,因此禅宗必须强调信。大慧禅法的特色,不但讲信...答吕舍人〉,页127;〈答吕郎中〉,页132。  注63:《大慧书》,〈答吕舍人第一书〉,页139。  注64:《大慧书》,〈答吕舍人第一书〉,页139;〈答宗直阁〉,页156。  注65:《大慧书》...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639143.html
  • 佛心禅话

      62. 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63. 情不附物,物岂碍人。  64.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65.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

    慧律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0739437.html
  •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的创作目的而误入歧途。例如诗僧齐己尽管平素雅好作诗,但其〈勉诗僧〉一诗则云:   莫把毛生刺,低徊谒李膺。须防知佛者,解笑爱名僧。道性宜如水,诗情合似冰。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43[65]   ...页789。   [65]《白莲集》卷3(收入《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4册),页347。   [66]《新纂大日本续藏经》第66册,页728下。   [67]《禅宗全书》第32册,页7上。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24139476.html
  • 佛教的养生之道(一)

    ;70岁以上者361人,占63.7%;65岁以上的433人,占75.8%。  这570人前后生存时间为公元233—1884年,凡1652年,生活地区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中包括少数由印(西域)来华而度过...

    陈星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1539741.html
  • 吕澂与熊十力论学函稿评议

    唯识论》语体本(中篇),备发此意,「贵乎观儒佛之道也」(注65)除此之外,熊氏认为上述道理,他「确是反己用过苦功,非敢与诸佛立异」。既然他有这一经验为依据,外在的文献考证,便非属必要。因而,他劝告...《新唯识论》,1976,P.211。  256页  (注17)林安梧辑,台北,全国出版社,1980,P.65-182。  (注18)郭齐勇等於1984年完成;台湾文津书局翻印,1976,P.211-...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1539964.html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无想天,熟眠不梦…离此六处…所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无境可取,识不得生,以是义故,唯识义得成。”(注65)世亲之唯识是“心、境俱灭”的。...赞成经部,所以表达经部思想之气势较盛。至于“这一段话”是否世亲“故意插入”   65页   ,来“挖苦”;毗婆沙师,应是不...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240099.html
  • 《傳燈玉英集》卷十四補闕和研究[*]

    思維,因此宋儒在解釋孔子思想時,便刻意摒除其中有任何超自然的觀念,《論語?述而》篇中「子不語:怪,力,亂,神。」等敬鬼神而遠之的觀念因而被特別強調。[65] 此舉以宋儒排佛者石介作〈怪說〉,特以斥責...[64] 參黃啟江〈泗州大聖僧伽傳奇新論──宋代佛教居士與僧伽崇拜〉,頁191-192。   [65] 參劉靜貞〈略論宋儒的宗教信仰──以范仲淹的宗教觀為例〉,頁153。   [66] 參蔣義斌《宋代...

    黃繹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740117.html
  • 茶与禅修

    声断喝,将其手中茶碗打得粉碎,珠光猛然有省。一休再问禅意若何?珠光竟答:“柳绿花红”。一休于是予以印可。此后,珠光专以茶道保任所得,并最终提出“佛法存于茶汤”的理念(65)。   日本茶道天才千利休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3740143.html
  • 西潮却自东瀛来——日本东本愿寺与中国近代佛学的因缘

    "非宗教非哲学"说,虽然这一说法在他们两个人那里可能自有其各自的内涵,但用以代替和超越日本佛教界的"佛教乃宗教乃哲学"说,则是一致的[65],在这种不免有些意气用事或词汇游戏的概念之争中,除了试图给...,《等不等观杂录》卷一,《遗著》第七册。[65]如杨文会的两个著名的学生欧阳渐和太虚,欧阳渐的著名命题之一即"佛法非宗教非哲学",参见盛成《欧阳竟无大师渐传》,《中国学人》三期,186-187页,...

    葛兆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5740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