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释圣严
中国佛教
第26卷第六期(1982.03)
页33-41
·1982 中国佛教社
台北市
--------------------------------------------------------------------------------
页33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二)宗教行为
一、祈祷
(1)个人与各别的祈祷
祈祷可以说是自有人类的生活以来,就已发生的一种求生存的本能,人在危急之际或绝望之时,他会祈求奇迹出现,因而有了祈祷的行为。一个被父母带上街的幼童,结果因为贪玩走失而发现他已离开了父母之时,会本能地哭喊爸爸、妈妈,这便是祈祷,是寻觅、求救的呼叫。我听到过一个留学日本的女孩子,在入夜后的东京街头,遇到小流氓围上来,她一害怕大声喊“哥哥救我”,小流氓听了,以为他的哥哥就在附近,便被吓走了,其实他哥哥在台湾。原来,自小兄妹相依为命,她依赖哥哥惯了,纵然离哥哥而到了外国,哥哥仍是她的保护神,而且真的管用。祈祷的行为不必教导,人在无援无助时,自然而然会祈求有大力量的人,没有人可求时,便会祈求于神。
比较常见的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愿望而作的祈祷。比如:为求生意兴隆、为求疾病早愈、为求消灾免难、为求平安、为求子息而作祈祷。清朝最后一位状元,江苏南通的张季直,到了四十五岁还没有子嗣,有人建议他祈祷观音菩萨,给他送来贵子,虽然张状元一向信奉“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者态度,他仍然接受别人的建议,写了疏文祷词交由夫人去寺院祈求,不久果然生了个儿子,名叫张孝若,从此他便特别相信观音菩萨,为示还愿的感谢,起了一间观音院,就在我出家道扬,狼山背后的地方;并以搜求珍藏古来的观音画像闻名。不但信奉观音菩萨,也信佛乃至土地公、城隍爷等。祈祷的效验是发于祈祷者的精诚,由于自身的心力对于外物的感应而得。所以,经常祈祷的人,比起不大祈祷的人,一般而言,容易得到宗教经验。
(2)部族全体乃至政府朝庭的祈祷
通常为了祈求丰收、在古时的部落民族,或现代的山地民族,就有为求丰收或猎取更多的野兽而作祈祷。或为了氏族、国家或地区性普遍的灾难而祈祷,如:为了解除瘟疫疾病或干旱、乃至消弭战争免除天灾人祸而有大规模的祈祷活动。在我的家乡,一遇到干旱,祈祷的方法,有的塑制泥龙,有的把城隍爷抬到外头晒太阳,整天的晒,一直晒到他受不了就会下雨;我就亲眼见到一
页34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尊木雕的城隍像,晒到木头流出汗来,这种祈祷法很特别。还有民间的建醮,如平安醮,就是一地区大规模的祈祷活动。
二、祭祀
(1)用仪式及供品遂行宗教的崇拜
中国儒家的礼经记载很多关于祭祀的典制。礼、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郊是祭天,社是祭地。又礼、王制:“天子社稷皆太牢,诸侯社稷皆少牢。”牛羊豕三牲具备是太牢,只有羊豕无牛是少牢,今日的祭孔大典仍用牢为祭品。古来的中国,有国家的天地之祭,宗庙之祭、诸侯之祭、乡里之祭、家庭之祭,祭天地、神明、祖先,所谓祭神如神在、所谓慎终追远,皆为祭祀的观念所作的定义。
印度婆罗门教有三大纲领,主张吠陀天启、婆罗门至上、祭祀万能,所以离开祭祀,他们便无法生活。四吠陀圣典的内容多半是以祭祀为中心。沙磨吠陀与夜柔吠陀详细记载施行祭礼的方式。基督教旧约摩西五书中有祭典、祭师长的规定,有献祭、燔祭等供品的规定,这和婆罗门教有类似的地方。佛教的礼忏仪、念佛仪、放生仪,尤其密宗的各种密法仪轨,规定了如何设坛、如何修持,如何修供养等,亦与一般宗教的行为类似。
(2)用身口的行为遂行宗教的崇拜
初民的歌舞,乃至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大抵皆出自宗教的崇拜,后来才渐渐独立与宗教分家,发展为纯艺术的活动。通常的赞歌,是口唱的。中国在殷商时代,就有不少祭祀祈祷的口头歌辞,六经中的乐经虽亡失,诗经中的周颂是宗教诗,雅中的祭祀诗就是为宗教服务的舞歌。印度四吠陀的梨俱吠陀含有一0一七篇长短不一的祭祀圣歌。旧约诗篇、雅歌,佛教的梵呗偈颂都是宗教仪式中的赞歌,表达人们对神、佛的崇敬情感。
表现于身体的宗教行为是舞踊。因为祭祀祈祷以及向神鬼献媚的种种动作姿势,往往需伴有节奏的音乐,便成了歌舞合流的事实。宗教舞蹈,可分作娱神用的及拟神用的两种。以故事方式演出者,大致是为娱神;以象征神的姿势动作为了降魔驱邪而演出者,大致是为拟神。中国戏典中的“八仙过海”是取材于道家的故事;“天女散花”取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以及最近有一位现代舞蹈家谌琼华女士模拟了敦煌壁画的天女舞姿,编了一支“千手佛”舞,已由娱神、拟神的性质而成了纯艺术的表现。迄今所见的印度及泰国的民族舞蹈,尤其和宗教有密切的关系。
三、戒律生活
人皆可以为尧舜,众生皆可成佛。但是,尧舜的行为即是成为儒圣的标准;佛的言行即成为佛教徒的标准。因此而有德目、而有戒律。戒律,是指生活行为的准则,依之而过踏实规律的生活。如果是基于人生的理想,坚强的信念,投身于自己信仰的宗教教团,大家共同生活,并且一同举行宗教的仪式,那他们应该遵守的戒律,比起一般的教徒,戒律的要求是更严谨的。
儒家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教忠、教孝等的德目,无非是要求人之所以为人的义务与责任。遵守实践这些德目,提升个人的人格,可以维系社会的安宁,增进人类的幸福。所以,也可算作戒律的一个类型。
据旧约的记载,摩西十诫是由耶和华赐给摩西作为犹太人的行为守则,前四条是宗教的,后六条是伦理的,可
页35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作为一切人们做人的准则。而一个回教徒除了有五大责任,要守七项信德之外,尚须遵守四诫:·不为不名誉的事。·不吃猪肉不饮酒。·不放高利贷。·不违抗真主阿拉之命。
佛教的戒律“有在家出家之分,又有小乘大乘之别,有为保持人及天的道德标准而设的五戒十善;有为出离三界火宅而设的五等出家戒;有为行菩萨道之自救救人而设的菩萨戒。一般在家信徒应遵守三归、五戒、十善。三归是:归依佛教主及一切佛,不再归依其他诸神;归依修道成佛的方法和道理,不再归依外道的邪说;归依佛教的修行者并以佛法教人修行的老师,不再归依其他邪师。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属于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属于口四善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属于意三善业。持守而多分不净,生为人中的普通人,多分净生为大福传人,全部净则生为天人。出家的比丘戒,根据四分律有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条,这是五戒详细的开分,有较高层次,较严谨的要求,消极方面,有防非止恶的作用,称为止持。积极方面,有二十种犍度,积集一切善法属作持,这是律。戒忠有律,律中也有戒,戒是条文的规定,律是如何来持戒、犯戒后又如何忏除之说明,犯戒之轻重及受戒持戒的判定和执行,均属律的范围。
很多人以为宗教的清规,扼杀人性的自由,并将儒家的德目,称为吃人的礼教,这是似是而非的看法。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没有做人的原则,一个社团没有共守的规约,一个国家没有应守的法律,一个宗教徒没有当守的戒律,我们的社会会成什么样子,那真不敢想像。当然,如果你的道德修养到了如孔子所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自然可以不要制成条文的规律。佛教中禅定中的人,自然不犯戒,称为定共戒;已得解脱的人,也就自然不犯戒,称为道共戒,对这两种人而言,戒律的条文便是多余的事。不然的话,必需遵守戒律,戒律的功用,不唯防止信心的腐化,更有积极增进人类幸福的功能。
(三)宗教现象
一、降灵现象
普通人很难具有超人的力量,若在体力或心力上有了超乎常情的能力,则不出于两种原因,一是自己如法修行,能够开发智慧并增强体能,来突迫体力及心力的极限;另一是外来的神灵附身,也能使人有异常的能力,这便是降灵的现象。降灵的现象,可分作两类:
(1)请神降灵
请神降灵,可分作二类─
(a)请神降灵冥祐 不一定希望神灵当场显现,来指示什么和表现什么,只是祈求神在冥冥之中的加护,所谓“祭神如神在”,有人在出门之前,先拜祖先以及观音菩萨等,祈求保护。有一位信徒,每次出门谈生意,投标下决心之前,必去数处神庙求好运,还有中国人在农历年前的送灶神、请灶神,以及一年一度或数度的祭土地、祭祖先等,都会有请求冥中保祐的信仰在。
(b)请神降灵解惑或救难 通常通过两种方式来降灵示现。
第一种是用卜筊为媒介:古时候的人们,由于敬神尚鬼,所以无论大小的事,都须采决于占卜。中国最初的甲
页36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骨文字,就是刻于龟甲,兽骨上作为占卜用的祷辞,即使现代的文明社会,人们也经常利用占卜解决疑难。除了初民用龟甲兽骨,后用易卦占卜,或用星象占卜,或用蓍草占卜等,另外尚可以用很多的方法,唯其多半仍须通过术士的咒术或道术,例如:
·使用特定的导具观察:像数年前有一阵子在台湾盛行的碟仙,用一种导具,请鬼魂降灵,几乎成了一种宗教式的游戏。吉普赛人善用水晶球作媒介,能够观察到人的过去与未来。有的用圆盘、镜子、以及竹签、杯皿、木乩等。
·用火观察:从火头、火焰的形状,及颜色的深淡变化等见到神灵显现和启示。
·用水观察:由水中看出占卜的事相。
·用香头观察:花点燃后的香头烟路中,占卜吉凶。
·用熔锡观察:有人能以熔锡倒在冷水中凝结后显出的纹理上,看到所要占卜的事物。
·求神灵降梦:台北的仙公庙,即有专供人去求梦解惑的房间。
第二种是经曲能与神灵交通的灵媒:由于宗教上的祭祀祈祷活动,加上为了向神明请示疑难问题的解决,自然地产生了能够沟通神鬼的人,那便是灵媒、巫祝、占卜的专门人才。在中国内地,有所谓童子的觋(男巫)及师娘(女巫),台湾流行的乩童、牵亡魂,牵亡魂的人能走阴差到阴间探查亡灵的下落。这些灵媒用某一种特定的仪式或方法,请神降灵,也有一些小小的灵验,在神降灵时能解决人们的疑难,能看病处方,预告吉凶。不论是请神降灵或神灵自降,他们的灵验,即使是有大力量的鬼神,在时间上不会久,在空间上也不会大,何况大部份是依草附木的小鬼神。不信其有,固然不可;若坚信其可靠,则大可不必。
(2)神灵自降
(a)降于人梦
普通人由于心理上、生理上的因素而做的梦,是没有意义的。今天中央日报第八版有一篇文章,关于梦的分析,是一位中兴医院的林景福医师,以其近乎唯物论的医学观点,完全以生理、心理的现象来解释梦境,在一般情况下,此种理论是可以建立的,但不适合解释所有的梦。包括一切的灵体,神灵或死去的人,自降于梦,它们是清晰、预示、灵验的梦,无法以生理因素或心理因素的观点解释的。
灵验的梦,又可分为睡梦与醒梦。
·睡梦 有些人在睡梦中清楚地见到死去的人,或神灵,告诉些什么,预示些什么,或者使人进入一个境界中;醒后真的会发生与梦中所见者同样事件。有一位监察委员祁大鹏先生,他是名地理师,因为在他身后他的儿子未遵其遗嘱便葬了。他就几次到他儿子梦中,要他儿子迁移坟地,改葬在他生前看好的地理上,起先他儿子不信,结果他的家人及朋友中也有人在同一夜做了同样的梦,他的儿子只好抱著宁可信其有的态度改葬后,就再也没梦到他父亲了。对一个人连续托梦,或同时对几个人托同样的梦,若仍说是潜意识或下意识的心理作用,是不理智,也是不客观的。有一位嘉义市的洪姓妇人,现在经常到我北投的文化馆来。因为有一天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在一座石墙下走过,墙上站著一位法师向她打招呼,请她上墙,结果墙虽无梯,却走了上去。后来她希望找到这么一个地方拜见那位法师,两年前偶然到北投,竟发现文化馆便是梦
页37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中的建筑物,那位法师便是先师东初老人。
·醒梦 有的人做的是醒梦,不是睡著了,也不是白日梦。是很清楚的,忽然间自己所处的环境消失了,进入一个梦境中,见到了一些人物,发生了一些现象。梦后不久,或者过了若干时日,真的发生了他在梦中见过的事情。前一阵子,有个政大的女孩告诉我,她常做一些破财、伤亡的梦,而且很快地一一兑现。我有个朋友,修行某种法门,在用功时,他会看到一些事、一些景物,过不久就发生了。他并不想要这样的梦,梦是自动发生的,他在梦境出现时,便觉得自身所处的环境已离开他,这种梦,告诉了他一些平时不知道的事,结果也会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事实。
(b)降于神迹
神灵表现某种神迹,让很多人见到。最后听到的是,要进行某项工程时,必须砍伐大树,或拆除神庙,会发生一些事情。佛教戒律中,“砍伐鬼神村”犯波逸提罪,就是不要去惊扰鬼神居住依附的地方,不令他们嗔恼。
好多年前,那时靠近圆山的中山北路还是属于台北县,要拓宽时,因为要拆建一间土地公庙,死了好几个工人,县长亲自来对土地公说:“你是土地公,我是城隍爷,请你搬家。”便将土地庙迁往里面靠山一些,工程才顺利进行。我又听到一位泰国的华侨居士讲,泰国某一地区开辟道路。碰到一座古墓,是明朝末年带军队流亡国外而死在当地的将军葬身处。计划之中决定迁移,工程人员每晚听见将军在操练军队,几次之后,他们夜晚出来看,隐隐的夜色中,真的有穿著明朝军服的大队人马,在半空中列队行军,因此未敢拆迁那座古墓。
(c)降于乩坛
扶扎,又叫扶鸾,多用盘盛沙,或不用沙盘,由两个人扶一个“丁”字型的木笔,把沙拨成字或图画,说是神的降示。历代邪教的经书大多就是出自乩坛,尽说些依附佛法而又诽谤佛法的怪说。降下乩坛的神,会先自己通名报姓,从玉皇大帝、观音大士、济颠活佛、吕祖,到李白、孙悟空,国父、总统蒋公,封神榜及西游记中的神名也常出现,各种神仙都有。甚至有自称郑成功降坛,写了字叫人拿去台南对笔迹的。乩童大部分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们写出来的诗词,说出你的一些过去或未来,不仅一般的愚夫愚妇迷信,就是很多知识分子也会著迷相信,不仅自己信,还教人去信。这里头有鬼神是真的,但大部份是借了著名之神名,扬他们的威风。我说过,神灵鬼魂是有的,人对他们采取的态度应当是:敬而远之。
(d)降于特定的人
由于某种因缘,或者是神灵与他有缘,或者他本身容易让灵体感染,神灵降于特定的人,乃是神灵附体,借他的身体替神灵在世上行使灵威,少则仅来一次,或者一段时期,乃至也有终身附体的。我的学生某小姐,曾经到某一个灵媒的地方,在那里照著灵媒教她的方法做,她可以知道人的三世,也能帮人治病,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说话,但明白不是自己说的,灵媒叫她看病,她用手一摸病人的患部,就感到有某种力量能治病,真的能把病痛治愈。离开灵媒,她便恢复正常,失去了灵的力量。另一个学生现在也在座听讲,我不宣布他的名字。他常有观音菩萨降灵他身上,使他能帮人解决很多问题,他不藉此敛财,纯粹为人解惑指迷,所以他家庭幸福,事业顺利。这是几个月前的事,不晓得目前情形如何。因为近数月来事业遇到了波折,自称观音降灵的神,似乎也不能为他排除困难了
页38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然他因此坚决相信有神,很容易接受宗教信仰。
像卢胜彦、蔡肇祺等人,神灵未降前是普通人,神找上他们之后,便成为神的使者、神仆,使他们有异乎寻常的能力,有许多不可思议的能力。这是神灵降于人,借人表现其力量,治病、解困、预告凶凶、是通常现象。自称是大菩萨、古彿、古仙人、古罗汉再来,是另一个共通的征象。
有的人一次遇到降灵于身后,断续地再三降灵,甚至终身与神灵合而为一,不再离开,这种人的力量比较大,有某些异能发生,能吸引广大的群众而成为新兴宗教的教主。如日本天理教的创教者是一位名叫中山美吉的女人,在她四十一岁时,两个孙子相继死亡,长男又患恶疾,她向山间的修道者祈愿─那些修道者实际上就是神巫─她也因此成为灵媒,一直到六十一岁时,她传出好多种咒术及符录,协助农产、除病、驱虫,乃至“无肥多收获”的咒术,吸引广大的农民群众,著重于现世利益的安慰,信徒之中十分之七是因求治病有验而成为她的信徒。日本其他的新兴宗教中,例如:黑柱教的黑柱宗忠、金光教的川手文治郎、大本教的出口直子、圆应教的深田千代子、大元密教的小岛大玄等,这些人物大抵为灵媒出身,有若干神通力量,能为人解困、治病、禳灾,令许多人乃至知识分子著迷。这种宗教,不论从那个角度看,不过是民间信仰的一型,高级谈不上,久远和广大,也是不可能的。
(e)神自降灵受胎为人
这些人自孩童期就异于常人,如西藏的活佛转世即是例子。基督教的耶苏,自称他是神之独子,亦即神之本身的降灵投胎。印度常有神灵自降投胎为人而成为宗教上的杰出之士。在佛世时,便有两人是神自降灵受胎的说法,一是耆那教教主摩诃毗卢;一是佛教教主释迦牟尼。释迦菩萨是从兜率天,降下受胎为人。神与佛是不同的,由天下降,投胎为人的过程则是一样的。现在美国很成功的印度教徒摩诃罗鸠,天生就是有异能异廪的宗教家。
二、修行现象
降灵者,主力出于神鬼,修行者,主力出于个人自己。以可靠实在而言,当以自己修行所得者为可贵。分三点介绍如下:
(1)临事修
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发生了事情,没有办法解决而来念佛修行,或许愿做若干善行功德而祈求平安庇祐或者能如所愿。我小时候,曾有一位妇人,因其先生被日军抓走后,久久未归,她便许愿吃素,一直吃到丈夫回家为止;吃了三年,她先生果真回来了,她想开荤,先生劝她吃素是好事,而且使他回来,应该继续吃下去才对。
(2)经常修
不是为了临时性的理由,而是由于信心的推动,产生的宗教行为。任何宗教有其一定的恒课,如基督徒的饭前及睡前祷告,与星期日的做礼拜及望弥撤。回教徒每天有五次以上的定时礼拜祷告,一听到寺院的钟声,不论在何处,均得放下工作就地礼拜。数年前曾有一位回教国家部长及的回教徒,在礼拜时被暗杀,他也知道有人要暗杀他,仍然继续礼拜。
佛教徒以持咒、诵经、礼拜、打坐、念佛等方法,置心于一处,精诚专一时,可以见到光、华,见到祥瑞的景象,见到佛、菩萨或得到定乐等神秘的经验。以礼拜方式
页39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我教人用三种方法:第一是忏悔心拜佛,恳切忏悔自己对不住人、对不起自己的一切事,忏悔自尊自傲伤害别人,自怜自卑伤害自己,往往有人在痛切忏悔时,悲痛大哭之后,得到身心的安宁与落实感。第二是感恩礼拜,思量一切人于我有恩,父母、师长、兄弟、姐妹、朋友乃至一切众生互为因缘,息息相关,自己承受别人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对于既有的一切,应常怀感恩之念。第三种是实相礼拜,以清净心,不作观想,一心一意,非常专心地拜;就只是拜,清清楚楚地,注意著拜下起立的每一个动作,慢慢地专一地拜,修这种方法浅则消减身心的负淡担,深则可以忘我,可以进入定境。
(3)禅修
禅修有经常与定期两种。经常修是指每天必修的恒课,定期则以期限为准。回教徒在每年回历的九月,要斋戒一个月,斋戒的目的,在使人学习如何不犯过,不仅禁食,而且禁种种罪过。他们的封斋是自每日的黎明时分至晚间,白天禁食,黑夜可以饮食。虽然不一定属于禅修,但也是定期修行的一种。佛教在印度,于四月十六日之后,由于印度雨季开始,路上多虫蚁,行路不便,佛制有结夏安居。在安居期中,大家一心修持,没有旁务杂事,安居的时间以九十天为限。另外现有的净土宗打念佛七以及禅宗的禅七,也是在限期修持某种法门。
佛教的修行方法,以修习禅观为主,以修定发慧为主。禅观一称禅数,因为禅观方法多带数字,比如:四念处、四无量心、五停心等皆有数字在。禅修的方式有三:
·常修禅观。
修习七方便─五停心观、别相念、总相念、暖、顶、忍、世第一。
五停心观是以五种观法,来停止妄念:
第一不净观 观想此一身体,共有五种不净,以对治贪欲。种子不净,由父精母血所成故;住处不净,胎中十月住于母体的屎尿之间故;身体不净,此一身体是由属于地质的骨骼肌肉、属于水的血液、属于火的热能、属于风的空隙等四大所成故;身相不净,身申常由眼耳口鼻以及大小便道的九孔之中流泄秽物;究竟不净,此身死后必将腐烂化为脓血,乃至枯骨亦坏故。观想自身不净,他身不净,便可息灭物欲之心。不净观中,也可将枯尸白骨观包含在内。以经验论,不净观相当难修。
第二慈悲观 嗔恚心较重的众生修习慈悲观,观察一切众生为贪欲、嗔恚、愚痴三毒所困,实可怜悯,生慈悲心可以对治嗔恚。
第三因缘观 观察一切皆从因缘生,前因后果,相关条件,清楚分明,以对治愚痴执著。
第四界分别观 向诸法而分别六界、十八界以停止我见。十八界是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界,眼耳鼻舌身意六识界,及色身香味触法六尘界,以根尘相对,中间以识分别之起诸作用。也有人以为界分别观和因缘观相似,所以用念佛观,观佛相好以消业障,来代替界分别观。
第五数息观 计呼吸的数目,从一到十,反覆地数数目,以停止散乱心。数息法是便捷又安全的禅修方法,很快地可以发觉自己的妄念与散乱心。
别相念,五停心观成,继以别相念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此同于不净观。观受是苦,乐受会无常忧坏而生坏苦;苦受当然是苦苦;不苦不乐的舍受也是念念迁流,无刹那安住是行苦,凡一切受皆苦。观心无常,观察心想,虚妄变化无常。观法无我,诸法皆因缘生,无有自性,我
页40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我所皆非实有。
总相念,是修四念处观时,每作一观,即并作其余三观。如观身不净时,并观此身是苦、无常、无我,或并观受、心、法,亦皆不净。
暖,是心中光明敢发、见道之无漏智火将生。
顶,是进而智慧增长,达于顶点。形容逾进则见道,退则下于暖位,进退于两山之间譬以山顶。
忍,是其心坚住,决定无移,名曰忍位。
世第一,是见道,得无漏智,为圣者离凡夫,在世间有情之中,最为殊胜,称世第一。
这是禅观的全部过程,事实上不必一一经历。五停心观中的数息观成可以摄乱心为一心。得到一心,单纯的心是小我的完成,别相念成。总相念成,能得统一的心,小我扩大到与时间,空间等量齐观,人我、内外、相对的观念消失,这是大我的完成。到暖、顶、忍、世第一得解脱,为无我的完成。自觉到“我”的观念已不存在,只是扬弃了自私自利的小我,并未能把本体的理念或者神的实在也否定掉,要到见本体和现象,不是两样对立的东西,一切现象的差别,全部消失。这才是无我,才能从生死、烦恼中得到澈底的解脱。
·常自观心不动,见一实相。
如坛经坐禅品:“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心无外缘,仅有内缘─缘不动,这时是清净的、无相的,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即实相观。维摩经弟子品:“不放三界现身意,是为宴坐,不起灭定而现诸威仪,是为宴坐,不舍道法而现凡夫事,是为宴坐,心不住内,亦不在外,是为宴坐,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道品,是为宴坐,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为宴坐。”此即初期禅宗,注重生活即修定,不以为坐禅才是修行。一切法是佛法,一切事是佛事,而表现于日常生活之中。景德传灯录卷六未载有僧卧轮禅师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慧能云:“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前者是修定的境界,里边有修行的方法,有种种的思量分别。后者是禅的境界,著重于修慧。这两首偈子恰好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异曲同工之处。修此种禅观,若根机利的话,卧轮的修行方法,可能陷于黑山鬼窟,不得更上一层。若根机不够,慧能的修行方法则容易变成文字禅、野狐禅。一般说来,普通根器的人,还是从禅观开始,修到大我完成后,再修实相观。在唐慧能以前,却以禅观方法修行,华严初祖杜顺尚未离禅观。到宋时,慧能的禅风提不起来,实相观不易进入。因而有大禅师出世。
·禅宗的参禅。
宋以后的修行方式,有两种─大慧宗杲的公案禅与宏智正觉的默照禅。
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此即无字公案的由来。大慧教人以“什么是无”一句无味、无意义的话头,把一切思量分别、妄想杂念一时按下,在按下处看个话头,用来摧破思虑情识,使修行者突然间,达到大悟澈底,平等一如、不即不离的自在境界。
宏智的默照禅继承六祖慧能,或者更早期三祖僧璨的观点。僧璨的信心铭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拣择是分别心,有拣择心做学问好得很,若以拣择心修道
页41 宗教行为与宗教现象(下) 中国佛教第26卷第六期(1982.03)
,则心中尚有法可修,仍不能放下一切,既放不下,便无从进入悟境。默照禅是只管打坐,唯静坐参究,多用松弛、用明晰、用寂默,把妄想杂念全部沉淀下去,使得心头平静、清明、沉寂,默然不动而又历历分明。
禅离言说、文字相,正是宏智正觉禅师所展现的;大慧宗杲的公案禅,是以方法入定慧,虽然还有方法,却是进入禅门的利器。所谓“参禅”二字,即从看话头、参公案的方法而来。
因为时间的限制,我本来准备好的内容还有一节─关于禅的修行方法和现象及层次,只有等到下一次有机会时再讲。(释果府录音笔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