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苦难之中开花结果——意义治疗与生存、宗教
集中营里充斥的饥饿、死亡的威胁,
没有人权,遑论生存的尊严,
弗兰克医师却发现人性高贵情操,
时时流露在人间炼狱里,
唯有信念坚持着生命的意义,
终将在苦难中开花结果。
在SARS传染病蔓延全国,与长期经济不景气的压力之下,我们社会里出现了集体恐慌与郁闷,许多人骤然惊觉生命是如此的危脆,财富是如此的不牢靠。在死亡阴影笼罩的惊惧中,似乎连大口呼吸都是一种奢侈,在这样的氛围里特别让人怀念起一位历经生死煎熬,而终于悟出生存价值与心理治疗哲理的伟大精神分析师——弗兰克。
弗兰克(Viktor E. Frankl)生于1905年,原是师承佛洛依德学派的维也纳精神科医师。二次世界大战时,因为他的犹太人身分而被剥夺所有财物,又转送奥兹维兹和达库两座集中营。在集中营里每天都有人受冻挨饿而死,又被榨取远远超过体力极限的劳力,动作稍有迟疑便是一顿踢打,却没有足够的粮食可以填饱肚子;卫生环境极其恶劣,跳蚤虱子四处横行;斑疹伤寒等流行病随时夺人性命,却没有任何医药供给;衣物极度缺乏,每有人倒下死亡,便有人急着扒去死者的破烂衣服而如获至宝,即使如此,还是有人因为没有鞋子穿,必须拖着满是冻疮的光脚在雪地里当苦工。每天只要身体还能动的人都要承担各种劳役,体力一旦衰败,失去劳动价值就会被拖去煤气间和火葬场处决。在那里没有任何人权和尊严,生还的希望十分渺茫,许多人撑不下去时,就触摸营区的高压电铁丝围篱而自杀。
信念是生存的动力
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之中,他观察周遭人们的心理变化、行为反应与自己的心境转折,藉以重新检验过去所学是否真实可靠,结果他对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提出了重大的修正。他发现人类有可贵、更高层次的精神力量存在时,行为取向可以超越所谓的原始趋力或逸乐原则的支配。
佛洛依德曾经说:「如果把彼此差异很大的人一同暴露于饥饿之中,饥饿的驱力会让所有的个别差异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一成不变的内在原始驱力的外在显现。」他所说的内在驱力包括求生存、逃避痛苦、追寻快乐与性欲的满足等。但是在集中营里,面临饥馑、疾病与死亡的关头,弗氏看到了仍有人只因为一个善念,愿意把自己不足以充饥的面包,留给更需要的同伴。在死亡的威胁无所不在的人间炼狱里,狱友们仍然自动组成一个小组,去帮助心灵脆弱的人,以免他们熬不过去而自杀。他也看到了性的力量,因为身心条件与环境的关系而削弱了,性并不如佛洛依德所宣扬,无所不在地透过潜意识主宰人的行为;同时也修正了佛洛依德对梦境天马行空式的解析方式。
在集中营里他写下了这样的发现︰「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任何信念,纵然这信念是多么微弱,这仍是人生所仰赖的意义之所在。一个没有信念的人纵然多么理性,也只能堕进虚无主义的深渊中」、「人的心理健康取决于他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以及他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一如哲学家尼采的理论「一个了解为何而生的人,一定可以克服如何而生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人拥有生存的勇气或是生活的倦怠感,完全取决于是否找到生命的意义。
然后他主张生存的价值,不在于获取快乐或是避开痛苦,而在于是否能够真正找到自己也认同的意义。而为了实践这个自己关切的意义,权力只是达到目标的方法,快乐是副产品。生命活动不只是满足内在的原始驱策力,或是平衡原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也不只是让自己的身心去适应外在的社会环境。苦与乐都是生命活动中的现象。把这些现象当成目标,反而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生命的意义包括受苦与死亡
只有认真去实践自己所肯定的生活意义时,人才会快乐与满足。其实,这也是孔子为什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道理。
他认定每个人的生命与生命的每一段过程,都是独一无二而且不可替代的。人可以透过三种方式体验到生命的意义(1)创造与奉献:例如创作作品,完成一项事业或是使命。(2)生命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例如体验到外境与心灵中的真、善、美。(3)对于生命与命运的态度:他提出了令人震撼的说法「生存的意义包括了受苦与死亡。」生命中的所有境遇,不论苦乐长短,坦然承受,皆有其意义。这些意义本然具足,但是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理性与智能去发现它,意即不是唯有快乐地继续活下去,生命才会有意义。
这使我想起圣严法师在禅七开示时所说的话「人生的目的是来受报」,也与《禅宗决疑集》所说「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前后辉映。
过去盛行的心理治疗模式,几乎千篇一律地只顾及到如何解决日常世俗生活中,因为工作、婚姻、人际关系、性问题……的失调所引起的精神症状。而对于死亡、宗教解脱等高层次的心灵问题则多所回避,认为这些课题与治疗者的职责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意义治疗学派不但不规避这个问题,反而认为只有透过这些深层的心灵内省所悟得的生命意义,才能根本解决现世人生的心理困扰。
走出生命幽谷,开花结果
他们在治疗中一方面要遵守科学的现象观察与分析的法则,另一方面又要打开衔接高度精神价值领域(涉及生死观、生存的终极意义、宗教的解脱或救赎等)的向上之门。弗兰克曾说:「意义疗法不能踰越心理治疗的界线,却要保留一条通达宗教之路,而由患者自己决定是否要走进宗教的门户。」因此有人称他扮演的是医学牧师的角色。
死荫的幽谷令人畏惧,生命的困境令人颓丧,但是经由死亡与绝望中千锤百炼,出来的却是生命的智能与人性的光辉。这些智能将穿透死荫的幽谷,永远对苦难中枯槁的心灵散发出令人振奋的曙光。弗氏建立了心理治疗的哲理基础,也打开了心理治疗的视野,使心理治疗更人性化,也更能标本兼治。
所以苦难不一定是坏事,端看我们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它。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