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宗教—风马形制
西藏宗教—风马形制
五色为一组,数组为一挂。据说风马旗结得越长,挂得越高,运气也就越好,所以山头峡谷之间的风马旗,有的可以长达数百米,在风中发出巨大的声音,为天上的神佛送去人间的祈祷。
纸印风马片,大者尺余,小者几厘米,一般印在蓝、白、红、绿、黄色纸上。可作为供奉物成组悬挂或张贴于室内外。在佛事的祭祀祈祷以及煨桑祭献时,人们抛撒纸印风马片作为吉祥物,也称“放风马”。随着阵阵升腾的烟雾,风马片扶摇而上,祭祀者伴以祝词:
今日风马升起来,
袅袅升向空中。
没有升起的风马,
请连连升起。
满是吉祥,
风马呦,愿你都升入高空。
每逢宗教节日,在拉萨大昭寺前以及所有大小寺庙的煨桑灶旁,都积累着一层厚厚的风马纸片。
经幡旗,根据色彩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用黑色或朱砂色颜料将经文图符印制在整匹白布上;一类同风马旗一样,印制在蓝、白、红、绿、黄布块上。
风马的组合形式根据其地点场景、信仰仪轨、祈祷功能的不同,一般又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悬挂式。视其环境、地势、用途张挂,可长可短,可疏可密。
第二种是插挂式。将风马旗的一边缝在旗杆上,另一边缀上很多条状飘带。这些风马经幡主要插在村口、屋顶、十字路口、山顶或山道上。
第三种就是经幡塔。可以用不同色彩的布块做,也可以用哈达一样的丝巾来做。在康定、道孚等地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座用丝质风马层层系挂、片片重叠而成的、如同撑天大伞般的经幡塔,作为集体祭祀的场地。黄河源头玛多县的一座经幡塔,高十余米,方圆百余米,用无数条牦牛绳呈放射状牵连起来,由几十层风马呈环状围绕中心嘛呢堆上的高大经幡柱,整体呈现出宽大的金字塔造型,蔚为壮观。
第四种是立柱式经幡。常见于寺院、佛殿、经塔、山顶、宅院、神山、圣湖等地。如大昭寺广场前的经幡柱、江孜白居寺“十万吉祥多门塔”前的经幡柱等。柱顶装饰有铜铸鎏金日月、宝瓶、五彩华盖、牦牛尾,然后就是数十米长条的风马经幡,在风的吹拂下发出哗哗的巨响。
这几种方式还可以组合成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数百上千平方米的“风马阵”,比如四川甘孜州色达五明佛学院山坡上的巨大“风马阵”,缤纷的色彩配上绿草红房,煞是壮观艳丽。
尽管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藏区各地的风马非常多样化,但是在内容与意义上还是统一的。它作为藏传佛教与藏族民俗文化的祭祀形式与艺术形式,是集膜拜、祭祀、祈祷、祝福与审美为一体的民俗美术形式,并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它与藏传佛教壁画、唐卡、雕塑艺术一起,在博大精深的藏民族美术中共同焕发着异彩。(信息来源:西藏人文地理杂志)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