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玄奘取经历尽沧桑的西行之路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贾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玄奘取经历尽沧桑的西行之路
西安晚报记者贾妍


走时,他“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归来,他受到国礼欢迎


 知道唐僧是玄奘的人很多,但是知道陈是玄奘的人并不是很多。玄奘出生在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在其家乡河南偃师市至今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玄奘出生前,一只凤凰盘旋在其家所在的缑氏陈河村头,鸣叫不停,“凤凰叫,贵人到”,于是,一个天庭饱满,眉清目秀的婴儿降生了,这个婴儿就是陈,也就是后来的玄奘法师。


  玄奘出身于官宦家庭,据有关资料记载,玄奘高祖陈湛,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钦,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历任国子博士、礼部侍郎,食邑河南。玄奘的父亲陈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曾任江陵县令,母宋氏,隋洛州长史宋钦之女,这就是说,玄奘出身于名门望族。陈惠夫妇生有四子一女,玄奘在诸子中排行第四。玄奘小时候,经常到寺院游玩。由于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十三岁时削发做了和尚。他幼年聪慧,又发愤读佛经,十五岁时就能背诵许多经文且能通俗释义。当时全国的高僧大多集中在四川,玄奘为了深入学习佛学,随哥哥到了成都的空慧寺,学习佛经长达五年之久。玄奘很快就在佛学研究上有了很深的造诣,但通过多年来在各处讲筵所闻,玄奘深感各派学说分歧,难做定论,决心赴天竺探本究源。


  在《西游记》中描述,玄奘是受了唐太宗的敕命而“公派留学”的,所以他是持有朝廷签发的“通关文牒”,每到一国都要“倒换关文”,就是办理类似护照签证的手续,才能顺利通关。可事实上,玄奘法师当年踏上西行取经之路,却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他是自己私自出行的。这是因为当时唐朝“国政尚新,疆场未远。禁约百姓不许出蕃”。要出境必须获得朝廷的准许,发给关防凭证才能成行。贞观元年,玄奘上书陈表,请求朝廷准许自己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史书是这样记载当时情形的:玄奘“结侣陈表,有敕不许,诸人咸退,唯法师不屈。”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这也注定玄奘的西行之路充满了坎坷。


  当时唐朝在西域边境的玉门关西北设置五处烽火台,相去百里,各派兵驻守巡逻,玄奘便设法找到一个胡人“引渡过关”。但临到了关口,胡人害怕被抓治罪,几欲杀害玄奘逃跑,因为于心不忍,没有下手,就劝玄奘回头,玄奘不肯,遂独自前去。但刚到第一处烽火台,玄奘就被守兵发觉,还差点被守兵乱箭射杀。被抓后,玄奘声泪俱下地阐述了自己西行取经的意愿,感动了当地的驻守军官,不仅放了玄奘,而且还使人给玄奘盛水和炊饼,亲自送出十余里,如此这般,玄奘才得以平安出关。


  如果说当初玄奘西行取经是个人行为的话,那么玄奘十多年后再回长安时的场面,却已经是国家盛典了,不过玄奘在归国之时,行至于阗,先行上表,请求太宗赦其“冒越宪章,私往天竺”的偷渡之罪;幸好太宗是开明之君,赦免了他的罪责。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派大臣迎接,并举行欢迎大会。玄奘去印度取经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玄奘圆寂于长安玉华寺,享寿65岁。唐高宗悲痛万分,叹曰:“朕失国宝矣。”并为玄奘举行国葬。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