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至宝圣物佛舍利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至宝圣物佛舍利

  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后,他的弟子用香木将其遗体火化。据佛典所载,火屡点不着,亏得释迦佛陀自运神力,上涌三昧真火,终于焚化为一堆佛骨。佛骨按梵文Sarira译音舍利,意为遗骨、灵骨。粒状的称舍利子,细如芝麻、大如黄豆,白色为骨所化、红色的为肌肉所化、黑色的为毛发所化,甚至有五色的,光彩夺目,坚硬无比。此外,还有未焚化的佛指、佛牙、佛骨,都叫舍利。在千千万万的佛教徒心目中,佛舍利是至宝圣物。

  一、时隐时现的佛舍利

  据大乘佛教五大部经之一的《大般涅经》所载,释迦佛舍利有八斛四斗之多,被摩揭陀国、迦毗罗国等八王瓜分。装舍利的瓶子,火葬后留下的炭和骨灰也算两份,然后建塔供奉。是谓“八王起八塔,金瓶及灰炭;如是阎浮提,始起于十塔”。十塔当是佛舍利之滥觞。佛涅约二百年后,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在位时间为公元前273~232年),以武力建立了印度半岛上第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这位以剑与火起家的开国君主,深谙文武张驰之道,尽力弘扬佛教,亲自巡礼佛迹,又将佛舍利塔中的舍利取出来广为分奉。据说有一、二座舍利塔坚固得掘不开,更增加了佛舍利的神秘感。阿育王将所获取的佛舍利分盛入八万四千个宝函,派使者在印度各地及邻近的欧亚国家传播佛教,于是,佛舍利塔的数目剧增为八万四千座。这些在佛教典籍上记载的两千多年前的事,居然为后来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已经是佛灭度二千四百年后的公元1896~1898年间,欧洲人柏佩和印度人史密斯在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南境的毗尼园考古,继而发现了释迦族所在的迦毗罗故址。掘出一座佛舍利塔遗址,塔内有安奉佛舍利的石函,函内有大大小小五个蜡石壶、水晶瓶。蜡石壶盖上刻有梵文:“藏世尊佛陀遗骨之此圣龛,乃属于释迦族即大圣之兄弟姐妹及其儿子妻室等之所有。”经学者研究,梵文刻于佛灭度后不久,是释迦族最古之记录。这一发现证实了释迦族的中心在迦毗罗国,还证实了佛灭度后分骨建塔一事,引起好一阵轰动。英政府将发掘所得一分为三:印度加尔各答博物馆、英国伦敦博物馆以及柏佩各得一份。唯独将佛骨舍利赠给了当时世界上唯一以佛教为国教的暹罗(泰国)国王。暹罗国王又分赠邻国缅甸一些寺院。后来,应日本驻暹罗公使稻还满次郎之请,又分赠日本佛教界,安奉在名古屋的觉皇山。佛舍利一样一分为三。按照《大般涅经》所载,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除留下舍利子之外,还有四颗佛牙舍利:“尔时世尊大悲力故,碎金刚体,成未舍利,惟留四牙不可诅坏。”而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还说明了四颗佛牙舍利供奉地点:“佛有四舍利,一在天帝释处,一在陀罗国,一在羯陵伽国,一在阿摩邑海王宫,各起塔供奉。”此即是说:佛牙舍利一颗在天上,一颗在龙宫,两颗在人间。这两颗佛牙舍利,现今一颗藏于斯里兰卡,另一颗藏于北京西山的灵光寺。据梁朝慧皎《高僧传》记载,南北朝高僧法献于刘宋元徽三年(475)出发西游佛国,往观圣迹,到了于阗受阻而返,获佛舍利十五粒,佛牙一枚。这枚佛牙从此开始了在中土的颠沛、磨难的经历。法献将佛牙携回南京上定林寺,起初只是自己秘密礼奉,不宣于世。但这个秘密终于被泄露出去。法献圆寂后,梁普通三年(522)正月一晚,佛牙被一伙来历不明的人劫去,直至陈霸先开陈朝,才于永定六年(562)请出佛牙,设无遮大会礼拜。佛牙隋朝被奉送到长安,唐末连年兵乱,辗转至开封,五代时为北汉名僧善慧法师收藏。直至辽咸雍七年(1071)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将佛牙安放在燕京西山灵光寺招仙塔下。1900年,灵光寺及招仙塔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僧人从塔基内发掘出石函,其中装有一沉香古匣,上刻题记:“释迦牟尼佛灵牙舍利,天会七年(963)四月廿三日记善慧记。”佛牙舍利重现之后,由于社会动荡,佛牙舍利一直为佛教界秘密保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被迎请到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的广济寺。佛协发起重建佛牙舍利塔,于1964年在西山灵光寺建成。中国佛教界在京举行盛大法会,迎请佛牙舍利入塔,亚洲各国佛教界应邀派代表前来参加盛典。1955、1961、1994、1996年,佛牙舍利多次被护送出访缅甸、斯里兰卡,接受礼拜。香港回归后的1999年,香港佛教界联合为庆祝香港实施佛诞日为公众假期,从北京迎请佛舍利抵港作为期七天的佛牙舍利瞻仰大会。香港佛联派出迎请佛牙舍利团三十名成员上京,连同北京中国佛协六十人的护送团专机护送佛牙舍利抵港,广东岭东佛学院学僧当时亦参加护圣团。法会轰动一时。

  舍利确实不是子虚乌有之物。1993年5月7日,沈阳实胜寺一位大喇嘛圆寂,火化后的遗骨中就发现红、绿、黑、白等多种舍利数十枚,大如黄豆、小如米粒。为何有此现象?佛经《金光明》卷四称:“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重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是说佛教修行人因清净持戒、修习禅定而得。

  佛舍利通过各种途径传入中国。1987年,在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发现佛指舍利,在世界上刮起“佛骨旋风”。寻究佛指舍利的由来,就要涉及印度阿育王曾否派使者来中国的问题。对这一问题,中国佛教界持肯定态度者不乏其人。唐代就有不少高僧具体述及。唐法琳大师《破邪论》指出,当时的洛阳、彭城、扶风、蜀郡、如臧和临淄等五处都有佛舍利塔。唐道宣大师《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肯定了中国内地有阿育王时代传入的舍利,指出扶风古塔寺俗称阿育王寺。唐道世《法苑珠林》称,阿育王建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有十九所在中国,“周歧州歧山南塔”即法门寺塔名列第四。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诸说,均有扶风法门寺。唐以前传入中国的佛指,据说有四处:岱州五台山(今山东境内)、泗州普王寺(今江苏洪泽湖一带)、终南山五台和扶风法门寺。法门寺不同其他寺院,长期只供宫廷、权贵们敬奉佛祖,并非常人可进。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皇帝下诏在全国灭佛,史称“会昌法难”,敕令不许上述四地供养佛指舍利。其他三处佛指从此匿迹,只有法门寺僧人,把佛指仿制品“影骨”砸碎交差,秘密保存了真骨。1987年发现真骨的同时,也发现了三个影骨。真骨没有藏在正室,而是藏在后室小龛函内,看来仍有防不测。时隐时现的扶风法门寺舍利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被人作为佛祖真身来礼拜。金朝僧人师伟《赞法门寺》诗云:“三千世界真无等,十九名中最有缘。百代王孙争供养,六朝天子递修鲜。”至于法门寺始建年代,一说建于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一说建于东汉桓灵年间,近年在法门寺发现大量汉代云纹瓦当、筒瓦和汉砖,地宫内发掘出汉代铜币,塔内原藏两面汉铜镜,可为佐证。按照上述两说,法门寺建寺距阿育王在位已有二百余年至四百年之久,那么,在这段时间佛指舍利的周转经历,始终蒙着一层历史的面纱。由大陆佛教界和台湾地区佛教界协议,法门寺佛指舍利于2002年2月下甸赴台供奉37天,接受台湾地区民众瞻仰。

  二、传入我国的佛舍利子

  1987年4月28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在中外记者会上郑重宣布,在北京房山县云居寺后石经山雷音洞内地穴中发现了隋代大业十二年(616)由静琬法师安置的佛舍利,暂时奉放在北京广济寺内,待云居寺修复后,再放回原处。这两颗大小如米粒、黑紫红色的舍利子,引起了海内外宗教界的轰动。其来历,据记载,是一位印度僧人将一包佛舍利献给隋文帝杨坚,幽州高僧静琬从隋文帝处迎取三粒,安放在雷音洞内。这舍利子明万历二十年(1592)被重新发现,万历帝亲迎入宫供奉三天,随后仍安放回原洞。从隋代到最近发现的时间,也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其实,雷音洞佛舍利被发现,是早在1981年11月的事,云居寺文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雷音洞地面石块时发现了洞中央佛像座后的竖穴中的精美石函,函上有“佛舍利”字样,此函共套五层,其中一个汉白玉石函上刻有二百多字,记载着万历二十年首次发现石经山的隋代入藏舍利的经过。一个青石函上刻有“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己朔八甲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奇怪的是深藏于函内的舍利子只有两粒,陪伴它们的还有两颗珍珠。为什么少了一粒佛舍利子呢?有人猜测是明代奉出时被取走,但查无实据。对这次发现,香港《大公报》及内地不少报纸都作了报导,并称八王供奉的佛舍利已有一份被发现。此说未免失实,且不说佛舍利在八王瓜分之后又被阿育王扩散,就是八分之一的佛舍利又何止两粒呢?历史上,统一中国的隋文帝是一位狂热信奉佛教的皇帝,颇有点阿育王遗风。他利用抚养过他的智仙尼编造出“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的预言,宣扬他当皇帝是“蒙三宝福佑”。即位之前,他曾收受了印度僧人送的一包佛舍利。传说杨坚同法师昙迁两人数来数去数不清,很为神奇。即位之后,他三次下令将佛舍利分送各地共修建了一百一十座佛舍利塔,这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造塔运动。隋朝崇佛,全国寺庙有三千五百八十五所,但舍利塔仅建一百一十座,说明当时并非有寺即有舍利塔,或者说当时建的舍利塔不管是真也好是假也好总得供有佛舍利。石经山雷音洞的舍利可以说是有来历的,但说不上是全部佛舍利的八分之一。

  隋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隋文帝建的这一百多座佛舍利塔也已踪迹难寻。屈指可数的几座隋塔,早已脱胎换骨,名实不符。北京天宁寺塔,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清人王士礻真有“千载隋皇塔”之诗句,这只是想当然之辞。现存天宁寺塔是隋代之后又过了四百年的辽重熙年间重建的。浙江天台县国清寺前有一座塔干脆就称为“隋塔”,连同寺内隋梅并称“隋代两绝”。此塔从风格、结构分析均是一座典型的宋塔,经专家考证,建造年代不早于南宋,是座名实不符的“隋塔”。但是,隐身匿名的隋塔反得以保存下来。陕西周至县仙游寺为隋代仙游宫遗址,隋文帝曾到此避暑,在这里建舍利塔完全可能。法王寺塔为砖砌七层,平面方形,高约27米,上下收分明显,全塔呈方锥形。其造形较之建于唐代的西安小雁塔浑朴凝重,是从南北朝稳健风格向唐王朝宏丽风格的过渡。除了宗教史、建筑史上的地位,仙游寺在中国文学史、军事史上还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长恨歌》正是在这里写作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为解决西安市的饮用水问题,拟在周至县城南建引水工程,所引黑河水正好穿过仙游寺,为此涉及到此地的仙游寺及法王寺塔。法王寺塔过去定为唐塔。著名古建筑文物专家郑孝燮、单士元、罗哲文等曾到实地考察,得出法王寺塔为全国隋塔第一例的结论。由于引水工程要改道则耗财巨大,经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界多次论证,决定将法王寺塔按原样整体动迁至28公里外的金盆湖畔。1998年8月17日正式开工动迁,9月17日,在拆至法王塔北壁时发现砖穴中藏有一具石棺,石棺内藏有一具鎏金银棺,银棺内藏葫芦形琉璃瓶,瓶内藏有一白两黄的三枚舍利子,考古专家分析断定,这是中唐时期一位高僧舍利。10月7日考古发掘人员终于发现了地宫门道。10月17日地宫开启,中央电视台进行了首次文物考古直播,仙游寺外围观的佛教信徒、民众竟多达四万之众。地宫宫室出土文物中有一具石函,石函左侧的青石碑两面刻有铭文,一面为隋《舍利塔下铭》,铭文称:“维大隋仁寿元年次辛亥朔月十五日丁丑,皇帝普为一切法界,幽显生灵,谨于雍州周至县仙游寺,奉安舍利,敬造灵塔……”云云;一面为唐《仙游寺舍利塔铭》,铭文称:“……此塔即大隋仁寿元年十月十五日置也,至大唐开元四年重出舍利……,至开元三十三年岁次乙丑十二月十五日甲子朔,庄严事毕,重入灵塔”云云。塔及塔内舍利之历史可谓清楚。石函内一具鎏金铜棺中,有一直颈琉璃瓶,瓶壁上粘附着十颗绿豆大小的舍利子,个个晶莹发亮,略显黄色。这是全国首次发现有明确文字记载的隋代舍利。然而,在法王寺地宫仁寿舍利面世之后,又留了一个新的待解之迷。据史载,仁寿元年杨坚六十岁生日的六月十三日,令全国三十州立塔,请名僧童真、昙迁等三十人分赴各地迎舍利前往安奉。佛舍利子先入金瓶再入琉璃瓶、铜函、石函,但现今开启铜函过程未见金瓶,瓶内本来当仅有一颗舍利为何却有十颗?那么,这十颗舍利子为谁之舍利,是否与释迦佛祖有关?但无论如何,这次发现属于国宝级发现则是无疑的。

  阿育王时代传入中国的佛舍利子,除了房山县雷音洞内的两粒舍利子,名气最著的是浙江鄞县阿育王寺的那粒舍利。鄞县古称会稽县。《法苑珠林》列出在我国的十九处阿育王舍利塔,此为第一处。据传晋朝太康二年(281),并州人刘萨诃出家为僧,法名惠达,病中梦受梵僧传授,决心遍访名山大川以求佛舍利宝塔。当他走到县乌石岙时,忽闻地下钟磬之声,于是虔诚祷祝了三日三夜,果然一塔从地下涌出。这塔高一尺四寸,阔七寸,“非金非石,四面空虚,内悬宝罄,中缀舍利,光芒四射其色绀青,灿烂眩目”。惠达就地结庐静修,守护舍利塔。东晋义熙元年(405),晋安帝敕令造塔亭供奉此塔,并建禅房,令僧人守护。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正式赐名“阿育王寺”。如今阿育王寺内舍利殿前,有一座精致玲珑的铜塔,内悬舍利子。人们从塔孔中窥见舍利,状如小珠,依光线、角度变化颜色无定,信徒以此占卜吉凶。铜塔是明万历年间慈圣太后所赐,这粒会变色的舍利是否惠达所求的原物呢?对此早有异议。清代黄宗羲于康熙九年(1670)11月13日游阿育王寺,当家和尚对这位大学者特别敬重,从铜塔中捧出珍藏舍利的小方匣给他观赏。黄宗羲在《阿育王寺舍利记》中记下所见,匣“方广六七寸,玲珑内外不隔,中系小木钟,涂以泥金,有小珠在内,作琥珀色,则所谓舍利也。”黄宗羲断定舍利已非原物。因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宁波,胡宪宗屯兵于此,曾夺去金钟、舍利不还,当家和尚只好以一珍珠裹金充之。倭寇再犯,和尚又将假舍利寄于乡民李台桓家中,李妻好奇,竟取出“舍利”把玩,失手落地,遍觅不见,急中生智,从首饰盒中取出一类似的珍珠以充次。战事平息后,舍利被迎回寺中,殊不知已是轮换多少次的膺品了。自晋代至明代的一千多年间,舍利入宫供奉多次,又流转各地,安保无虞?阿育王寺因供有舍利屡获殊遇,现今舍利殿内,还悬有宋高宗御笔“佛顶光明之塔”和宋孝宗御笔“妙胜之殿”等匾额。唐代高僧鉴真六渡重洋到日本传经之前,曾在此瞻仰舍利,明志发愿。更有不少王公崇奉、高僧护持、信士礼拜、文人赞咏。“阿育王寺”之名千余年不变,只此一家。

  隋代乃至南北朝藏入宝塔下地宫的舍利,有幸免厄运的,现代时有发现。1960年4、5月间,江苏镇江市北固山甘露寺铁塔地宫内,出土了唐长庆甲辰年(824)从金陵长干寺阿育王塔塔基中迁来的十一颗舍利子以及从金陵禅众寺旧塔基中迁来的一函一百五六颗舍利子。舍利子均细如芥子,透明无色或半透明白色。在甘露寺地宫既发现了唐大臣李德裕的石刻题记,又发现了北宋元丰元年(1078)王安石之弟润州(即今镇江)太守王安礼修铁塔时在舍利银函上的墨书题记。金陵长干塔是我国十九处阿育王舍利之第二处。相传始建东周敬王时,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候阿育王还未出世。清代学者孙文川、陈作霖《南朝佛寺志》认为,长干塔是东汉末年中国最早倡建佛塔的佛教信徒笮融于秣陵(今南京)所造,时在兴平时间(194—195),这倒不是凭空而说。后来,长干塔基又遭两次发掘,一次是东晋高僧竺慧达来塔下礼拜,扬言见到“异气”;一次梁武帝大同三年(537)改建佛塔。据载,发见佛舍利七粒,三粒圆正光洁,粟粒大小,四粒未述其状。还有沉香色的佛指、长数尺螺旋状的佛发。等到李德裕发掘塔基时,得到的是二十一粒而不是七粒舍利,对佛指、佛发却只字不提。他把舍利移了十一粒至甘露寺铁塔下,余下十粒移置金陵建初塔。这建初塔遗址何在,未有定论。南京东北的栖霞山,有一座六朝古刹栖霞寺,寺后有一座藏舍利的石塔,这批舍利据载是隋文帝仁寿三年(601)埋入的。南唐重建石塔,没有启动地宫舍利的记载。假如还安然无恙,应是隋文帝所受赠的佛舍利子。据各地报导,河北定县1969年在静志寺舍利塔地宫发现北魏兴安二年(453)瘗藏的“真身舍利”。陕西耀县1969年在神德寺舍利塔基发现隋仁寿四年(604)瘗藏的三粒舍利。甘肃泾川县1964年大云寺地宫则发现了可能是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安奉的十四粒舍利。这些早期舍利虽难辨真假,但表露了隋及以前舍利塔的端倪,是研究佛教史的实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企业家许进兴先生将五粒释迦尼佛舍利献给中国佛教协会,供奉到北京的西山佛牙塔中。这五粒佛舍利,是斯里兰卡——印度摩诃菩提协会为表彰许先生对佛教的贡献而赠送给他的。北京的妙应寺白塔也是一座供奉佛舍利的塔,据记载,此塔始建于辽寿昌二年(1096),塔身内藏有释迦佛舍利戒珠二十粒。此塔后毁于兵火,到了元代,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敕令在辽塔遗址上建造这座白塔。当时又迎释迦佛舍利藏于塔中。白塔在明、清两代屡有修建。白塔内元代供藏的佛舍利未见分晓。1976年唐山地震时,白塔塔顶被震坏,1978年对白塔进行整修,发现塔顶的铜制小喇嘛塔内保存有乾隆十八年(1753)修缮时存留的一批珍贵佛教文物,其中包括三十三枚佛舍利子。

  关于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除了佛牙、佛指,还有佛螺髻发。《十诵律·五十六》称:“起发塔者,给孤独居士白佛言,世尊游行诸国土时,我不见世尊,故甚渴仰,愿赐一物,我当供养。佛予爪、发。居士即时自佛言,愿世尊听我起发塔、爪塔。佛言听起发塔、爪塔。”如上述长干寺塔基就见有佛发。根据史料和出土碑文的记载,五代时期吴越王钱?所建的大名鼎鼎的杭州雷峰塔,地宫内供奉着佛螺髻发。1924年雷峰塔倒塌之后,雷峰遗址一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受日晒雨淋。近年来,呼吁重建雷峰塔的呼声日高,重建工作终于确定下来。2000年2月,开始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保护性的考古发掘。2001年3月11日,在雷峰塔地宫内发现了舍利函铁盒。考古人员小心翼翼地清除淤泥,然后才将铁盒抬出地宫,清除铁锈开启铁函之后,出现一座银质金涂塔,透过塔身镂空可以观察到塔内放置一个金棺,分析应存放着钱?供养的佛螺髻发,这将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陕西耀县神通寺发现佛发舍利之后又一次发现释迦牟尼的发舍利。由于金棺是完整地焊封在金涂塔内,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考古人员决定金涂塔将不打开。如来身后,竟有如此多的被信徒奉为无价之宝的佛舍利延续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想来是他在世时所始料不及的。

  三、灵光闪烁的真身舍利

  法门寺地宫中的佛指舍利,经过历史上的九次迎奉,安然无损,已属奇迹。更为神奇的巧合,是发现地宫内第一颗佛指舍利之日,是“佛诞”之日。奇闻不止于此。重建后的法门寺塔,在1988年古历十月一日这一天举办瞻仰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巨大庆典,是晚零时三分,礼拜仍在进行,一颗放置在主席台上的舍利中突然生出一股烟云似的东西,在这颗舍利上方形成耀眼的光团,诵经之声大振。这是数百名高僧及十万信众汇聚法门寺所瞻仰的千古奇观。对此,有人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是佛生前修炼气功,将自然界的能量和自身的精气收到体内某一处,形成较大能量的生物能量场。信徒和高僧十万之众汇聚于舍利周围,舍利所接受的能量便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按佛教徒所说,这是佛舍利显灵。

  历史上关于佛舍利显灵的传说不少。史载的十九座阿育王舍利塔,有三座在四川,其一是成都福感寺塔。隋代在福感寺建的是“九级木浮图”,唐贞观十二年(638),松、丛两州(今松潘、平武一带)发生大地震,波及成都,房屋颇受破坏,高耸的木塔在地震中剧烈摇晃,眼见要倒,“忽见四神,形如塔量,各以背抵塔之四面,乍倚乍倾,率以负倒”。天宝年间,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把塔迁离四十余步重建,并埋下舍利子。太和三年(829),南诏的蒙差巅对四川内地发动大规模的掳掠战争,攻入成都。南诏兵驻塔下,不可约束,杀鸡宰狗,“烹炙薰灼,僧皆奔逃”。谁料“塔顶四道浓烟分穗直上空虚”,有此“神异”震慑,南诏兵才稍加收敛。福感寺塔因此更加出名,“益州旱涝,官人祈雨,必在此塔”,而且“祈而有应”。1980年6月,成都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处唐塔地宫,从地点看很可能是福感寺塔地宫,装于银瓶之内的舍利子已朽蚀了。

  因佛舍利显灵而留存至今的圣迹,是四川新都宝光寺塔。传说唐代黄巢起义攻破长安,唐僖宗李儇逃抵成都,曾驻宝光寺内,忽见地面霞光涌聚,随行高僧悟达说是舍利宝光,僖宗即命人发掘,果见一石函,内有舍利子十三粒,因此建十三层的舍利宝塔,赐寺名“宝光寺”。悟达法师遂为宝光寺开山寺住持。现今宝光寺的镇寺之宝,是珍藏于寺内小金塔中的两粒佛舍利,一白一黑,光莹坚固,但它们并非唐代发现之物,而是清末真修法师从锡兰(今斯里兰卡)请回来的。苏州地区有不少佛塔,历史最悠久的瑞光塔,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赤乌四年(241),后晋天福二年(937)大加修缮时,塔顶上发出绚丽的光芒,皇帝便赐了铜牌置塔上,得“瑞光塔”之称。1978年7月,在此塔的第三层心砖龛内发现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一座“真珠舍利宝幢”,幢内葫芦形小瓶中就收藏有佛舍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