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佛教之实践
人间佛教之实践
我们要实践人间佛教慈悲宽恕的精神,以及开拓人的般若智慧,共成佛道,必须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用实际行动去饶益众生。
慈悲心,就是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实践人间佛教的菩萨,既要心地慈祥,平等拔苦与乐,又要能宽恕他人的过失,以及随喜他人的功德,但见他人之善,不见他人之恶。不管任何人,任何事,但求对众生有利益,都不厌恶,不嫌弃,不阻止,不障碍,反而随喜,歌颂,赞叹,竭尽心力,以助他人之成功;绝无嫉妒之心,悔恨之意。又能舍弃人我是非的观念,对顺境不喜,对逆境不嗔,对怨家不生报复心,对亲眷不生爱恋之念。内则感情与理智保持平衡,不为形役,不为境转;外则怨亲平等,拔苦与乐,是谓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慈悲行,是实行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等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深入社会,利益众生。
布施,是多方面的,有财施,法施,无畏施。以自己属下的田园家国财产施与他人,名外财施;以自己头目脑髓四肢,甚至生命施与他人,名内财施;以世间学问作育英才,乃至以佛教真理教化群众,是法施。当他人的生命财产与自由,受到威胁时,设法保障,令得安全,是名无畏施。
一个实践慈悲行的人,遇到他人需要内财或外财资助时,就应该以财布施,解除他人生活之困厄;遇到喜欢求知的人,应该以学问或佛法布施,以充实他人知识,开拓他人智慧。此外,遇到堕于水深火热中,饱受苦难忧患的众生,就要以无畏施来解除其精神威胁,保障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更要做到三轮体空,内不见有能施之我,外不见有受施之人,于其中间,亦无可施之财与法。如是内外空寂,人我一如,一定可以发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之高度同情心,正义感。、
爱语,是指安慰语,祝贺语,清净语和殊胜语。语言之于人生,关系至大。人与人间情感之维系,意志之传达,思想之交流,无一不凭借语言为媒介。不善于词令,或口不择言的人,势必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所谓:‘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特别是实践慈悲,志在利人、教人的菩萨,不但要辩才无碍,常以欢喜言词,说些令人欢喜的话,常用欢喜言词,说真实话,常用欢喜言词,说正法的话,及常以欢喜言词,说引导众生于接受真理的话。还要审情度势,说契情、契理、契时、契机的话;否则,当人办丧事,却说祝贺话,岂独词不达意,亦令人反感,而你的善意,反而变成恶意。试问:谁会喜欢接近,而接受教化呢?
利行,可以分三方面说:一是使人改善现实生活,获得幸福与快乐的行为;二是能令人止恶行善,由今日之善因,引至他日或来生的快乐,亦是利益众生的行为之一;三是劝人出家修行,除烦恼,了生死,获得真理永恒的生命。总之利行,是能令众生,未生不善,令其不生;已起不善,速令除灭;未生之善,当令速生;已起之善,能令增长。
一个实践慈悲的菩萨,为了要达到使一切众生现在和将来,都获得利益之目的,不但自利利他的事要做,就是损己利人的事亦要做。正如梵纲经所说:‘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这样,本著自我牺牲的精神,去救世益群,才使人感动、接近、而受你的影响和教化。
同事,菩萨实行慈悲教化众生,并不是潜居深山,闭门自修,便可以完成自利利他的悲愿。必须深入民间,接近各阶层人物,不分阶级、不分种族、不分贵贱,平等普济。观世音菩萨之所以三十二应,十四无畏,现种种身,教化众生,无非是由慈悲心,实践慈悲行,以完成慈悲的心愿。我们凡夫俗子,虽然未能像观音菩萨一样,现种种身,说种种法利益众生;但是为了实践人间佛教,普济有情,诚应该深入民间各阶层,本著慈悲心,修慈悲行,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与般若智慧,广泛地投入群众的心目中;以建立实用的人间佛教,创造和平快乐的人间净土。这才是菩萨实践慈悲行之目的。
综上可知,人间佛教的历史,是和平光荣的;人间佛教的思想,是自由平等的;人间佛教的精神,是慈悲宽恕的;人间佛教的目的,是开拓智慧;人间佛教的实践,是长养慈悲心,推展慈悲行。在研究方面说:开拓智慧,是解;实践慈悲,是行。在自利方面说:开拓智慧,是修慧;实践慈悲,是修福。在利他方面说:开拓智慧,是智;实践慈悲,是悲。基于此,我认为人间佛教,是解行并进的;人间佛教,是福慧双修的;人间佛教,是悲智双运的。如果我们有机会接受人间佛教的启示,一定可以转变迷惑无知的人生,成为正知正见,知行合一的人生;转变但求自利的人生,成为自利利他,悲智双运的人生;转变苦恼而缺憾的人生;成为福慧具足,圆满无缺的人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