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雁门边塞文化之佛教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雁门边塞文化之佛教文化
  佛教是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县志载,汉代以来,代县所建庵观寺庙甚多。可见代县自两汉时期便传入佛教。佛教自西汉传入中国后,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第一个发展高峰。佛教在这一时期的兴盛与十六国和北魏拓跋氏的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据《山西通史》载:“入居中原的北方民族自觉不自觉地把佛教作为自己的宗教,其开始带有同中原固有的儒、道相抗衡的含义。”北魏统一中国北部后,更是把佛教作为其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加以推广,除过北魏太武帝灭佛外,其他各帝都十分推崇佛教。北魏文成帝即位后,令天下州、郡、县造寺,准许百姓出家,大州50人,小州40人,其后各帝都大力弘扬佛教,至北魏迁都洛阳前,北魏境内佛寺已达6478所,僧尼77000余人。
  代县处于山西北部,在这一时期先后被汉、后赵、前燕、前秦、西燕、北魏、东魏、北齐、北周更迭占有。因此佛教在代县境内也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代县境内建于这一时期的寺庙大多被毁,但仍有几处遗址、遗存保存得较为完整。
  代县白仁岩禅寺,始建于东晋354年至365年。县志载:“白仁岩晋释慧远所创。”白仁岩位于代县北面的累头山下,环境优雅,风景秀丽。史载:慧远大师在此传法时,四方信众莫不前往,场面十分壮观。
  代县赵杲观位于代县城南的天台山上。赵杲观始建于北魏太延年间,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前夕,明万历年重修。赵杲观分北洞、南洞两个建筑群,主要建筑依山而建,巧夺天工。观内主要塑佛、道两教圣像。
  如朝元洞,朝元洞为七层建筑,砖券洞台二层,上建五层木楼,楼内依次塑有弥勒佛、玉皇大帝、玄上帝、接引诸佛等像。如仙阁登云洞,洞建半山腰,楼嵌一天然石窟中。楼分三层,上塑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三像,中塑关圣帝君,下塑得道的紫霞道人像。赵杲观的塑像特色,一方面与此时的太武帝灭佛崇道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形成儒释道三教互融共存局面有关。赵杲观的主要建筑保存得较完整,是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始建于北魏,明清时重修。洪济寺座北向南,有东西两个山门。寺为一进二院,中设过殿。正殿三间,内塑三世佛像,有阿难、伽叶、韦陀诸护法。西配殿为“纯阳宫”,塑吕洞宾像。东配殿塑伽蓝、达摩祖师像。过殿分前后为地藏王殿、关帝庙。
  在这一时期,代县还相继涌现出几位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佛学大师。慧远,出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即公元334年。史载,慧远出生时胜井现瑞,井内平白无故生出一朵莲花。目前这口井仍保存于楼烦寺内。慧远为世家大族子,少年时学习儒家经典,兼习老庄。21岁时拜佛学大师释道安为师,转研佛学。24岁时便登坛讲法,为道安最出众弟子之一。道安认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其在远乎!”31岁时慧远随师父道安南下襄阳,与佛教诸派辩法,佛学知识日深。44岁时慧远转赴庐山,并建东林寺,从此影不出山、迹不入市,送客不过虎溪。居东林寺39年,直至仙逝。
  慧远在佛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法性论、三世报因说和净土理论,对佛教的中国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与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并列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泰山北斗。
  慧持,慧远之弟,两人同拜释道安为师,后随兄慧远南下庐山,佛学造诣大进。后人将慧持列入五百罗汉之列,居第一百三十六席。
  慧远、慧持之后,代县出的另一位佛学大师为北魏时期的昙鸾。昙鸾出生于公元476年,卒于542年。昙鸾14岁便出家五台山,因研究、注解《大乘经》积劳成疾,后云游天下寻找长生不老方。
  在梁朝见到大隐士陶弘景,得《仙方》10卷。北归途中,遇到印度佛学大师菩提流支,得《观无量寿经》,于是潜心研究佛法。昙鸾初居并州灵岩寺,后移居交城玄中寺,正式成立净土宗,成为一代大宗师。
  隋唐宋元时期是佛教在中国的又一个发展高峰。隋朝统一后,隋文帝一反周武帝灭佛所为,积极推行扶持佛教的政策。他“诏境内之民任听出家,仍会计口出钱,营造经象。于是时风而靡,民间佛书,多于《六经》数十百倍”。开皇三年,诏令修复周朝废寺,这样被毁坏的寺庙便又得到了修复。开皇十三年,又令诸州名山下各置僧寺一所,并赐庄田。隋仁寿元年,隋文帝谓天下统一皆佛之力,乃诏天下诸州建灵塔,并分送舍利于31州。代州境内的阿育王塔就建于这个时候。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