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与经济关系初探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李 亮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与经济关系初探
  李 亮
  宗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枝奇葩, 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上留下了串串深重而厚实的脚印,即使在科学文明如此发达的今天, 宗教仍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芸芸众生。在欣赏宗教散发出的迷人的文化芬芳的同时, 我们还应看到, 它也是社会意识的反映。社会意识反映的是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而宗教则是基于这种认识而创造的理想。这一理想虽有它虚幻的一面, 但它的途径却能对世俗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在欧洲启蒙运动以前, 政教合一的现实使得宗教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主宰者, 而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使得经济逐渐替代宗教成为社会关注的中心, 宗教作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并因此没有退出生活的舞台, 而是以逐渐走向世俗化的方式拓展了自己新的空间。不能忽视的是, 这两者作为人类生活的两端, 是彼此纠缠, 相互协调,有着内在的互动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有序化发展和政府决策, 不论对社会生活的现实, 还是对人类文明的前景, 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宗教对经济的影响
  其一,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系统, 以其特定的道德说教方式, 对教徒进行教化和约束。这客观上有利于现实社会的稳定。事实表明, 有的信徒在信教前精神空虚、无所寄托, 信教后却对生活充满希望, 对本职工作增加了热情; 有的信徒在信教后广行善事, 助人为乐, 事业有成, 家庭和睦。这些所作所为无论对个人、家庭, 亦或是对社会、国家都是有益的。那么, 为什么宗教能有如此神奇的作用呢? 这就要归功于宗教的情感慰藉功能了。宗教通过与人类命运和幸福息息相关的彼岸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支持, 使之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和谐。在功能主义社会学者看来, 人类的情感是脆弱的, 他们需要信仰, 而这种需要正是人类生存的三大基本特点所使然, 即偶然性、软弱性、缺乏性。首先, 人类生活在一种变幻不定的环境中, 无法预知那些不确定的而又对人的幸福和安全至关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 人类的生存环境存在着偶然性的特点。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仍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困挠着人们的选择; 其次, 人在控制和驾驭自然及社会方面具有自身的软弱性。
  现实世界是如此严酷, 人们并非都能得到想要的东西。灾难、死亡、强权总是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精神的脆弱, 肉体的痛苦, 人与人之间有意或无意的相互残杀, 扰乱了人们的幸福和安宁。再次, 社会处于一种缺乏性的状态之中。在缺乏的状态下保持秩序, 这导致了产品价值的不平均分配。因此, 功能主义者认为, 宗教正好弥补了人类在面对现实中的偶然性、自身的软弱性和社会的缺乏性这三者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和精神困顿。
  宗教的这种情感慰藉作用, 给人们在追求中所遭遇的挫折、失望和焦虑带来了希望, 同时也激励着人们不屈不挠地向着追求的目标前进。这种在宗教中培养起来的执着精神可以使他们在现世的作为有所收获, 而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社会经济。众所周知, 经济的载体是作为主体的社会人, 经济环境是社会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人既受到这一环境的制约, 又是这一环境的承载物和发动器。只有当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 其自我存在得到足够尊重时, 个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能动性。同时, 宗教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片宁静的港湾, 使人的心灵找到归属, 使人达到身心的和谐安宁。这样, 就将人们在工作中的不满情绪降低到最小程度, 使人们全心全意投入现实工作, 从而在客观上推动社会的经济建设。
  其二, 宗教的某些信念能规范人的生活态度, 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推动力。就世界五大宗教而言, 其教义、教规都渗透着禁欲主义的色彩。尽管禁欲主义在历史上营造过压制人性的黑暗时代(如欧洲中世纪) , 然而, 禁欲精神并不应因此而被抛到历史的角落。如果把禁欲看作是一种严谨的生活方式, 提倡其禁欲精神, 则这种精神在现实中对经济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这一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韦伯提出的新教伦理与资产主义精神形成之间的关系问题了。韦伯认为, 这就为尘世的追求(包括经济活动) 提供了道义上的证明。努力工作、禁欲和节俭严谨的生活态度, 使个人在经济上取得成功的机会增多了, 韦伯把这种由新教教义而产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称作新教的伦理, 新教伦理认为人的生活态度中最关键的是勤劳和禁欲, 勤劳创造财富, 禁欲产生节俭, 这两个关键点恰恰又是经济发展对个人行为最基本的要求。因此, 新教伦理的实践导致了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 也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局面。
  二、经济对宗教发展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客观的社会环境, 是每个社会成员逃避不开的社会现实, 因此, 这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有机体的层层面面, 尤其是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之一的宗教是由社会的经济土壤来承载的, 这一土壤的肥瘠与否, 关系到生长其上的作物的成长情况。尽管宗教本身摒斥物质财富, 提倡禁欲、安贫、克己, 但这只是为了追寻宗教的理想, 在现实当中,“上帝之城”仍离不开“尘世之城”的滋养。如基督教《圣经》中就有关于社会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 并根据这种说法向信教的民众征收“什一税”。不仅如此, 在基督教统治之下的欧洲中世纪, 国王们还将大片新征服的土地分配给修道院和教会。这种教俗合流的情况, 一方面表明了宗教的精神统治已经渗透到社会机体内部,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经济的发展对宗教团体存在巨大的支撑作用。“修道士和神父的职责, 是向上帝祈求, 而平信徒的责任则是通过慷慨解囊来维持他们的生活。”尽管对于基督教来说,“只有在上帝的干预下, 人类的日常事务才能得以进行”, 但如果没有信徒的供养和全民信教带来的源源不尽的财富, 仅靠主教们整日喃喃不休的祈祷, 教会势力一统天下的局面恐怕也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了。
  当然, 经济并不是宗教的侍婢, 中世纪基督教对经济的钳制是生产力极其低下的结果。当科学之剑的理性光芒向世间笼罩时, 情况出现了戏剧性的起伏。科学使匍匐在上帝脚边的人站起来, 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 并以科学为武器去探索世界、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力的飞跃发展颠覆了宗教的地位, 愚昧和迷信被彻底清除, 宗教不再是现世和未来的统治者, 经济前行推进了文明进步, 宗教作为原始的梦幻隐匿了。
  然而, 信仰精神的风雨飘摇带来的是人类贪欲的泛滥, 经济的统治与宗教的统治造成的结果一样是人性的扭曲。物质文明的飞跃进步并不必然导致人们精神文明的同步前进。事实证明, 出于经济目的而对自然界肆无忌惮地的开采、掠夺, 已造成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 能源的逐渐枯__竭, 地球物种的减少人类在自己一手造就的畸形自然面前感到颤栗, 终于开始反思、猛省, 开始回味上帝的教诲、宗教的警告, 询问自己存在的意义, 20 世纪宗教成为拯救人类灵魂的方舟。据统计, 在今天, 全世界约有26 亿人信仰各种各样的宗教, 信教人数占世界人口的60%。可见, 经济的发展推翻了宗教的特权, 而经济的暴虐又唤醒了人们心中真诚的信仰。如果说在生产力落后的农业经济条件下, 宗教是压制人性、麻醉人民的帮凶的话,那么,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条件下, 宗教则是人欲的清醒剂, 人类心灵的避风港。
  三、宗教与经济的关系辩证
  宗教与经济似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 宗教追寻的是彼岸, 经济繁荣的是现世, 然而, 这二者又统一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 实现了人性与神性的二元合一。人的生存需要物质条件, 但人的发展更需要理性意识。在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条件下, 人们只能通过宗教幻想出一个衣食不愁、精神富足的美好世界, 那个时代的宗教是世界的救主。然而, 宗教的过份侵占会使人丧失为人的自信, 以致导致人性的扭曲。而作为人的生存之本的经济取代宗教成为人类生活的中心之后的结果又怎样呢? 盲目的物欲膨胀导致社会道德观念薄弱, 人作为个体得不到相应的重视, 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这反过来扼制了社会前进的步伐。可见, 宗教和经济都不能无限膨胀, 都不能反成为人类的统治者。这两者的主体都是人, 因此人必须树立起理性意识, 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 使人类整体沿着理性化的轨道不断前进。
  20 世纪的宗教, 在社会文明的推动下重返人间, 崇高的理想落实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 既巩固了宗教自身的阵地, 又为现实世界的物质文明的发展划定了一个理性的范畴,“人要立定脚跟, 向四周环顾! 这世界对于有为者并非默然无语, 他何必向那永恒之中驰鹜?”宗教在人类精神领域历来就具有的巨大的道德教化作用。在物欲横流、道德衰微的现状中, 人感受着来自宗教的灵性呼唤, 从而反省自身, 为社会行为作出理性的判断, 这客观上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