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弘法人员的素质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洪祖丰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弘法人员的素质
  ■ 洪祖丰 著
  --------------------------------------------------------------------------------
  一些弘法人员,大概想到当年世尊首开金口讲的是「苦、集、灭、道」,於是也对初学者讲苦,结果苦了听者,也苦了佛教。
  弘法并非易事,当年世尊在菩提树下证悟後,曾为是否要向世间弘法而犹豫了一阵子(Vinaya, Mahavagga 1,5,3)。当时他想,世人皆迷於贪嗔痴,当无法见真理。幸好後来世尊观想到茫茫苦海中仍有一些稍具慧根者有望见法而得救,因此毅然大展广长舌,弘扬正法普度众生。
  世尊尚且犹豫,一般凡夫俗子的弘法人员要弘扬佛法当更是不易。然而既然世尊能知难行而行,弘法人员也理应鼓起知难行而行的大勇气,挑起弘法利生的重任。一心皈依三宝,才能激起这大勇气,这是成为弘法人员的先决条件。
  为何要扬弘佛法呢?当年世尊在派遣六十位阿罗汉朝六十个方向传扬佛法时,已清楚宣示了:为了众生的福利、好处与幸福,基於慈悲怜悯。」这就是弘扬佛法的使命与出发点。弘法,不是为了增加佛教徒的数目或送人上天堂,而是负起为众生谋求福利、幸福与好处的神圣使命。弘法也不是为了个人的名成利就或满足个人的好出风头,而是基於慈悲与怜悯众生。今日的弘法人员,当常发大慈悲心,为了众生的利益而宣说佛法。
  弘法者需要什麽素质呢?当年世尊弘法,所弘之法是他本人体验、证悟、知道、见到的。後来所派出的六十位阿罗汉,也是个个如此。今日的弘法人员,恐怕已经没有这种素质了。那怎麽办呢?我想,今日的弘法人员,起码应具备善知识的素质。
  善知识者,是易於亲近,受人尊敬,为人立榜样,能开导人,能听人倾诉,能宣说深奥佛理而不胡扯的( Suttakanipata)。换言之,弘法人员本身要修四无量心’行六和敬,持四摄法,这样才能令人见了欢喜,喜欢亲近。更要勤修戒定慧,依教奉行,才能令人尊敬,作人榜样。再者,今时今日的弘法人员,不只要精进学佛,而且要能言善道,言之有物。东拉西扯胡言乱语一番是不行的。
  如何开导他人;如何听人倾诉,已成为一门现代的学问。弘法人员应吸取这方面的知识,否则不懂装懂,误导他人那就不妙了。我曾见过一些弘法人员,在听取他人的婚姻、事业、学业投诉时,竟提出一箩箩的指点、忠告,告诉对方应如何处理此事。这已不符合辅导学的「你倾诉、你分析、你决定」了。弘法者若能上几天的辅导课程,是最好不过的。
  讲解佛法,应是渐进的,基於缘起、基於慈悲、基於法的(Anguttara Nikaya,Pujakanipata)。然而缺乏这方面的认知与技巧训练,不少弘法人员把初学者吓跑了。举例来说,渐进的佛法是先提人天福报、谈布施、讲行善,然後才谈持戒、修定。可一些弘法人员一开口就讲戒,初学者一听就「谢绝弘法」。也有一些弘法人员,大概想到当年世尊首开金口讲的是「苦、集、灭、道」,於是也对初学者讲苦,结果苦了听者,也苦了佛教。须知当年世尊的对象是根基深厚的五比丘,他们一听就有所悟了。今天那些毫无根基的凡夫俗子,一听到苦就苦上加苦,从此断了佛缘,可惜!可惜!对於弘法的认知与技巧,看来还有待加强。
  弘法者的素质,也包括多闻(多学也),善加记忆,勤念诵(今时今日,也包括书写记录),专心思考,深人悟解( Pujakanipata)。今日的弘法人员,要常闻佛法,多读经典,多探索,多交流。这样才能增强信心,畅所欲言。
  所谓多闻,不应只局限在内明。今日的世界是个错综复杂的世界,只懂内明而不顾外明是不足的。五明兼顾,才能融会贯通世俗生活与佛法,引起听者的共呜。今日的弘法者,一方面固然要深人经藏,另一方面也需广学外明,增长多方面的知识,这包括不断提升本身的语言能力与讲演技巧。这样才能应付今日社会所需。
  总的来说,弘法人员得有大慈大悲大勇之心;有修持;有学养;有技巧。这是极高的素质要求。
  目前大马佛教弘法人员的素质可谓参差不齐。佛教界在培养弘法人员方面仍得多下功夫。
  最近欣闻佛总、佛青成立了联合弘法委员会,也联办了弘法人员交流营,目的在於提升弘法人员的认知与素质,这是可喜可贺的,希望今後佛总、佛青一条心,携手合作提升弘法人员的素质,把弘法工作办得更有声有色。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法露缘>第三十二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