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沈阳宗教及主要场所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沈阳宗教及主要场所
沈阳是一个多文化、多民族、多宗教汇集的地方。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中国本土的道教,在沈阳都有各自的教众及活动场所。古代新疆满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崇拜的神灵包括自然神(如山神)、动物神(如马王)、祖先神以及人间神(如关帝)。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族在清朝的地位仅次于满族,且满蒙允许通婚。故而,蒙古族信仰之藏传佛教(喇嘛教)很快传入满族中。另外汉传佛教对满族也发生了影响。满族信仰佛教出家为僧者少,信徒多居家念佛。供奉如来佛、观世音菩萨等佛教神祗。沈阳的伊斯兰教是由河北、山东两省传入的。1948年,沈阳市共有清真寺27座。1951年10月成立了沈阳市伊斯兰教协会。

沈阳满族宗教信仰

满族人原始信仰敬狗,不杀狗,不吃狗肉。到满族家中做客,不能把狗皮帽子放在西坑上,因为满族人多用西炕供奉祖先,有北炕为夫,西炕为贵之俗。

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主张万物有灵,以萨满作为人灵交通的使者。

信仰佛教。但出家为僧者少,信徒多居家念佛。

沈阳宗教场所

般若寺

(读音:勃勒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般若寺巷8号,系佛教寺院。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高僧古林禅师创建。古林禅师祖籍长沙,据说是大明朱氏之后,最初在四川出家为僧。大约清初被发配来到盛京,并在此修建寺庙,已便修行。此寺初建之际规模不大,后经多次扩建后修缮,特别是1924年(民国十三年)高僧炎虚接管般若寺之后,进行一次大规模修建。当时此庙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炎虚为修此庙,四出募化游说,并得到军政各界的资助,奉天省省长翟文选捐修藏经楼;军政要员杨宇霆亦提供支持;居士王琅川修山门、大殿及配殿等等。以至有今日的规模。

寺宇占地3600余平方米,做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两座院落。前为天王殿,供四大天王、弥勒佛、韦驮,殿两侧有角门,院内正殿曰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观世音、文殊、普贤菩萨。殿后有东西配殿和藏经楼。东院,有祖师堂三间、东配房三间、门房两间等建筑。所有建筑均为硬山式,青砖灰瓦,朱红地仗,檀枋彩画,古朴典雅。

般若寺系佛教名僧十方丛林,海内外颇有名气。1981年沈阳市政府拨款对其进行维修,历时三载完成。1985年公布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关天主教堂

教堂原建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1900年被义和团焚毁。现存建筑为1912年后重建。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有堂宇120楹,其规模之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整体建筑格局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的西侧有一座四层楼房,占地面积l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房屋近100间,这是1926年建筑的主教府。 教堂整体建筑围廓在东西80米长,南北112米宽的青砖院墙内,房屋占地面积3213平方米,总面积9264平方米。1985年2月,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40号

交通指引:103、117、125、132、213、219、223、227、246、276、294、297、503

唐刹梵凌音——沈阳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

大佛寺现任住持大怔法师,80岁,吉林省九台县人,兼任辽宁省沈阳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

南清真寺

沈阳南清真寺,简称南寺,位于沈河区小西路,是沈阳地区最大的一座伊斯兰礼拜寺院。这座清真寺的建筑年代说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清顺治以前就已经存在了。此寺的创建人铁魁在清初有战功,官拜骑督尉,封显将军、光禄大夫,热心教门事业,施舍家资建造了这座寺院。该寺院经过康熙、乾隆、嘉庆历代的增建,形成今日的规模。寺内的主要建筑有礼拜殿、望月楼,南北讲经堂、男女沐浴室、茶房、灵台等。前后三进院落。礼拜殿在第二进院落的正中,东西向,砖木结构,二十余间,前后分为两层,檐下悬挂阿拉伯文匾额,具有典型的伊斯兰风格。 望月楼高30米,平面呈六角形,顶端高悬铜鎏金新月,飞檐凌空,檐端镶四只望兽,并挂有风铃。南北讲经堂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室内铺大理石地面,飞檐望兽。南清真寺现为沈阳地区穆斯林活动中心,有阿訇主持教务。每逢伊斯兰教节日如古尔邦节、尔代节,寺内便热闹非凡。这里还经常接待巴基斯坦等伊斯兰国家的外宾。南清真寺已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实胜寺

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36)秋,竣工于崇祯三年八月初一,历时三载,是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建立的第一座正式藏传佛教寺院,也是清军入关前盛京最大的喇嘛寺院。

实胜寺的建立是清军入关前藏传佛教在后金(清)政权辖区活动的一件大事。藏传佛教在继元代的鼎盛之后,历经明代几百年教派林立、互相争斗的局面。至明末,逐渐形成以格鲁派占优势的新局面。藏传佛教向外传到广大蒙古地区,成为蒙古族全民信仰的宗教。在这种形势下,以格鲁派为首的藏区政权上层集团积极寻求新的政权力量的支持,而崛起于东北地区的后金(清)政权便成为藏传佛教积极联络和寻求支持的目标。实胜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实胜寺曾于雍正四年(1726)进行过重修,又名莲花净土实胜寺,俗称黄寺或皇寺。实胜寺中的《实胜寺碑》记载:实胜寺原有大殿五楹,装塑西方三圣像三尊,左右列阿难、迦叶、无量寿、莲花生、八大菩萨、十八罗汉。东西庑各三楹,东藏如来一百零八龛托生画像,并诸品经卷。西供玛哈噶喇。前天王殿三楹,外山门三楹,至于僧寮、禅室、钟鼓音乐之类,全部具备。现在寺院为两进院落,由两层青砖墙围起,占地约5500平方米。整个寺院由南向北建筑在中轴线上,山门两侧是钟楼、鼓楼,天王殿和大殿之间东西都有配殿,大殿两侧有经房和更衣房,大殿的西南有玛哈噶喇楼。天王殿后有座亭,亭内石碑上以满、蒙、汉、藏四种文字记述了玛哈噶喇金佛的铸造及迁移的经过。大殿是寺院的主体建筑,为五间重檐歇山式,盖黄琉璃瓦边剪边。殿内供有释迦牟尼、弥勒、无量寿等佛的造像;上有十八罗汉,下有八大菩萨。天王殿为三间歇山式建筑,殿内有四大天王的彩绘造像。玛哈噶喇楼为两层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是专为供奉玛哈噶喇金佛而建的。楼内有玛哈噶喇金佛一尊,传说由元代八思巴亲自主持铸造。玛哈噶喇,又作"摩诃葛利",意译为"大黑天"。本是印度崇拜的一种神,传说是大自在天的化身,又说此大黑天为战神,礼祀此神,可增威德,举事能胜。后来,玛哈噶喇被佛教接纳,成为密宗护法神之一。在蒙元时期,藏传佛教又把玛哈噶喇介绍给元朝皇帝,自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命阿尼哥塑此神像后,历代蒙古皇帝都奉此为保护神。此神像曾秘密供奉于山西五台山,后又移至八思巴的故乡西藏萨迦地方供奉,几经转折,至满洲崛起时,又有墨尔根喇嘛载此神像归顺皇太极。因此,此神像历元明两代传至入关的清廷,受到皇太极的供奉,并专建实胜寺内楼亭供奉此佛像。后此佛像被盗走。楼下有小塔,葬有莫尔根都尔吉喇嘛的遗骨。

寺内尚有实胜寺碑两块,在寺内前庭东西两侧。东侧石碑前镌满文,后镌汉文;西侧石碑前镌蒙古文,后镌藏文。碑文文字通俗,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寺内原藏有皇太极为寺开光时赐的腰刀一柄及努尔哈赤宝剑,现珍藏于沈阳故宫文物博物馆。

蓬瀛宫

沈阳市蓬瀛宫是东北地区惟一的一处坤道院,占地面积3700多平方米,沈阳南塔附近,1994年建,1997年对外开放.。院内有三居楼宇式殿堂,主要供奉有三清、关帝、七真,另有三间山门,供奉王灵官。山门前有1500多平方米的花园、绿地,使蓬瀛宫格局紧凑而完整。庙宇为仿明清歇山式建筑,宏伟壮观。殿堂雕梁画栋,足见堂皇;影壁砖雕石刻,更显古朴。庙内清静幽雅,香烟袅袅,时而经声朗朗,是参观朝谒的福地。

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和平区皇寺路,实胜寺南侧百米左右。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才逐步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寺院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大殿前面原先立有锡伯文、汉文石碑,现仅存锡伯文石碑。碑上详细地记载着锡伯族迁移和编入八旗的史实及太平寺的创建过程。

锡伯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能征善战,编入八旗后,因军事需要,迁移到盛京等地驻防,并在盛京建立起家庙,做为祭祀和集会的场所。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为增强新疆伊犁的边防力量,抽调1020名锡伯族官兵远赴伊犁戍边。当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1 千多名戍边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及乡亲齐聚盛京太平寺,杀羊祭祀祖先和神明,祈祷一路平安。此后锡伯族同胞便将农历四月十八日做为“西迁节”,每年的这一天都要组织庆祝活动。

解放后,沈阳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太平寺进行了修缮,并于1985年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记载太平寺和锡伯族历史的石碑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

长安寺

长安寺位于沈河区朝阳街长安寺巷 6号,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相传建于唐朝,故民间有:“先有长安寺,后有沈阳城”的说法。是沈阳最古老的建筑群。198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长安寺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长安寺始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从寺内碑刻记载曾重修于明永乐七年(1409),尔后天顺二年(1458)、成化二十三年(1487)直至清代曾多次修缮。历史上长安寺的香火曾有过兴旺之时,但到清代晚期已渐颓败,终至断绝,庙宇也渐损没。清道光二十一年(1842),由钱行、借贷行等商号捐资重修长安寺,并辟为金融交易场所。

长安寺坐北朝南,三进四合院。自南向北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戏台、拜殿、大殿和后殿等建筑。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着配房、钟鼓楼,歇山式,建在砖筑高台之上。天王殿,三楹,硬山式。戏台,与天王殿紧密相连,一楹,卷棚歇山式。拜殿亦卷棚歇山式,三楹敞厅。左右两侧是配殿,各五楹,前面出檐。拜殿与配殿,配殿与戏台,以抄手回廊衔接。大殿三楹,歇山式,与拜殿共同建在50厘米高的台基之上。大殿是长安寺的主体建筑,体量最大,形制也最宏伟。后殿在寺院的最北端,三楹,歇山式。寺内建筑的木构件,如梁、柱、枋、额、檩、椽、飞子和斗栱等皆油饰彩画,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寺内现存明清碑刻六甬,其中以明成化二十三年重修长安禅寺碑为最早,也最重要。碑文记载了沈阳中卫指挥曹辅和曹铭的衔名,据考,二人皆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上世族祖,是研究曹雪芹家世出身的重要史料。

长安寺在明清两代曾经多次修缮。近年来,学者们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重修沈阳长安禅寺》石碑上发现了《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先祖沈阳中卫指挥曹辅、曹铭的名字,为“红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史料。

寺院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占地5200平方米,有房屋 130多间。主要建筑自南向北有:山门三间,内有东西配殿和钟鼓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比丘坛、藏经阁。天王殿主要供奉“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奉“西方三圣”和八十八尊罗汉。

长安寺是沈阳市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198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数百年来,长安寺历尽沧桑,数经兵燹,损毁严重,至1948年,寺内建筑多已颓毁。1985年市政府拨款310余万元人民币维修,恢复原貌,辟为旅游场所。

太清宫

沈阳太清宫,又名太清丛林,位于沈阳沈河区西顺城街16号。始建于1663年(清康熙二年)。据《太清官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官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 ''康熙癸卯春,奉省畿内,旱且甚。祖师郭守真,迎请至奉,尊为师长,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一区,……本慈恩寺名三教堂",至1779年(乾隆四十三年),房屋计三十五楹。翌年,赵一尘任监院,重修扩建,祠宇达八十八楹,规模始备,遂改名为"太清宫",为道教十方常住丛林,也是东北第一丛林。以后,于嘉庆、光绪、民国年间都有过扩建和重修。

全院坐北朝南,南宽北窄呈梯形,共有四进院落,占地面积约5 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l 600余平方米。在建筑上,既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又颇具道家特色,采取了四合院对称轴式的建筑格局。前院有灵官殿(原为山门),1988年修复后为两层硬山前后廊式,面阔三间,东西有配殿。院内东侧为十方堂,现十方堂北次间辟为门洞,其东为山门。西侧为云水堂。正北为关帝殿,歇山式,青瓦顶,正脊素立面,两端有鸱吻,垂脊有跑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台基石造,须弥座式,前后踏垛三级。殿内木雕暖阁中塑关羽象,左有关平,右有周仓。

二进院内,东侧有客堂、省心室,西侧有执事室、经堂。北面的老君殿是该庙主要建筑之一,硬山前廊式,青瓦顶,正脊立面中间塑双龙戏珠,两端有鸱吻,垂脊有兽,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枋上作苏式彩画。殿内有垂花式木阁,中塑老子坐像。

三进院内,东侧有斋堂、吕祖楼。楼为两层硬山前廊式,青瓦顶,三间,内供吕洞宾像。西侧有善功祠、丘祖楼。建造形式与东侧相同。丘祖楼内供丘处机像。北面正中为玉皇阁,阁为硬山前后廊式,青瓦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垂脊有兽。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枋作和玺彩画。上层内顶装天花,画龙凤,暖阁内塑玉皇坐像,下层为接待室。

四进院落内原有郭祖塔、碑楼,北面中间为法堂。碑楼内置《郭真人碑记》一方。法堂前两侧横墙内嵌置《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玉皇阁碑记》石碑各一方。这些碑刻记载了太清宫创建历史及前后诸监院接替始末,这一组建筑和石碑今已无存。

太清官是清代道教建筑,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沈阳市和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先后于 1962年1月、1963年9月公布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宫院归道教协会管理使用,现已成为道教活动和人们休憩、游览的胜地。

慈恩寺

慈恩寺位于沈河区大南街慈恩寺巷2号。是沈阳市佛教最大的寺庙。历史上也是一座著名的十方丛林。1988年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该寺建于唐代。但据《沈阳县志》记载,始建于清天聪二年(1628),由僧人惠清创造。清顺治元年(1644)、道光三年(1823)、民国12年均进行过扩建与重修。1987年以来,对殿堂和佛像进行了维修,重建了北配房,新建了青砖青瓦二层楼的斋堂和库房。每逢佛教的重大节日,都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前来参拜降香的佛教徒焚香叩拜,诵经终日。近年来还接待了国外来访的佛教徒到寺拜谒降香,寺庙坐西面东,呈长方形,砖木结构,四进院落。占地1.2万平方米。山门外的座基上由汉白玉石栏围起,进入山门,两侧各有一座二层小楼,南北分列,接着就是钟鼓二楼。院内分三路,中路为重建的二十五间配房,有客堂、禅堂、念佛堂、方丈寮,省市佛协的办公室等;南路的配房有如意寮、习房、僧舍、办公室等。南院有塔院、库房等;北院有新建的二层楼斋堂、厨房、招待室等。各殿堂是硬山式建筑,比丘坛是歇山式建筑,前檐走廊是浮雕头柱和卷柱,结构严谨,布局壮观。

天王殿 在一进院内,是木结构的三间硬山式建筑。殿内正中供奉泥塑弥勒佛像,弥勒佛像的身后为护法韦驮菩萨,弥勒佛像的两侧为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 在二进院内,是一座有透明龙脊的宏伟建筑,脊上有“法轮常转”四个鲜红大字,瓦脊的两端有跑兽。殿内正中是佛祖释迦牟尼佛像,左侧为阿弥陀佛像,右侧是消灾延寿药师佛像。三如来佛是坐在莲花座基上,佛像高约二米,由玻璃钢塑成。三如来佛坐像的背后迎风屏前塑有观世音菩萨的站像,像高二米有余。大殿东西两侧山墙下是由玻璃钢塑成并彩绘、形态各异的十八罗汉佛像。大殿的后门两侧为文殊菩萨和地藏菩萨的坐像。

比丘坛 在三进院内,歇山式建筑,透明瓦脊的两端有突出的孽龙大吻,脊下有横书“国泰民安”四个大字。小檐的四角各有五兽排列在四角的上端,四角的下端各塑了一人像首,象征慈祥、和善、普度众生。比丘坛是该寺讲经传戒的场所

藏经楼 在四进院内,是一座两层楼房共十四间,为硬山式砖木结构。一楼为接待室、会客室。二楼珍藏两部木版"三藏"经典,是明藏和清藏版本,极为珍贵。其中遗失部分,已重新抄写,破损部分已得到修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