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佛教与社会>>正文内容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河南大相国寺自养状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武汉大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河南大相国寺自养状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调查与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实践小分队: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河南大相国寺自养状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调查与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小分队成员:沈庭 樊素 聂利 吴俊梅 陈曦 韩龙 刘松
  实践主题:大相国寺自养状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调查与研究
  实践时间:2005年7月6日——7月9日
  宗教自养工作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建国初期,在政府的扶植下,宗教界的自养活动是为了从经济上彻底摆脱外国势力对中国教会的控制,实现独立自主自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恢复和落实,各宗教百废待兴,此时的自养活动对于维持各教的健康发展,减轻国家负担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教面临着全新的社会环境,自养活动被赋予新的内容,成为各教服务社会、利益人群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成为参与改革开放,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宗教自养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各教以崭新的面貌,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过程。
  一
  自养是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方针的物质基础的是切实加强宗教 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宗教自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宗教界来说,如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整合和运用宗教自身资源,进一步开拓自养渠道,从容应对新形势下宗教自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断改善和推进自养工作,是一个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与此同时,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如何及时完善和规范宗教自养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支持和推动宗教界开展好自养工作,如何积极发挥宗教的经济社会功能,为建构和谐社会发挥宗教的作用,也是一个值得深长思之的问题。“以寺养寺”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显著。从管理层面上看,主要是:第一,没有统一的、具体的、明确的政策,使得各地对寺院生产自养的企业和项目的开办和开发,如何对待无章可循。第二,没有必要的启动资金,贷款难、项目申报难等制约着生产自养事业的发展。从经济层面上看,生产自养的经济发展还比较原始,搞得较好的都是一些名气大、且交通便利的寺院,人的主动积极性还发挥得不够。另外,寺院和僧尼在经济上贫富有别,寺院在项目建设上互相冲突且具有经济价值的较少。因此,对寺院的生产自养,要从管理上、经济上解决一些问题。要解决问题就必须首先进行调查研究,到实地考察,才能获得客观有效的一手材料,并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地参考。
  2005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全世界各种机构纷纷捐赠,好善乐施的佛教对海啸灾区的捐赠十分可观。其中,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捐款人民币10万元,并以开封市佛教协会的名义再次捐款人民币10万元,其中大相国寺96岁的心印法师个人捐款1万元给海啸受灾国。大相国寺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并非一种纯粹的赢利性机构,除了吃斋念佛,普渡众生,它又是如何顺利地营运这个庞大的机构,同时行使慈善事业的公益活动呢?
  基于此,我们选择了河南省开封大相国寺作为我们调查研究佛教自养状况的一个窗口,前往实地进行考察。
  二
  在具体的前期准备工作后,小分队一行七人于7月6日奔赴河南开封市。经过近10个小时旅途,傍晚时分我们顺利到达大相国寺。晚上,我们在大相国寺附近散步,了解到了周围的一些情况。由于我们到达的那天晚上是农历初一,大相国寺门前香火烧得很旺,烟雾缭绕,不少群众在寺院门前烧香祈福。据了解,多数人是因为寺院的门票而不能进入殿内烧香拜佛,才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朝拜,表达自己的心愿。
  7月7日上午,我们按照计划分成两队,分别前往开封市宗教局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了解有关大相国寺的情况。在宗教局,有关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开具了介绍信,为我们顺利进入大相国寺提供了便利。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有关老师同样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大相国寺在当地的一些具体情况,使我们明确了调研的思路。下午,依照河南大学老师的建议,两队人员会合一同前往与大相国寺有着佛法渊源的白衣阁参观学习。白衣阁也是河南佛学寺所在地,长年香火兴旺,并由此“养活了一条街”。晚上,我们对一天的行程做了总结,整理好相关资料,准备第二天进入大相国寺调查。
  7月8日,我们进入大相国寺,在简要的参观了解之后,我们找到了客堂的有关负责人,对寺院的经济收入来源和经济收入支出方向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大师的引见下,我们见到了兼院负责对外接待的昌宗大师,通过与他的谈话,我们对寺院的情况,尤其是自养状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并得到了较有说服力的相关数据。与此同时,我们还对寺院的普通僧人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一天的生活情况以及经济收入和分配情况。一整天在寺院内的调查后,我们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想要的资料和内容。最后,我们和昌宗大师在寺院门前合影留念,并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期待以后有进一步的交流。
  7月9日,小分队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的实地调研,返回武汉准备后期实践成果材料。
  三
  开封大相国寺是中国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声名煊赫的禅宗圣地,素有“大相国寺天下雄”之称。千余年来,相国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建筑规模而闻名中外。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宝六年(公元555年),位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大相国寺历史上可谓高僧辈出,名士荟萃,建筑宏伟,寺藏丰富。唐代画家吴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在该寺留有辉煌足迹。《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另外,寺院“资圣薰风”、“相国霜钟”之景观,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名闻遐迩。现存寺院建筑,乃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修建,其院落深广,殿宇恢宏,雄风犹存,是古城开封标志性人文景点及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外游人及十方香客参观游览和朝拜的圣地。м/SPAN>
  相传该寺曾是战国时期魏公子无忌──信陵君的故宅,寺前旧有公子亭,宋代称此地为信陵坊。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此处有座建国寺,后遭兵燹而告荒废。唐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僧人慧云在此重新建寺。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七月,唐睿宗李旦因感梦,诏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出内帑进行扩建。并于八月以上皇名义御书“大相国寺”寺名,作为他曾被封为相王后登皇帝位的纪念。北宋时相国寺达到鼎盛时期,成为赫赫有名的“皇家寺院”,占地达540亩,辖64个禅院。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开封被黄河水淹没,相国寺仅剩殿脊丈余。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重新进行修葺,使其一度中兴。到了民国期间,大相国寺文物散失,建筑残破,十分萧条。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对大相国寺进行整修,拨专款修缮了牌楼式山门、钟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藏经楼及两廊等建筑,使相国寺基本保持了宋代的建筑规模和风格。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大相国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85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为寺院题匾额“大相国寺”。几年来,当地政府协助佛教界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建设寺院,使寺院面貌焕然一新,每年迎接国内外游客达50余万人次。
  相国寺整体建筑布局为三进大院。一进院主要建筑有钟楼、鼓楼和天王殿。晨钟暮鼓,寓意着国泰民安,祈愿着五谷丰登。在钟楼上悬挂着一口铜铸巨钟,高约8尺,重约万斤,上铸16个大字:“法轮常转,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每当菊黄霜落之际,钟面上结有一层薄霜,白中透紫,光彩夺目;钟声长鸣,铿锵宏亮,声传百里,被誉为“相国霜钟”,名冠“汴京八景”之首。天王殿亦称接引殿,即接引众生离恶趋善。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和佛教的守护神韦陀菩萨。天王殿两侧侍立着四大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多闻天王、广目天王。四大天王手中的剑、琵琶、伞和织索,合起来即为“风调雨顺”的意思。
  二进院的主要建筑是大雄宝殿,亦称正殿,是大相国寺佛事活动的中心场所。大殿面阔7间,进深5间,占地531.77平方米。殿前有大月台,台正中及两侧绕以白石栏杆,望柱上58个石狮姿态各异,形象逼真。殿高17.48米,重檐歇山,瓦顶和脊兽以黄绿两色琉璃瓦覆盖;斗拱镏金,层层相叠。殿额“大雄宝殿”蓝底金字,悬于两檐之间。大殿正中安奉着释迦牟尼铜像。铜像重4000公斤,高4.3米,连同须弥座和佛光高9米,这在长江以北的寺庙中实属罕见。佛像东首安奉着药师佛,西首是阿弥陀佛,世称三世如来。
  三进院的主要建筑是罗汉殿和藏经楼。罗汉殿亦称八角琉璃殿,面积达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历史上该殿曾遭水患,被泥沙淤埋。1980年6月至1981年5月,当地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撬升技术,成功地将罗汉殿整体提高了1.67米(加上淤埋的3公分,实际提高1.70米),在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罗汉殿的回廊里有五百罗汉组成的名曰“释迦牟尼讲经会”的大型群塑。佛殿中心亭里供奉着一位“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这尊佛像是清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公元1766年至公元1767年),一位工匠用一棵千年银杏树,花了58年的时间精雕细刻而成的。遗憾的是,这位工匠并未留下姓名。该像高7米,重2000公斤,四面均有脸有身,好像四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连体姐妹。更为奇特的是,从她四面肩膀上斜生出无数双玉臂,或28只,或29只为一层,南北两面均为4层,东西两面各有3层。每只手掌中绘有一目,其眼和手共计1028只,故称“千手千眼佛”。该佛像周身贴金,气势庄严,其独特的造像风格极为罕见。该佛像不仅是相国寺的镇寺之宝,也是珍贵的国家文物。
  大相国寺的文物珍藏还有许多,如阿思哈碑、空海铜像、针灸铜人、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等。特别是针灸铜人,是1987年根据北宋针灸铜人资料仿制的,以弥补原铜人下落不明的缺憾。这是世界首例针灸铜人,对祖国医学的发展和传播影响很大。
  近年来,大相国寺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呈现出一派中兴的气象。目前,它不仅已成为河南佛教活动的中心和四众弟子的参拜场所,海内外游客的旅游胜地,而且已在发展安定团结,加速振兴河南,开展对外友好交流等各个方面,逐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相国寺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它凭借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对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得到整个社会和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
  四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初步拟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调查大相国寺的收支情况。经济收入来源:1、信徒的捐献,即宗教负担。2、教外社会各界人士或机构捐赠。3、旅游门票收入。4、教会经营的出版业和广播影视业。5、宗教节日和宗教法事活动。6、教会自己经营或投资的工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公寓、办公楼、停车场、工厂、商业公司、股票和债券交易所等。7、政府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8、大相国寺与大相国寺市场的关系(此市场是全国八大小百货市场之一)。9、其他。经济支出方向:1、寺庙重建和扩建。2、寺内文物修缮、维护和管理。3、支持教育事业,包括幼教、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等。4、救灾扶贫,如今年大相国寺为印度洋海啸灾区捐款10万元。5、僧人消费。6、翰园碑林建设。7、办宗教学院。8、其他。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大相国寺收入来源最主要的方面是门票。据不完全统计,寺院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约为人民币2万元,旺季时高达每天人民币10万元,平均每年门票收入约为人民币800万元。其次是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资和信徒的香火钱。除此之外,宗教法事活动也是其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如在1995年建寺1440周年时,邀请上海真禅法师举行大规模的传灯法会。同时,僧人自己出售的一些佛物和纪念品也能给寺院带来一小部分收入。在税收方面,寺院无需向国家上缴税款,属于“自收、自支、自管理”的组织。寺院的经济支出主要是内耗和捐赠两个方面。内耗包括寺院内部建筑的维修、佛乐团和武术班的支出、僧人的工资和补助、寺院内100多国家职工的工资以及一些日常的水电开销等方面。每年寺院要为受灾地区和贫困学生捐款达70至80万元人民币,例行的下乡扶贫花费约100万元人民币。此外,寺院在对外接待和交流方面也需要一大笔支出,如每年在政府接待等方面就要损失约200万元人民币,并上缴宗教局10万元人民币。同时,寺院举办的一些佛事活动也是经济支出的一个重要方面。总的来看,大相国寺的所有收入归财务科统一分配(300万元以下的支出可由兼院负责分配),每年的节余到年底所剩不多,基本上处于收支平衡状态。
  由此可见,开封大相国寺对开封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贡献是不可取代的。寺院为国家解决了100多名职工的就业问题,这些职工多从事看守大殿和清洁卫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大相国寺作为一处旅游景观,对开封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寺院所倡导的“五戒十善” 、“五讲四美”促进了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对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
  纵观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佛教,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其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寺院经济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在经济改革的浪潮下,佛教明显地适应了这种改革的浪潮,并积极投身于这一历史性的伟大事业中间。特别是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各地的佛教寺院,已经成为中国旅游经济的重点地区,像禅宗的祖庭少林寺,一座寺院可以养活一个县的现象在中国旅游经济活动中已经变得非常普遍,佛教的寺院对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代寺院经济的发展,既是对佛教祖训"农禅并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佛教在当代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在21世纪里,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佛教的寺院经济实力仍然会不断地增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然而,社会各界对佛教的这种自养状况还并不是很了解。现在的形势,不仅仅是一个“以寺养寺”的问题,而是佛教寺院的一场深刻的宗教改革问题。它已经是以“寺院经济”的形式出现在社会,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佛教的自养状况有利于进一步透视当代中国宗教的经济状况及其经济功能,并可以通过历史地比较总结出宗教经济与社会的经济生活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宗教观念“归根结底都是从他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因此,对宗教经济的研究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宗教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政府科学合理地引导宗教事业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另一方面,宗教既属于人们的思想信仰问题,又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问题。宗教的心理调节和社会调节功能、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作用、教义的解释和宗教道德中某些内容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宗教内部成员和派别的社会合作与互助对维护政治稳定的积极作用以及本国宗教与外国宗教的密切联系和影响等等因素都对建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宗教经济的和谐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的人间关怀是建构和谐社会的精神基质之一,而宗教经济是人间关怀的基础。因此,宗教界的稳定是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障。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