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中——最需要拯救的是心灵危机
经济危机中——最需要拯救的是心灵危机
中国人,从没有切身感受过所谓的“经济危机”,而更要命的是早已露头的此起彼伏的一场接一场的大大小小的社会危机。而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
先说目前看得到的危机。
尽管我们一再宣称“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然而一方面前者随着欧美次贷逐步转向全面的经济危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的出口大幅紧缩已然可期,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最主要的发展模式——粗放式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尽管早两年中国已经开始了重大战略转移,然而受制于现行机制举步维艰,如今又突糟全球经济危机,没等调转身来已然路之尽头。
更可怕的是一场接一场的社会危机。食品信任危机从早几年的个案产品不断向外延展直到今年达到顶峰;政府信任危机随着7月份全国各地接二连三的群众事件而一再攀上社会阶层矛盾高峰,“918”那天竟然一天之内四遇群访事件;土地、楼市价格失控直到现在面临泡沫全面破裂;一再爆发的官商勾结贪渎事件又将制度危机一再推向高潮…这样那样的危机纠结在一起,一起构成了我们比单纯的经济危机更危险更复杂的时代危机。
面对危机,全世界的第一反应就是全力拯救,以致最近这段事件是全世界重大政策出台密集的时候。然而,这一切只是表象。治理的也只能是表象。
因为,无论这样那样的危机,无论中国的、美国的还是欧洲的危机,说到底,其实都是过分放纵欲望的后果。我们经常说“楼市泡沫”,没错,经济发展需要适度泡沫,而泡沫其实就是对未来的预期,化成具象的动力便是愿景。没有愿景不可能获得发展,然而愿景过度便是泡沫的过分膨胀,最后必然引发危机的爆发。因此,每一次危机其实是对欲望的平复,秩序的重构。
美国次贷危机拿林毅夫的话来将,其实是美联储人为的为了延缓了互联网泡沫经济破灭而引发的经济危机而造成了恶果。错误的政策引发了更强烈的错误。美联储通过27次降低利率,过分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而这背后是过分刺激起了普通人的野心与欲望,“愿景”与“贪婪”只存在与现实的脱轨程度。当“贪婪”化身“愿景”,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之后,这场危机也就成为了必然。
而在中国,这个阶段的人心的泡沫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无论“毒多宝鱼”、“毒奶粉”、“豆腐渣学校”、“贪污腐败”、“周老虎”、“官商勾结”、“官黑势力勾结”还是“临汾尾矿”等社会事件,都是过分放纵人心贪念的恶果。这与经济危机的规律和起因完全一致。你放纵购房的欲望,就早就了次贷泡沫;你放纵开发商们的欲望,便有了楼市泡沫;你放纵政府短视经济的欲望,及早就了制度的泡沫;你放纵自己的欲望,那么在菜市场就出现了毒大米、毒青菜;在大卖场就出现了毒奶粉;在城市里就出现了最不经抗震的公共建筑;在森林里就出现了周老虎…
这些,是不是可以称之为我们时代的泡沫么?
这些年来,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个泡沫不断变大,而伴随这个膨胀的过程的,是不断与原有的价值体系、基本社会伦理的撕扯与碰撞;对包括历史文化乃至社会物质空间的颠覆与扭曲。泡沫遮蔽了我们智慧的双眸,却只能依靠破灭来换前进的光芒。
2008年的中国各级政府很辛劳,对开始下滑的经济增长率充满焦虑。而最痛苦的莫过于陷于既要努力转型——知道不转型已经没有出路——又要竭力维持高经济增长以维持由高速经济增长掩盖着的,制度、体系乃至道德价值观在内一切配套建设严重滞后或缺位带来的矛盾与危机。
或许每一个人都在对这两天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又一次三中全会拭目以待——准确的说是束手待援,然而即使在这个层面同样面临着如何在“表”与“里”之间平衡的痛苦两难的抉择。倒向任何一边都可能带来更大的危机。
但是至少,有两个清晰的概念摆在我们面前:
一、中国开放三十年来主导社会前进的“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产出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的模式必须改变。
这个模式其实早已从制度层面扩散到了人的思维领域和信仰领域。然而遗憾的是,在大制度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变的时候,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只能成为口号“泡沫”
二、只有拯救心灵危机才能真正拯救经济危机乃至社会危机。
我也不认同把中国的国民心理危机简单的归结于“宗教缺失”。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发展,不是靠耕地,不是靠做苦力的女工,不是靠拆迁,而是靠由健康的人心引领的健康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如果我们的“上帝”仍然只陷于两难的困境而忙于应付眼前的所谓的危机,那么,这一切只能说,又多了一个泡沫。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