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用(注 41),此句意思是说:“山水形质存在,必能接受神的显现与作用。 ”〈明佛论〉说:“今神妙形粗,而相与为用,以妙缘粗,则知以虚有 矣。”(注42)这段话... 和当时自然观的发展是相应的(注45)。
山水之灵,即山水之神,其意思既已明白,那么,画家如何写山 水之
页191
神呢?...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注41 《汤显祖诗文集》卷三十四。注42 同上卷三十三。注43 《高僧传》卷十,收入《大正藏》,页50,336下。注44 何国诠《中国禅学思想研究》,页312。注45 同上书,页312曰:...。....人有 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岂非人情之大窦, 为名教之至乐也哉(注41)。
汤氏以戏剧一道化人至深,其功能可以使君臣合节、父子浃恩、长幼和睦、夫妇...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悲苦恼,我说彼于苦不得解脱。若比丘不离四念处者……我说彼人解脱众苦。”(注41) 附于“如如理”细目之下,进一步解析第六○八经经文的论义是: “复次,若于身等四种所缘,发起种种非理作意,即便违背四...所称、所赞、所美先圣契经。譬如无本母,字义不明了;如是本母所不摄经,其 171页 义隐昧,义不明了。与此相违,义即明了,是故说名摩坦理迦。”(注45) 本母的体裁,是标举契经《...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 (注 39) 见(注35) 引书,中册,页二三六。 (注 40) 同(注35) 。 (注 41) 同(注39) 。 (注 42) 同(注39) 。 (注 43) 见(注39) 引书,中册...”。详见(注35)引书,上、中二册全部。 (注 45) 参大正藏,册三○,页七七三上。 (注 46) 参大正藏,册三○,页四一九上。 (注 47) 参大正藏,册三○,页七五三中。 (注 4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高丽国王遣使请抄写此字典一部以便该国佛教徒众使用(注41)。上列各位学者除第四慧琳外,余者均早于昙旷数十年,住在西明寺内。从玄奘开始----最大的学者与翻译家,余者均为戒律,佛教史、语言学、哲学,...追溯那促使他在西明寺去专攻金刚经及大乘起信论的主因,那好像是当时佛教徒众,从皇帝开始,对它们的热忱,给了他以深厚的撞击。道氤传(注45)告诉我们说唐玄宗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对金刚经作了一御注浅释。...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这又以“以如如智称如如境”之“如如境”说之(注40)。基于“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绝无有出”的信及理,而用“如如境”收摄“如来智”。《佛性论》传为《宝性论》的异译增删本(注41),而在《宝性论》...注 44 )。所以抛开关于《楞严》、《圆觉》、《起信》真伪问题的文献考据不谈,我们仍可独立地在早、中期的大乘原典中找到所谓的中国佛学的“性觉说”的强烈的文献学的支持(注 45 )。本论文尝试由“如来藏...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
-
。
起初,镇澄为判“性住”违背“大乘性空之义”(注41),其方法是引经论中反对“住”的语句,如
甲、《涅槃》云:“住名有为,如来永断去来住相(注42)。” 乙、《中论》云:“...判教的位阶法(注 45 ),将佛法分为“世间”的无常和“非世间”的“真常”。《涅槃》即认为“世间法”为生灭无常的;但同经另一方面又主张“常住之法,三世(过、现、未)不摄。如来法身,非三世摄,故名为常”...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5.html
-
Erinnerung, primare Erwartung,Wahrnehmug )(注 41 )。依图式来了解,透过解悟及其内容之个别瞬间,意识的三向结构才被建构出来,因此,解悟实伴演著极重要的作用。 ...:一是充作音调等内具对象的建构性, 我们称之为此音调的原初回忆,或更精确称为此音调的回顾性 。二则建构为此流中原初回忆的统合的....。(注 45 ) 又 此所以双重意向性,相即不离地统合成为...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045688.html
-
expositions and appraisals》(1977),P.84。 另,Brough前揭书,P.190。 注41 Husserliana X,s.231。参考,同上,PP.93-4。 注42... Bedingungen der Moglichkeit des Bewu tseins der Folge. 注45 同,s.80。 注46及注47:同,s.381。胡塞尔云:Es Sind...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种生现,现熏种的三法同时,也都是以现行法为中心。”(注 41)换言之,“种生现,现熏种”“同时因果”的“他生论”乃是《摄大乘论》的“阿赖耶识缘起”的基本特色。-- 以上就是《摄大乘论》的 对于“...,虽不安立“阿赖耶识”“自相有”,仍能善成立因果关系宛然之功德。(注 45) ?由于业非以自性灭,故无阿赖耶识亦能生 《入中论》就“不许阿赖耶识,业果关系亦宛然存在”,颂曰: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245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