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极乐净土与建设人间净土
往生极乐净土与建设人间净土
※ 作者: 禅印法师 - 永光寺
一、前言
佛法之殊胜,在于有具体明确的修行方法,可以拔除众生的苦难,解脱身心的束缚。净土法门是其中之一门。诸大乘经中说,十方世界皆有净土,而专经介绍者,唯东方妙喜世界阿?佛净土、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净土与兜率弥勒净土。
自东晋慧远大师创净宗以来,弥陀净土信仰几乎成为中国佛教的一股主流,受到广大的弘传与信奉。不仅净宗人士专弘,亦为他宗(如:天台、华严、禅宗、律宗)所重视。净土实为人人所共趋,景仰之理想境地!
往生净土,是于命终后方达,故古德有人提倡“唯心净土”。净土不遥只在心中,以唯心所造的观点来转化自心,则秽土亦净土矣!自净、他未净亦不够理想,因为共业所感的世间,要大家共同努力改善方称圆满。有心人士见到现今世间种种苦难:山河大地受到严重破坏;人心普遍充满贪、嗔、痴,道德沦丧至极……,而呼吁共同建设人间净土。器世间要还其本来自然生态;人心要净化、提升精神品质。推动建设人间净土实为当务之急!
今文将依净土三经(注1)略述极乐净土之概况,并勾划人间净土之蓝图,明其二者之关系,期愿菩提心的人间菩萨,共集同愿同行,共同建设人间净土。
二、净土之意义
净土,是指清净、无垢、无秽、无杂染;唯真、唯善、唯美之理想境地;或称净妙庄严的佛国世界为净土。阿含经云:“心清净故,众生清净。”维摩诘经云:“菩萨若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是故欲得净土,先当净其心。印顺导师云:“心净众生净,心净国土净,佛门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注2)净,实为佛法之核心。这是从自净其心(净化有情身心),推广到净化所依之国土。
三、西方极乐净土
今依净土三经略述极乐净土之概况
(一)极乐净土之成立:
阿弥陀佛之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在世自在王佛前发大誓愿,愿速成正觉,庄严圆满殊妙旳佛国净土,济拔生死勤苦之众生。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之粗、妙、善、恶。法藏比丘历经五劫思惟,摄取严净佛国之蓝图,立四十八愿,一向专志精勤不懈地,广修菩萨之六度万行。法藏菩萨今已成佛,现在西方去此十万亿刹,其佛世界名曰“安乐”。其国中无三恶道,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又称为“极乐世界”。
(二)极乐净土之教主:
教主阿弥陀佛,成佛已十劫,今现在说法。因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故称为阿弥陀。阿弥陀,意译为“无量光、无量寿”,故又称为“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其佛威神光明最为第一,为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故又称“无垢光佛、清净光佛…乃至超日月光佛”等十二种名号。经云:“其有众生,遇斯光者,三垢消灭……善心生焉。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无复苦恼,寿终之后,皆蒙解脱。”(注3)经文显示了阿弥陀佛的威光超胜,与慈悲摄受极苦众生。
(三)极乐净土之殊胜: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真实、庄严净土、摄受众生。其依、正殊胜如下:
1.依报殊胜:(1)土地-平整、洁净、亮丽、光耀,皆由金、银、琉璃……等七宝庄严成就。(2)居处-宫殿、楼阁、讲堂、精舍,亦为七宝之所严饰。(3)庭园之美-宝树成行、宝花盛放。有澄净的七宝池与八功德水;开敷著青、黄、赤、自微妙香洁的大莲华。庭园中有阿弥陀佛所化的孔雀、鹦鹉……等美丽鸟类。鸟声、水声、微风吹动宝树声,皆在演说妙法,闻者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4)生活资具-彼国人民之衣、食、住及庄严具,犹如第六天之净妙,皆能随意自在而得。
2.正报殊胜:彼国众生皆具如来之十二相,相好平等,无有好丑之别。又能得诸神通,能洞视、彻听、自在往十方诸佛刹供养诸佛;亦能成就一切智慧,获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极乐净土的殊妙,广说不尽,如经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注4)因此赢得十方诸佛出广长舌赞叹!
(四)往生方法:
阿弥陀佛济拔众生离生死苦,所示的往生修持方法,三经所说略有异同,分述如下:
1.《佛说阿弥陀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七日,一心一乱……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经中强调必备足够的善根、福德、因缘,且要持名号到一心不乱、又要心不颠倒才能往生。
2.《佛说无量寿经》:“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又明三辈往生资格,“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作大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国。”本经要点:在以信乐、愿生为前导;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念阿弥陀佛)为正行,亦修持戒、诸善功德;并以至诚心回向往生极乐净土。
3.《佛说观无量寿经》:“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是三事,名为净业。”此三福行是往生的正修资粮。经中十六种观法之后三观,将往生者分为三辈九品。上三品人,需信解大乘、信因果、发菩提心,要对大乘空慧有所体解契入。中三品人,能行世仁慈,持诸净戒,遵行世间伦理道德,不造五逆罪。下三品人,虽不谤大乘,却无惭愧,造诸恶业,力至五逆十恶。此经特显阿弥陀佛等视众生的悲心,对造极恶之愚痴辈开方便。只要他们还有一分善因缘,于临命终时,能遇善知识示导,教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亦皆先摄受往生,再谆谆教化,令离恶生善。
综上三经,“信、愿、行”净业三资粮缺一不可。欲求往生者,必当先对极乐净土,起不疑的坚信;次需具至诚的欣往之愿;再加之确实行践往生资粮--培善根、修福德、持净戒、发菩提心、专一念佛、回向等,如经中广说。若此行人,则往生有分!
四、人间净土
佛陀见到众生的苦难,而教导灭苦的方法。先以端正法(说施、说戒、说生天法)净化人心,使社会大众远离贪染。次说正法要(苦、集、灭、道),更进一步引导愿求出离者修行、证果、得解脱。随著托钵的行程,游化恒河两岸,对信众随缘、应机说法。对当时人心的净化,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由此推之,佛陀实为率先领众推动净化人心、建设人间净土者。
(一)世间现况
随著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医疗发达、科技领先、资讯挂帅、物资丰富、生活享受提升……。这些本应是建设人间净土的有利资源。相反地,却因人心自私自利、贪求无厌,而滋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观今世间,似乎充满比古昔更多的苦难,从器世间看:山河大地受到严重的破坏,山林滥伐、水土流失,工业弃水染污河川,工厂、车辆排烟染污空气,农业过度使用农药染污土质……,这些现象,对众生生存造成极大威胁。从有情世间看:人类生活步调加速、做事讲求效率、求简便速成,样样求美好精致……导至身心受到极大压力。人心普遍充满贪、嗔、痴,一味向外攀求……,故暴力、色情、赌博、吸毒、酗酒、名利争夺……等社会事件层出不穷;人体健康也亮起红灯,普遍受到癌症、爱滋病等绝症,和慢性疾病的侵袭……。这样的世间真的病了,需要大家一起来挽救。
(二)人间净土之蓝图
净土,人人向往;人间净土,人人欣求。人间净土之蓝图,可依下列三方面来建设;即自然界、众生界与有情身心的净化。
1.自然界的净化-(1)我们需要一个洁净、有生机的地球。从消极的不滥垦、滥伐、滥建,到积极的造林、水土保持……等环保工作,来维护自然生态,还给大环境多健康、有生机。(2)市容的美观净化。家家不盖违章建筑,户户不乱制造、丢弃垃圾,大众不制造噪音;政府多规划各类社区,多开公园绿地,整顿交通,并以花木、美化街道环境。(3)空气、土壤、水质的净化。聘请专业人员研发对治、改善的方法,确实辅导社会大众,积极的配合改善。
2.众生界的净化-(1)正当的经济生活。以正命营生,不巧夺、诈取,不制造、贩卖有害身心之物品。(2)完善的教育制度,加强道德观念之教导,辅以健全身心的知识理念。(3)平等的就业机会。提供男女平等的就业机会,加强各行业的就业辅导与在职训练。(4)健全的社会福利。关心老人、妇女、儿童、孤苦、残疾的生活保障与医疗福利;落实反毒、反雏妓与临终关怀……等。
3.身心的净化-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佛法化导原则,来净化人心。“心净则众生净,众生净则国土净”。心,是一切行为之主导。纯净利他的身、语、意行,可让众生界的互动清净;众生界的清净,可改善自然界为清净。是故,人心的净化是为“建设人间净土”之首要。
(三)行践之内涵
世间的不圆满,是由众生共业所招感。此界称为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恶世,是因众生身心不清净;因烦恼而造诸恶业;因不具正见而邪见横生;因不正信三宝、不信因果而众生浊恶。是故要求人间清净、国土清净,需集众生共同的善业感来改造。
前面说过,佛陀是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创始者,他的教导内涵,是净化人心、社会、建设人间净土的最佳指南。奉行三归、五戒、十善,乃至三学、八正道、三十七菩提分等正法,是可以圆满成就人间净土的。今略以三学说明之。
1.戒学──戒为众善之基;戒为防非之本。戒能清净身心;有戒则修定成。不但持守五戒、十善为基本;更应积极地,不但不杀生,且发愍念一切众生之心;不但不偷盗,且能净心不贪;不但不邪淫,乃至不起邪淫念;不但不妄语,更应审谛如实而说;不但不两舌,而能令离者和合,和者随喜;不但不恶口,而能说柔顺语、爱语;不但不绮语,不说戏论,且能应时、适时而实说;不饮酒,亦不食一切有损身心之食品。不但不贪,且能布施;不但不嗔,且具慈悲心,不但不痴,且应具有正见。
2.定学──定,能止息烦恼、化解忧闷、澄净心性。由定可以发慧。修定方法有:数息观、不净观、念佛……等。有了定力,在生活上,可以不为纷扰尘境所迷惑;在工作上,可以增强理智的断事能力;在人际应对上,可以更圆融。
3.慧学──慧,包括世、出世间正见。世间正见:是正确的信解体察(1)有善、有恶(有道德、不道德)(2)有业、有报(自作业、自受报)(3)有前生、有后世(有三世因果)(4)有圣、有凡(凡夫为生死缚著,圣者得解脱)。正信这些做人的基本原理,才能更珍惜人生、饶益有情。出世间正见……四谛、十二因缘(缘起法)……等。有出世正见,可以了知世间苦迫因由,与解脱缠缚的方法;从身心爱执的放舍,到成就完美的人格。
戒、定、慧三学,是整个佛法的总纲,修习三学可以净化身心。以人人清净行互动,可以净化社会、人间。
五、往生极乐净土与建设人间净土
往生极乐净土,是先有法藏菩萨,发摄化众生之宏愿,广行无量福慧资粮,而圆成了净土,接引愿往者趣往(修行需合乎往生修件者)。建设人间净土,是需发菩提心之人间菩萨,领导同愿同行者,做饶益有情的行业,之后才能成就净土。前者是先有而今往;后者是从无到有的建设。两者之关系,今以“戒、定、慧”与往生资粮作比对。
1.含有“戒”的往生资粮:“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修诸功德”、“植诸德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
2.含“定”分者:“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向专念”。
3.含有“慧”分者:“心不颠倒”、“深信因果、信解大乘”。
总说:则以“发菩提心”总摄一切行。往生净土与建设净土,都需发菩提心、具大悲心与性空慧。有慈悲心,则能予众生世、出世的利益;有性空慧,能以“无我”的人生观,挚诚的关怀一切有情,推之向外净化世间。由此知之,修行往生资粮之当下,实已在修“建设人间净土”之行矣!
六、结论
从往生净土到建设人间净土,希望这不口号,而是真正落实。菩萨的悲心在自利、利他;真正的学佛者,要有为众生谋福利、积极贡献社会、人群的行持。若念佛人求生西方,而忽略了人间净土的建设,这是逃避的自私心理,是没有慈悲心(不发菩提心,怎能往生净土?)。修净行者,若认为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消业障、可以往生极乐、可以解脱生死轮回苦、可以得究竟之永乐,而忽视了经中明载往生的修持方法,那就太对不起佛陀慈悲的教示净土法门;亦错解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只念“阿弥陀佛”圣号就可以往生,是对下愚、极恶之辈的化导方便,方便非究竟)。
今之净土弘传兴盛、修持普及,我们正可借力使力,加强劝导实修“三福”等净土资粮,从自己身心净化,并推及他人、推及社会广大群众。若有众多的人间菩萨,以佛法的悲、智精神,来关怀现实世间,来共同净化人间,庄严国土,相信人间净土就可以在众多的清清业感下,转为清净!
如此修行,功不唐捐,一举两得。一者、是在建设人间净土,得现生之利:二者、是可往生极乐净土,得来生之永乐矣!
七、参考书目
1.《佛说阿弥陀经》-姚秦?鸠摩罗什译。大正藏12册第346至348页
2.《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大正藏12册第265至279页
3.《佛说观无量寿经》-宋?姜良耶舍。大正藏12册第340至346页
4.《净土与禅》-印顺著。正闻出版。
5.《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释圣严等著,释惠敏主编。法鼓文化出版。
6.《阿含要略》-杨郁文著。东初出版。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