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十四〉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范观澜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中国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十四〉
  范观澜
  虽然在佛教史上,曾经在南北朝与唐代,发生过“三武一宗”之难,仔细研究历史,平心而论,也不全属帝王的政治见解,多为纯粹的宗教斗争,而当时佛教徒本身,实在也有许多问题。例如,唐代名儒韩愈的辟佛,从史实上看以及他流传的文章中的思想,与其说他有严格排除佛教的观念,毋宁说是因佛教徒的作风,引起他的反感。倒是宋徽宗一度排佛,的确完全是受了道教的影响。此外,佛教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与儒道两家,相互消长,此起彼落,形成中国文化思想儒释道三家的巨流。
  至于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风格,在中国文化方面的贡献,影响极大,而且功多于过,美不胜收。例如政治、文学、社会、哲学、建筑、艺术、图绘及雕塑,乃至如中国人的生活艺术、衣食住行,已经到处都充满著禅师的余韵,甚至影响日本更大。略举学术和文学方面的贡献来说,自曹魏时代,曹子建因听梵音,自制“渔山梵唱”,便为中国音韵学与音乐,别开生面。如梁朝沈约所整理的声韵学、刘勰对批评文学的伟大贡献而有《文心雕龙》的著述,都是渊源于佛教的熏陶。陆羽的《茶经》、唐代一行大师的阴阳术数、宋代程道明太极图的发现,都与佛教有莫大的因缘。少林寺的武术辅助唐太宗平定天下,元朝耶律楚材对医学的贡献,刘秉忠的默化元朝君臣,施仁戒杀,明代姚广孝劝阻永乐的暴戾,这些都是历史俱在的一般贡献。艺术上如云冈石窟,敦煌壁画,都是举世闻名的佳作。
  清代女诗人蔡季玉所作名句“赤手屠鲸千载事,白头归佛一生心”,它还透露了过去中国一般知识分子最高思想的归趋,和最后人生境界,也自充满著禅佛的余韵。这是具有权威性的代表意义的表现!
  第四章 二十世纪的中国佛教
  第一节 清代以来佛教的衰败
  一、宗派的没落
  自十七世纪的中叶,清朝入关以后,佛教虽然仍被敬信,但是清廷为了笼络蒙藏地区边疆民族的关系,对密教的佛法,尤极尊崇,远自元朝以来,已经相沿成习,且为国家政策的一贯传统。内地的佛教,自雍正以后,禅宗一派,在丛林制度的庇荫下,其法统的传承,有形式的保留,但实际上,已是一蹶不振,只有净土宗还能保持昔日的阵容,普遍流行于民间社会。此外如天台一宗,也是若隐若现,不绝如缕。华严、唯识等宗大多已名实不符,直至民国肇造,方始渐趋复兴,禅宗、天台、净土三宗则较流行。这是当时佛教的一般概况。
  就佛教学术的盛衰,及其学术的立场,严格说来,到了明末清初阶段,佛学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已经盛极而衰,而且因理学的阴阳之说大行,明末少数禅师和法师们,虽然身为僧众,有些还是从阴阳之学才理解到佛法的心要。所以,从清初到以后三百年间:
  1.士大夫们,竭诚致力于匡复大业,大多专志于经世实用之学。出家的师僧们,在佛学见地上,又无特别的创获,所以佛学在知识分子间,已没有唐宋以来的声望。
  2.佛教本身,人才衰落。已极少有如唐宋高僧嘉言懿行,以为风世的模范。雍正年代,有“在京和尚出京官”的感叹。雍正皇帝希望出家人努力修行证果。所以在清朝有专重真参实证,以打坐参禅相标榜的,以江苏镇江金山寺和扬州高旻寺两大名刹最为有名。其他浙江天童、育王诸寺院已在其次。  
  二、僧和寺院的变质
  因为唐宋以来丛林制度的遗荫,全国各地,无论庵、堂、寺、院,都有相当的私产,如山林,如寺田,产业数目,相当可观。民国初年,有人作过初步的调查,认为如果集中佛教的全国寺院财产,大可富埒天主教,还可与罗马教廷的财富相媲美。上述调查未必准确,然其资财的富有,为不争的事实。
  明末以至清代,佛教本来一个完美的制度,已经产生很大的流弊,全国各地,除了少数有名的几个大丛林寺院,还保留著它的“共有”、“共享”制度,而为公天下的“十方丛林”以外,有些地方寺院,已经一变而为“子孙丛林”的私天下了。所谓“子孙丛林”便是师徒历代传授法统,同时也接受了本寺资产的管理权。如果一师多徒,他们也同世俗人家一样,分为数房,如大房、二房等房份,以次梯分,争权夺利的事情,也处处可见,因此师僧结交官府,称霸一方的也不少。教内术语,称为“小庙”。“小庙”的南方僧众,又“禅门”与“应门”,专作佛事。他们念经拜忏,乃至荐亡送葬,借此赚些报酬,聊资糊口。至于招收皈依弟子,造成信众的派系等,已经不在话下。
  第二节 清末民初佛教的复兴运动
  中国的佛教,自隋唐以来,已成为中国文化中鼎足而三的儒、释、道三大主流之一。因时代演变,朝代的更替,而有盛衰的起伏,直到十九世纪末和整个二十世纪以至于到现在,这个递延原则,还是一仍旧惯,好像并未改变。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二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至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我国因为受到一连串丧权辱国,失地赔款的惨痛教训,使安贫乐道、袭故蹈常的国人,深受外来刺激,这才一梦惊醒,从此便注视西洋文化,渐渐对于西洋文化思想,也转变观念而加以探究〈待续〉。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