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教文化的結晶--婆羅浮屠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樓培敏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婆羅浮屠」是梵文的音譯,世界著名的佛教古蹟,與我國的 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佛窟齊名,被稱為東方四大文明。它是一座方底、園頂、階梯形的佛塔,位於印度尼西亞爪哇的丘陵地帶,在爪哇史上被稱為「千佛寺」。印度尼西亞素有「千島之國」之稱,星羅棋布的島嶼像一條綠色的彩綢,飄曳在赤道上,婆羅浮屠屹立其間,塔尖高聳入雲,四周林木蔥鬱,稻浪起伏,在山光嵐影中,佛像千年沈思,甚為肅穆莊嚴。

婆羅浮屠大約建於公元八至九世紀。相傳印度的阿育王曾把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散到世界各地埋葬。印度尼西亞的沙連德拉王朝為了收藏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動員了幾十萬農民和奴隸,費時半個多世紀,建成了這座巍峨壯麗,規模宏偉的建築物。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修持佛法的大壇場。佛說大乘佛教的密宗喜歡在高大的壇場上修心行道,因為高築佛壇,可以驅魔避邪,憑借佛的法力獲得正果。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是祖先崇拜的象徵。婆羅浮屠的古代碑銘中有一個複合詞Bhumisambha-Rabhudara),在佛教中,這個複合詞是「菩薩十地的積善之山」的意思,在建築學用語中意即「步步登高的山」,通俗的說法為「土堆之王」。在印尼史前文化中,階梯式錐形建築是祖先山上住所的象徵。

雄偉高超的建築本身蘊涵著極其神秘深奧的宗教意味,在佛教的善男信女心目中,成為至善至美的佛國淨土的化身。

婆羅浮屠高四十二米,共十層,分四個部份。下六層為方形,其中第一層是塔基,邊長一百二十三米,占地一點五公頃。底牆高四米,基石高一點五米,寬三米,四方形石台上有凸角堡形突出,四面牆內有一百六十多幅浮雕。上面五層為塔身,愈往上愈小,四周均裝有欄杆,使狹窄的平台變成走廊。塔身每層壁面裝飾著一系列壁龕,累計達四百三十二個之多,龕內裝有數目相同的佛像。每層迴廊的左右壁面,刻有二千一百多幅浮雕,排列起來,長度可達十公里。七至九層為圓臺塔頂,一層比一層高,一層比一層小。每個圓台上都有圈鐘形舍利塔,第七層有三十二座,第八層有二十四座,第九層有十六座,共計七十二座。每座小舍利塔內都設有一尊佛像,人們能從鏤花的孔眼裡蠡窺視塔內坲像的某一局部,卻不能清楚的看清佛像的全藐,使人確信佛像的存在,但又感到難以捉摸。最後一層為一傘形大塔,矗立在圓台頂端中央。這座傘形塔的直徑為九點九米,高七米,傳說裡面原有一尊結跏趺坐的高大的釋迦牟尼佛石像,後被盜走。僅管如此,這座位於婆羅浮屠之巔的窣堵波並沒有因此失去它神怪的佛教價值,它代表著佛教出世間的境界,是佛教信徒們朝聖、頂禮膜拜的地方。

按照佛教教理,世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中人們擺脫不了各種欲望和粗俗煩惱;色界中人們已摒棄了欲念和減輕了各種煩惱,但仍有色可見;到了無色界,較細煩惱雖尚存在,但已無形色可見。總的說來,這三界都有生死流轉,屬於世間的範疇。婆羅浮屠的建築構造是對佛教基本教理的物質化圖解,並通過各種浮雕來深化主題。塔底代表欲界,四周的浮雕描繪了人世間的道德規範,宣傳因果循環,業報輪迴,描繪地獄之苦和天道之樂以及生活小景等。塔身代表色界,第一層迴廊壁上的浮雕描繪了佛陀從降誕到涅槃的全過程,其餘幾層的浮雕描寫善財童子到處參訪,尋求宇宙人生真諦的情節。壁龕內的佛像個個靜思澄想。佛像的形狀幾乎一樣,一律面朝外,向四方。東邊的佛像用右手指右膝前的地,似說:我指地起誓;西邊的佛像雙手垂放膝蓋,斂心求道,冥悟佛理;北邊的佛像把右手向外伸出,表示應允;南邊的佛像不僅伸出右手,而且把手掌攤開,表示把恩惠賜予人類。佛像雖然面朝外,但迴廊邊沿築著的封閉高牆,擋住了佛的視線,使他們與世隔絕,不受紅塵雜事的干擾,專心致志地徹底領悟深妙的真理。塔頂代表無色界,圓台內雖然沒有任何雕刻或裝飾點綴,然而做為佛陀跏趺沈思處的傘形大塔,卻打破了這種單調的氣氛,使窣堵波與遼闊的宇宙融為一體,展示了佛陀的出世境界。

佛塔為十層,表示步步高升,象徵凡人修行進入聖位時的十個階位,即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勝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又象徵著十種法界,即地獄、餓鬼、畜牲、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其底下六層為正方形,表示六道生死輪迴的世間。上面三層為圓形,表示生死流轉,循環無窮的意思。佛教重視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是奮鬥的美滿結局。頂端的尖塔是「超天」,表示要脫離宇宙,升入更高的太虛境界,達到超脫生死的涅槃。

在婆羅浮屠的建築中,最神秘的是數字的變化。數字體現了佛教文化和古爪哇文化的交融。古爪哇人重視八,認為它代表八個方向,即四周,因此三層圓台上的塔以八的倍數增減,分別為三十二、二十四、十六。壁龕和塔內的五○四尊佛像也是八的倍數。至於十,爪哇人把它等同於○,到九以後,不能再加,再加便變為○,成為空虛。這與佛教「空」、「圓」的觀念接近。這一點,在婆羅浮屠的建築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塔的層數是十;壇上共七十三座舍利塔,七加三等於十;五○四尊佛像加上窣堵波上應有的一尊,五加○加四加一等於十。後來,伊斯蘭教傳入印尼,爪哇人把十不再看作○,而是看作一。

婆羅浮屠是佛教文化中至貴的藝術珍品。整座建築用石塊五點五萬立方米。它的石刻壁面,既有敘事的,又有裝飾的;既有佛教故事,又有民間傳說。其中的佛、菩薩、各種人像、動物飛鳥、樹木、殿宇皆精巧密致,栩栩如生,結構複雜,布局合理。一幅《須太挐太子生圖》,把太子指環於水瓶的動勢和汲水女跪坐其前的靜態配合得相得益彰:太子坐於台階之上,左手撐面以助力,右手微抬現擲環狀,姿態嫻適自然,汲水女溫順地跪坐在太子前,雙手合十,虔敬之態可掬。畫面左側,汲水女們或持瓶於手、於頂,或抱瓶於胸,步態優美地攜瓶回城。一幅《菩薩入浴圖》把沐浴之態表現得維妙維肖;菩薩盡情戲水,眾天神或俯身於岸,或飛翔於空中,花卉繁茂,群羊嬉鬧,一派勃勃生機。

婆羅浮屠也是佛學教科書。它組合了佛教經典內涵和各個經驗層次,以生動的藝術形象對佛教教理加以圖解。浮雕中有關於《華嚴經》、《本生經》等佛經故事的描寫。四百多個壁龕的佛像分屬五方如來的五部,這種組合代表了密教教義,而密教是當時佛教中最新、最得勢的教派。晚期的密教藝術常可見到憤怒、恐怖的金剛像、男女交歡像,以及面目和善的菩薩。在婆羅浮屠的浮雕中,不乏此類畫像,以至一九○七年荷蘭學者范·厄普為了加固塔基,防止佛塔塌陷而用石塊把底層浮雕掩蓋起來時,人們還誤以為他是為了遮蔽那些淫亂的裸體石刻呢?

更重要的,婆羅浮屠還是佛教聖地。印度尼西亞在成為伊斯蘭教國家後,婆羅浮屠依然沒有失去它昔日的風采,它依然是佛教徒們朝拜的聖地。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遊客前往婆羅浮屠,其中雖然不可能都是釋迦牟尼的信徒,但來客中無一不想暫離他們所處的喧鬧環境,來領略一下佛的世界。如逢望月之夜,從遠處觀看婆羅浮屠,更有森嚴、肅穆、偉大、安詳之感;當你沿著階梯,登上層層祭台,沈思冥想的佛決不打擾,使人感到和平、安定,如入佛國妙境;再登上塔頂,涼爽的晚風拂身,在這赤道之國的夜晚,分外沁人心肺。此刻,雖不能隨佛騰飛升華,遨遊太虛,然而,向佛祈求世界和平安定,萬民安居樂業,仍足以使人產生幸福喜悅之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