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般若波羅蜜初探-以《大智度論》為主

    如下: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般若的修學是非從聞、思、修入手不可的,而廣泛詮解此三慧可說即是十法行,[41]聞、思、修...波羅蜜離般若波羅蜜,亦如盲人無導,不能修道至薩婆若。[44]  五度如盲,般若為導,五波羅蜜若不與般若空慧相應,便成人天善法,無法趣入解脫彼岸,故《大智度論》說:「五波羅蜜是福德,般若波羅蜜是智慧」[45]。若無...

    釋安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1845193.html
  • 清辨对瑜伽行派的三性思想之批判的探讨

    依清辨的見解,「識」終歸是無所得的,那麼何不直接洞徹境與識的虛妄不實,而仍要分先(唯識無境)後(境識俱泯)的次第呢(註41)? 以上為清辨對瑜伽行派「依他起性」思想批判的大要。底下,我們再來看...─既使它沒有在視 覺概念中的對象之相的概念(註45)。 清辨在這裡,似乎隨順陳那的「有相唯識」的看法認為「某物被掌握的知識」必然有其內在的形象(相分)存在著(註46);因此,「...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845385.html
  • 智俨的“缘起”和“性起”思想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第七识当是指末那识,参见智俨《孔目章》卷一所 列举的八种识,《大正藏》卷 45,页 543 上。 ...乘缘起,缘聚即有,缘散则离;一乘缘起,缘聚不有 ,缘散未离。(注41) 这里所提到的“三乘缘起”和“一乘缘起”,当是分别指三 乘教和一乘教所讲说的缘起...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2.html
  •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

    [40] 《二程全书》、《外书》卷三,页二上。  [41] 《语类》卷十三,十七条。  [42] 《语类》卷一二六。  [43] 《文集》卷五十一,《答董叔仲》页一上。  [44] 《语类》卷六十二。  [45] 同上,卷一一五。  [46] 同上,卷十二,八十四条。  [47] 同上,卷一一六,五十五条。  [48] 《朱子大全》卷五十一,《答黄子耕》书。  [49] 《语类》卷一一六,第五十三...

    曾春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6.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1)

    涅槃经》”,《南京大学学报》,第一期,1983,页 66-72。 (注10)《肇论疏》,《大正藏》卷45,页162下。 ...卷 12,页 387 中 -- 下。 (注24) 同上,页387下。 (注25) 同上,页622下。 41...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045464.html
  • 刘萨河研究——敦煌佛教文献解析之一

    尔后八十七年。至正光初。忽大(龙按:原注曰:   p. 41  一作天)风雨。雷震山裂。挺出石像。举身丈八。形像端严。惟无有首。登即选石命工。雕镌别头。安讫还落。因遂任(龙按:原注曰:一作住)之。...。莫知其地。乃登越城四望。独见长干(龙按:原注曰:一作于)有异气。便往礼拜而居焉。时于昏夕。   p. 45  每有光明。迂记其处。掘之入地丈许。得三石碑。长六尺。中央一碑。凿开方孔。内有铁、银、金三...

    陈祚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945480.html
  • 宗喀巴“现观庄严论金鬘疏”“大乘廿僧”释义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  具足善巧方便(,频频入趋诸静虑、无量、三摩地、等至,  亦)入超越定,(最后于诸佛土圆成正觉)。”(注41)  丙四、具“麟角喻独觉”名称的菩萨(20)  经云:“...’(注45)云:“若有某一具大  乘根器者生长寿天,由于不见其他所度有情,便会入灭(注  46)而再生人间。”这种说法很好。总之,上述经文的意义  是说:外道投生于长寿天时会起邪见,所以是无暇;凡夫菩...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445570.html
  • 涅槃变相研究

    变相等。  安国寺大佛殿东北,有杨廷光画的涅槃变。褒义寺佛殿西壁  有卢棱迦画的涅槃变。(注41)其中除了杨契丹是隋代大画家  ,官至上仪同外,杨廷光、卢棱迦等均是盛唐时的名画家,  对画坛影响很大。...,大众以香木苏油荼毗其尸,在火  中放大光明现十八神  316页  变,荼毗完后,起塔供养。(注45)因之,在涅槃佛足前焚身  者以须跋陀罗更为合理。  图十二 莫高窟二九五窟隋代涅槃变相  图十三...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阿育王的统一与并治

    七重铃网、七重多罗行树周匝围绕,苑四面各开一门,人民 随意出入,在园内游戏澡浴,恣情享乐。善现池南面、西面、北面都有同样 的一处园林。善现池跟四苑之间有河道相通 41。(图4)   2、 地狱道   ...不下四十多处 45。   公元前323年,阿育王驾崩,建塔供养的风潮并未因此衰竭,反而因为王生前派遣高僧到外地弘法,到必建塔而正方兴未艾。佛塔,在佛法初被的边陲地区,别具多重意义,除了代表佛陀、象征佛法...

    陆艳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645573.html
  • 《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注.第七品斷貪愛的方法》初探

    Bodhisattvayagaacaara)五字,別行本頌沒有這五個字。現今在「總義」之文中,開始是《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結束時只寫《四百論》,由此可見,此論之名稱有全稱、略稱兩種。羅什譯〈提婆菩薩傳〉41、《中論.觀邪見品》42、《成實論...教理組織甚嚴謹的瑜伽行派,標舉自宗重視菩薩道之修學,是理行合一體系完整吧!宇井伯壽曾在印哲學研究第一卷45討論。 2. 關於《四百論》的前後二部份 月稱注(31b1)「此論為現在的賢人護法區分為二部...

    釋見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14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