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理契机 弘法利生——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从首届佛教书画展到首个佛教音乐团,从首届佛教寺院素食比赛到首届寺院住持论坛,从佛教史料的收集整理到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众多的首届,展示出江苏佛教文化建设的活力。
从新世纪初开始,江苏省佛教协会确定加强佛教文化建设的目标。从佛教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到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积极探索,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正在逐渐加快其步伐,不断开展一个又一个活动,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江苏佛教文化建设汇集了全省佛教界的力量与智慧,赢得了四众弟子的欢喜与赞叹,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与褒扬,佛教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省佛教协会把具有较好基础的佛教音乐文化和寺院素食文化方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丰富了佛教文化建设的形式。
佛教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产生、发展、存在于社会当中,与社会有着多种形式的结合方式。
组建“江苏佛教音乐团”。佛教梵呗音乐是佛教的一种特殊音乐形式,它与佛教徒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它即是一种宗教功课,也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江苏佛教音乐历史悠久、唱腔独特,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但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如老法师的相继离去,现代年轻僧人无法接上老一辈的班,一些经典的乐章面临失传的危险,有的由于内容等原因与现代社会脱节,而逐渐消失。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深切地意识到为挖掘和抢救这一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刻不容缓。今年四月,省佛教协会从全省各地寺庙和佛学院学僧中挑选了一百多名法相庄严、音色出众的年轻法师成立了江苏佛教梵呗音乐团。
六月十二日晚,江苏省佛教音乐团在无锡市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演出获得成功,此后在苏州、镇江两地巡演数场。演出把深藏寺院的佛教音乐,赋予其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的内容,艺术地再现了人间佛教的实践活动,展示了佛教教义的精华和新时期江苏省佛教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佛教徒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大悲大愿。通过训练演出,不仅使团员对梵呗音乐有了很好的掌握,对梵呗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音乐理论知识有了迅速提高。这些学员又成为各寺庙的教员,带动了寺庙整体唱念水平的提高。佛乐团还对一些佛教传统曲目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整理,一批在海内外佛教界有影响的梵呗音乐如宝华律腔、天宁唱颂等得到更好的保护。
举办“全省佛教寺院素食烹饪大赛”。佛教界认识到,佛教素食是一种文化,是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传佛教的一大特色;弘扬素食文化是相适应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素食不仅是佛教的特色,也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一种饮食方式,是社会发展趋势对佛教提出的一种要求;搞好素食不仅有利于改善寺院僧人生活,改善他们健康状况,而且也能满足群众对于素食的需求。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佛教素食文化,省佛教协会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寺院加强素食研究,服务社会。
佛教素食大赛是一次交流,一次提高。2004年10月27日至29日,江苏省首届佛教寺院素食烹饪大赛在常州千年古刹—天宁禅寺内举行。来自南京、无锡、苏州、南通等10个省辖市22家寺院的45名大厨为此次大赛奉献了99道经典素食。由国家级酒家酒店评审员、国家级面点评判员和省佛教协会代表组成大赛评审组。经过3天的角逐,扬州大明寺的《栖灵八碟》、常州天宁寺的《随缘渡众》、无锡灵山的《功德圆满》、徐州兴化寺的《云龙秀色面》获得金奖,南京鸡鸣寺的《修成正果》等21道菜肴分获银奖和铜奖。通过比赛和展示,各地佛协和寺院受到鼓舞和鞭策,激发了他们搞好素食文化的热情。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让佛教界和社会各界对佛教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激发了佛教界提高基本技能、提高自身水平的积极性。
开展文化研讨活动—通过深层次的理论的研究与弘扬,把佛教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佛教界自身长期任务,使佛教界自身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佛教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把佛教思想研究提高到新的层次。要在各种理论研讨活动中解决认识问题,使佛教自身理论研究水平不断提升。
开展宗教界代表人物的纪念研讨活动。江苏佛教界高僧大德爱国爱教,是江苏爱国爱教的楷模,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
省佛教协会从搜集整理佛教史料入手,不断丰富完善江苏佛教历史资料。在组织收集整理各宗教文史资料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代表人物纪念场馆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纪念学习活动。2004年6月,茗山法师纪念堂在镇江焦山定慧寺正式建成开放,省佛教协会组织了纪念活动。12月,江阴市对巨赞法师纪念馆和巨赞法师故居进行了全面维修,省佛教协会配合中国佛教协会在江阴市举办纪念巨赞法师圆寂二十周年活动。这一批纪念场馆的建成和纪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内容,表明了佛教界立志向前辈学习的实际行动。
开展“人间佛教”思想研讨及首届“住持论坛”。寺院住持的素质决定一个寺院的管理状况,也决定一个寺院形象。在贯彻中国佛教协会有关教制文件的基础上,省佛教协会加强了对寺院住持的要求,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6月份在无锡祥符寺举办了有国内外著名学者参加的佛教论坛,重点研究了“人间佛教”思想在佛教界的实践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法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收到论文50余篇,10位法师、学者在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是近年来省佛协组织的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人间佛教”思想研讨会。10月,组织省内全国、全省重点寺院负责人在镇江举办寺院“住持论坛”,就提升寺院管理水平等寺院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研讨交流,佛教界对“人间佛教”思想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研讨还帮助佛教界人士更好地理解把握新时代、新阶段对宗教思想建设的新要求。
开展文化学习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从学习文化入手,不断加强对佛教界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佛教界的长远发展打基础。
开展“三学”活动。文化知识处在学习的基础地位,是深入学习的前提。提高宗教教职人员的素质,特别是年轻教职人员的素质一直是宗教界的强烈要求,为此,省佛教协会响应宗教界以“学政策法规、学科技文化、学时事政治”为主要内容的“三学”活动的要求,在全省范围内从抓文化学习入手,促进教职人员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
省佛教协会年初发出通知,把“三学”活动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力求三五年后见成效。各地宗教团体认真开展此项活动,制定学习培养计划。除了各种培训工作外,多数地区在教职人员中开展了以提高学历层次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如常州市佛教协会与市教育部门合作,用两三年时间使高中以下的僧人达到高中水平,并为此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南通市鼓励包括佛教僧尼在内的教职人员参加成人高考,通过参加社会办学来提高文化水平。
组织佛学院学僧演讲比赛。10月30日,由省佛教协会主办的“当代江苏人间佛教”全省佛学院演讲比赛决赛在苏州举行,来自全省佛教院校的30余名学僧历经初赛、复赛,最终选出9名学僧进入决赛。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大学教授及省市宗教部门和省佛教协会代表组成了评委会,由中国社科院、苏州大学教授和佛学院领导进行现场点评。演讲的内容涉及到佛教与环保、佛教与文化、佛教与社会道德等内容,显示出当代僧人所具有的时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要求,展示了佛教院校学僧们的朝气和风采。
江苏佛教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告诉我们在佛教界开展文化建设是作为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契理契理。今后的佛教文化建设将会在新的层次进行思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
开展宗教文化建设,要以实现爱国爱教为出发点。在宗教界举办以音乐、饮食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使信教群众在感受到宗教文化魅力的同时,被吸引到爱国爱教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周围,对生活在社会主义祖国有了更深的感情。通过收集整理宗教资料,开展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使宗教界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爱国爱教有了更多的责任意识。诸多以爱国爱教著名人物为主题的场馆建设,为宗教教职人员树立起爱国爱教的典型,将长期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
开展宗教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宗教界队伍建设。宗教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宗教界,组织者是各级宗教团体。宗教团体的活力体现于各种活动当中,组织好各种活动,培养锻炼好人才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宗教文化活动,一方面锻炼提高了各级佛教协会的工作能力,形成了一批协会骨干力量,为进一步强化宗教团体建设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培养了一批佛教专业人才。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培养、锻炼、提高了一大批专门人才。在佛教音乐团的实践中,成员学习到了许多新的知识,逐渐成为佛教音乐的骨干;举办全省首届寺院素食烹饪大赛,产生了一批素食名厨、名菜和名点,提升了寺院的服务水平;通过演讲比赛发现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学僧。这些人才对于全省佛教人才建设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开展宗教文化建设,要追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开展佛教文化建设,要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优秀传统文化上来,引导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在江苏佛教音乐团的多场演出和素食烹饪比赛等活动中,广大信教群众感受到了宗教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构建和谐社会、追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