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润育了太湖
佛教文化润育了太湖
位于皖西南的太湖县是文明古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佛教禅宗文化,特别是经过朴老的弘扬,使得太湖禅宗文化又披上了一件神秘的面纱,更显示出其特色。
据有关资料记载:自西晋时,天竺高僧佛图澄就在太湖寺前河旁的寺前镇建佛图寺,从此,佛教开始传入太湖。北周时,立雪断臂的慧可大师于公元561年避难南来太湖,在薛义河狮子山上开辟二祖道场,在葫芦石内参禅打坐,修道说法,弘扬佛禅。二祖慧可是中国的“达摩”,是中国佛教的祖师。正是由于他的高深学行,把印度禅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禅宗思想,使禅宗一脉在中国迅速发展、壮大,并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唐宋时期许许多多中外高僧、学者闻法而至,在太湖留下了丰硕的禅宗文化瑰宝。
唐天宝三年,著名的本净禅师在香茗山扩建无相寺。唐大历年间,法智禅师在四面山建四面寺,在西风洞建西风禅寺。唐栲栳禅师在县城建真乘寺及高达十丈的万佛塔。唐宣宗李忱,其微时在四面山避祸,祝发为比丘,后回朝登上大宝,于大中十二年诏令天下诸寺修治祖师塔;大中十三年,太湖遵旨,在四面山扩建七宝庄严的佛寺、佛塔,称:大中寺。在民国时期,据太湖旧志记载:县内有寺44所,庵93所,庙33所。现在,在太湖县,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寺庙46座,出家人104人,全县有居士2万余人。
一代宗师赵朴初先生早年在家乡接受了启蒙教育。是历史悠久、地位显据的太湖佛教文化养育了朴老,为他长大进入佛门植下了佛种慧根。作为佛教领袖的朴老关爱家乡,重视家乡佛教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太湖佛教文化。近年来,中外高僧大德、友好人士、游人香客纷至沓来,到朴老故里瞻仰参拜,到祖师道场寻根朝圣。日本东洋大学教授田村晃佑、里道德雄带领的朝圣团;日本驹尺大学教授松田文雄带领的朝圣团;日本临济宗、国泰寺管长泽大道带领的朝圣团;欧洲9个国家组成的佛教朝圣团等慕名而来,参拜了佛图寺、二祖禅堂、海会寺、龙门寺、西风禅寺、四面寺等重点寺庙和朴初公园、陈列馆,所到之处,都进行了认真地考察、观光,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资助。
如今,每逢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在太湖县各大寺庙,总能见到成群结队的香客、信徒,他们或来自安庆,或来自太湖周边邻县,手里拎着香纸炮竹,带着水果、糕点,有的还提上食用油,来向佛祖进贡,乞求上天保佑。在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于一九八二年为亲笔题写匾额的“西风禅寺”,寺内僧人和居士坚持早晚课。住持释天通法师在给居士开示时,认为财即是柴,多聚无益,常常付之一炬,成为灰烬,并容易引火烧身。柴亦能取暖,需要时就捡拾一些,能烧就行,不可贪多,否则就可能成为隐患。在寺庙,我们见到一位在县城一家私营企业工作的某女居士,她一直虔诚,经常做布施、参加法会。只要是心里有什么事情,便来到寺庙,吃斋、念经,因为在她心中,佛能替她化解烦恼,带来幸福。可是最近她却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于是又再一次来到寺庙,诚心拜佛,向庙内老法师询问原由。在寺内,老法师说,身体不适与她是否诚心向佛无关,只是她心不静所至。人不能被名利所累,生起贡高我慢心。人赤条条来到人世间,又两手空空地离开人间,什么都没有带走。名利就象过眼的云烟。因为只有清净的心才可以得到佛光的加被,若仅以财物布施寺院,那寺院就如同堆金砌银的宫殿,只会染污修行者清净的梵行。若不仅以财物供养,且以德行护持寺院,则寺院才能真正成为万德庄严的道场,普渡众生。所以做人,不仅要收敛贪、嗔、痴的言行,更要摄持贪、嗔、痴的心。听了法师的开示,女居士顿时茅塞顿开,似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几个月后,我们又一次在寺庙碰到她,她手里还拎着一桶色拉油,但气色和精神比上次好了许多。
在真乘寺,我们见到太湖县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该寺主持释宏珊,他从儿童时代就信仰佛教,在佛教界已走进了50年。他潜心研究佛法,专心修行,从悟出了许多常人所不知的道理。他给我们打了个比方,诠释了佛、菩萨、众生的真义。就是说,倘若有5个人坐在一起,天突然下起了雨,可当时只有4把伞。怎么办?一位没有带伞的人先走了。这就是先觉先明。即佛。菩萨呢?则是后觉:它考虑的是有一个人没伞怎么办?而众生,则是:只要我有伞,别人我不管!释宏珊师傅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还不忘经常做记录。在《见佛因缘的展现》心得中,他说,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好人,一个有修养的人。谁说我们世界没有佛,求佛就是看到别人的闪光点,看到同修的长处。他认为佛、菩萨的化身都在每个人的身上,不时地因缘显现,只有睁开智慧的双眼,才能看到。如果总是持否定态度,只会见到烦恼,到最后连自己都被列入否定之中。如果人类都懂得去帮助别人,去奉献社会,包括夫妻之间、长辈与晚辈之间,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那就是文明时代!在佛教界,爱国、爱教、爱家,这就是美满的方向。和谐要从心开始,无论什么事,只要我们以平常心、欢喜心、无量心来对待,那么,心安则众生安,人心和善则家庭和善。从高层法理来讲,佛法中要求做到随遇而安,应用得法,道在其中。学佛就是学做人,学会去爱人。
前不久,有一位在某企业工作的信男找到真乘寺的法师:他一直想当个中层干部且久久不能如愿,觉得很烦恼。于是便来求菩萨保佑。释宏珊见了后,只对他说了几句话:用求的心来求佛法是错的。求,是一种执著。往往法在你不求时,自然来了;求时则越来越远。用偏激的心去求,也根本得不到。因为需要这去做,必须要去做。求不是了结人生烦恼的手段,反而更会增加烦恼。当今社会,有人求财,有人求官,有人求平安,有人求幸福,而佛教界则求的是极乐世界。他开示说,妄念不是因缘,可以是因缘的起点。只要有符合逻辑的妄念,才会有因缘。因此,修行要行,要务实求真。
在人们心中,常说“阿弥陀佛”、“菩萨保佑”之类的话。释宏珊也从中悟出一些道理:阿弥陀佛是庙观察智。做早功课,是为了起早炼心,教育出家人不可有懒惰之心,因此也叫定课。二时斋贡,是教育人们要惜粮食,出家人以身作责,要有一颗恭敬心。“菩萨 ”翻译过来的就是“有情”,“保佑”则是“免难”。说到高兴处,他还拿出了去年寺庙的对联: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由于来真乘寺朝拜的信徒、香客、善男信女较多,最多的时候达300余人。这不,元旦一过,他就准备好了新的对联:自由往返何止三生缘,且看归来亦留一宿觉。
图3为西风禅寺僧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