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人类世界和谐之必须
佛教是人类世界和谐之必须
实现人类永久和平,建立和谐社会进而和谐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
世界的和谐,包括诸多方面。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国家与国家的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世界各种文化、宗教的和谐等等。而其中最基本的和谐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基础是内心的善良与纯净。
纵观现代世界,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得到了繁荣,物质因此而丰富,社会福利因之而日趋完善,人们陶醉于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之中。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急功近利、惟利是图。在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的驱使下,民族矛盾因之而起,国家纷争由此而生。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一己私利,凭籍自身的优势,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攫取掠夺资源。同时也把环境污染,森林遭到破坏,能源面临枯竭等灾害转嫁给贫困的国家与地区。南北经济的不平衡,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差异,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打着民族利益、国家安全、地区稳定、捍卫人权等旗号,实则推行霸权主义,发动战争,使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恐怖分子制造的汽车炸弹、自杀性爆炸随时威胁着我们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各种邪教组织散播的邪教歪论对人们的心灵产生巨大的摧残;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攫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进而我们的生存环境也越来越不容乐观。全球变暖、物种灭绝、台风、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非典”“禽流感”等瘟疫疾病。以上种种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安宁。成为和谐世界的主要障碍。
造成目前世界危机四伏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强烈的我执和贪、嗔、痴念。由于贪欲的过度膨胀,故而一切都要为我所用,永无满足。经云“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衾什物,亦欲有之,造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满目疮痍的世界时,我们应当明白,对世界造成最大毁坏与危机的不是别的,而是我们人类内心强烈燃烧的欲望。如果人们不把爱财之心变成更多的热爱自然;如果人们不把占有的欲望变成存在的审美;如果人们不把对金钱的渴望变成对生命意义的更崇高的追求;如果人们不把强烈自我的恶念变成慈悲济世,共存共荣的利他善念;人类所生存的世界永远无法被仅仅是扬汤止沸的一时手段所拯救。和谐世界将是停留在口头残纸上的一句空话。
造成世界危机四伏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类缺乏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人类由于地区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差别等,各说其辞,甚至是互相污蔑、攻击,造成民族的宿怨,致使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表面上看好象是经济利益的冲突,但其实质却是文化、信仰的冲突,是政治上的冲突。故尔马克思把政治经济和在一起建立了一门学说,叫《政治经济学》政治与经济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难以分开。政治文化与宗教信仰的分歧,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本着相互了解,相互尊重,求同存异,达成一致的共识。简单的恃强凌弱,不仅不能有益于冲突的解决,反而会加深彼此的对立,使民族、国家、地区之间的矛盾加深,让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之中。如果以现代科技制造出来的高科技武器,使用战争手段来制止战争那就更不是明智之举,也非人类之福。其结果,只能是加深这个世界的危机。
实现人类的和平,建立和谐文明的社会,进而促成世界的和谐。我们宗教大有可为。在当今世界上,有着各种宗教信仰的人类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四左右,所以我们宗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如果全世界的宗教徒团结起来,必将对世界的和谐、和平与稳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人类道德文化的母体,宗教一直都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着作为“原始道德”的作用。任何一种健全的宗教体系都包含着极强的道德理念,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宗教以来,一直用宗教道德来提升宗教徒的世俗道德,甚至直接影响和提高社会思想文化的建设,规范人类文明。
在所有的宗教中,佛教是强调心地,主张和平,奉行慈悲,实践平等的伟大宗教。传播和弘扬佛教的慈悲平等,缘起无我的和谐理念;发扬佛教菩萨六度和以戒为师的精神;提倡佛教六和共住,人间净土的模式,以及三世因果,般若智慧等观念。对于净化人们的心灵,智慧的处理各类矛盾,及促使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制止和消除人类的暴力行为,建设和谐的文明社会、和谐的文明世界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指导作用。
首先,从究竟意义上来讲,佛教所揭示的是纯正的心地法门。佛教所告诉我们宇宙及人生的实相,是万法唯心,所谓正报、依报的关系。正报是指众生之心,依报则是我们的生存的环境,即器世界。有什么样的正报则有什么样的依报与之相应。正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果我们人类的心灵清净善良,则感召我们所处的依报世界清净庄严,和谐美好。如果我们人类心灵里面充满贪恚痴慢险恶污秽,则感召依报世界污浊痛苦,危机重重。正因为如此,佛教提倡戒、定、慧三学,对治我们人类的贪、嗔、痴三毒,进而达到心净则国土净的目的。
其次,佛教的慈悲平等、缘起无我的理念为人类社会指引了方向。人类所有的恶念恶行皆因贪、嗔、痴和我执而起。慈悲伟大的佛陀告诉我们世上的万事万物一切皆是“诸事无常”“诸法无我”“缘起性空”意在破除我们强烈的我执我见。同时佛教以悲拔苦,以慈予乐,用慈悲济世以及“生佛平等”“自他平等”“事理平等”的真理,唤起人们的良知,指导人们的行为道德。例如佛教僧团的“六和敬”的平等原则,即“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是指行为上利益他人,和乐共处;口和无诤是指语言上平等相待,和谐无诤;意和同悦是指精神上同心同德,志同道合;戒和同修是指在戒律上人人平等,共同修持没有特权;见和同解是指思想上平等交流,建立共识,使思想相通,见解相同;利和同均是指经济利益上均衡分配,保持平等。这些精神的实质是僧团内部的“和”与“敬”。
人们因为有我而争执,种族之间因为不平等而冲突,宗教之间因为不能相互尊重包容而摩擦,国家之间因为各自的利益而大动干戈。因此要实现世界和平,根治世界的乱源。必须从实践佛教的无我、慈悲、尊重、平等的理念,为人类开辟一条和谐相处的阳光大道。
第三,佛教以戒为师的精神为人类社会提升了道德准则。佛教的戒律,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两种,二者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声闻戒突出规范行为,菩萨戒强调心念。规范行为意在防非止过,强调心念则是防范于未然。今以佛教提倡的五戒为标准,略表五戒提升人类道德的意义与作用。
不杀戒是对众生的最大爱护。自己不想被杀,那么其他的众生谁又想被杀害呢?如果你杀害了他,那他岂肯善罢甘休,必然要寻思报复,如此轮转总是没有了期的。慈悲伟大的佛陀在他宣示的真理中告诉我们,战争冲突的真正原因是杀生。所以佛教不但戒杀还提倡护生、吃素。愿云禅师云“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念处经》云“一切律仪中,生善趣之胜因是施命戒。”所以要想真正的健康、长寿、和谐、快乐这些都来自于不杀生。
不偷盗是对众生财物的最好保护。盗就是非理的侵损,盗因就是对财物的贪求。世界上的各种战争、冲突、矛盾究起根本皆源至于一个“贪”字。《印光法师法语菁华》云“世之变乱由奚在乎?一言庇之,众生贪嗔之心之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数增,稍不遂,由竞争随之,又不遂,则攻夺战争随之,则死亡流离随之,则疫疠饥谨随之,则一切灾祸随之,嗔火炽燃,世界灰烬欹!”世界之所以动荡不安,真正是源于贪嗔的心识。佛教告诉我们宁静安逸的生活、和谐美满的世界是人类去除贪嗔的结果。
不邪淫是对人格的尊重。人类社会的安定,端在家庭的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和谐的家庭,难有和谐的社会,这是不争的事实。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说“爱欲之人,犹如持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纵情咨欲之人,必定会有很多的苦恼和过患。
不妄言是最真实的表现。妄语分为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今天的世界到处都充满了妄语。报纸、电话、网络、电视等现代传媒为妄语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妄语就有欺诈,一个到处充满欺诈的世界,哪有和谐可言呢?
不饮酒是开发智慧的保障。酒本身无有罪恶,而饮酒后却容易丧失理智,进而造成犯罪。佛教提倡戒酒是智慧的表现。用智慧来处理人类的各种关系是世界与社会和谐的主要前提。
第四,佛教中所揭示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及“佛国净土”等众生世界的真相,为人类行为提供了警示,同时也指明了方向。所谓因果即“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伟大的佛陀告诫我们,众生的苦难,是由于众生集不善之业的缘故,若想离苦得乐,应行八正道。苦、集、灭、道的四谛法门为我们说明了世、出世间的双重因果。并告诫我们,因缘的汇集,果报难逃,丝毫不爽。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因果如影随形历劫不坏。人类犯罪大多出于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揭露恶行,就不会承担后果。如果人们都知道所有的一切恶行都会要承担责任,没有了侥幸的心理,想必也就没有人愿意冒着如此大的危险去做恶事了。更进一步讲,佛教阐释了“六道轮回”的真相,鼓励劝导众生永出轮回,求生“佛国净土”。实际为六道的众生提出了警示和指明了方向。为规范人类的行为及道德必将产生深远和积极的影响。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