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宗教
鲤城区今域的宗教活动,见诸记载始于秦。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创建道教白云观,佛教也在泉州传播。
唐代,经济发展,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由于政府推崇,道、佛两教特别兴盛,宫观、寺院相继创建。佛教各派别不断与泉州的民俗文化融合,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摩尼教相继传入泉州。
五代,闽王政权倡导道、佛两教,道教、佛教在泉州达到鼎盛阶段。
宋代,儒、道、释合一。政府限制道教、佛教势力,严格僧尼的剃度和道士的受录制度,提高他们的素质,出现不少高僧、著名道士和佛教、道教著作。伊斯兰教、基督教在泉州传播,阿拉伯人、波斯人在泉州建立清净寺(即清真寺,下同)。
元代,天主教、印度教传入泉州,各种宗教自由传播、发展、共存。印度教在泉州建造湿婆神庙,天主教在泉州城内兴建3座天主教堂,伊斯兰教清净寺增至六七座,开元寺有僧众千人。
明代初期,外来宗教受严重打击。明末,泉州人随郑成功入台,带去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的许多神氏。同时,道教、佛教开始向日本、新加坡传播。天主教再度传入泉州。 清代,天主教在乾隆间被禁绝。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对泉州的教育、卫生事业影响较大。清末,日本教传入泉州。
民国初期,受辛亥革命思想影响,出现破除迷信浪潮,驱逐僧尼,没收教产,道教受严重打击,从此衰落。佛教于民国11年(1922年)发起佛学革新运动,民国18年成立中国佛教会晋江分会,弘一法师到泉州弘法,革新运动达到高潮。民国30年,创立佛教研究和佛学教育机构,组织多种形式的弘法活动,举办利乐众生的公益事业。抗日战争胜利后,道士和大部分僧尼参与法事、佛事活动,教派理论研究淡化。民国期间泉州形成一个庞大的神团系统,道、佛及民间尊崇的神氏常共祀一庙。基督教有较大发展。
解放后,宗教信仰自由,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成立自己的组织。“文化大革命”中,宗教组织受冲击,活动停止。1978年后,泉州各门宗教相继恢复组织,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历史和理论的研究有新的发展,不少寺庙又修葺一新。如:玄妙观、苏夫人姑庙、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基督教南街、西街、聚宝街教堂等。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