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房山辽刻石经概观(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林元白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房山辽刻石经概观(下)
  林元白
  五、通理大师所经刻的石经
  道宗续刻石经的事业,至大安九年(1093)而停顿。其时名僧通理因游此山,见石刻六藏尚未完成,慨然有续造之念。通理为了筹备经费,于大安九年至云居寺开坛传戒,把所得施钱约一万镪(贯)尽付门人善定,校勘刻石。至大安十年,钱已费尽,功且权止。计刻小碑4080片,佛经44帙。
  通理刻了这些石经以后,因东峰七洞已满,暂置山下。他示寂后,门人善锐和善定,以经碑未藏,或有残坏,乃共议劝募功德。至天庆七年(1117)即于云居寺西南隅,穿地为穴,把道宗所刻石经大碑180片[附注1],和通理所刻小碑4080片,佛经44帙,都埋藏于地穴之内。上造一塔,刻文为记,并把所刻经题、卷数、帙号全刻在塔上。(见志才“续秘藏石经塔记”)后人遂称这座塔为“压经塔”。
  道宗所刻180片大碑,包括23种佛经。依经录帙号顺序为:《德护长者经》(伤)、《无上依经》(女)、《浴像功德经》(慕)、《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真洁男)、《十住断结经》(莫)、《未曾有因缘经》(忘)、《菩萨璎珞经》(罔谈)、《贤劫经》(彼)、《大法炬陀罗尼经》(短靡)、《大威德陀罗尼经》(恃己)、《过去未来见在三千佛名经》(十信)、《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使)、《花手经》(可)。这些石经的卷数已见上表。兹将通理所经刻的石经列表如下:
  通理大师经手所刻石经
  据志才“石经塔记”所载,通理所刻经律论小碑4080片,佛经44帙,凡61部430卷。但依石碑拓片校勘,塔记漏载8部13卷。即“作”帙漏昙无谶译《菩萨戒本》、玄奘译《瑜伽菩萨戒本》及《菩萨戒羯磨文》各一卷。“圣”帙漏《寂调音所问经》一卷。“虚”帙漏义净译《能断金刚经颂》一卷。“堂”帙漏菩提留支译《金刚般若经论》三卷、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经论》三卷。“杜”帙漏不空译《仁王护国经》二卷。故通理所刻经数应订正为69部443卷。而所漏各经,和《随函录》对照,都是见于同帙著录的。只有最后“杜”帙于《理趣经》外加上《仁王经》二卷,为诸经录所未见。[附注2]  
  通理以后,辽代石经续刻事业并未停止。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通理的弟子善伏又开始续造,一直到保大元年(1121),其间得到辽陈国别胥的施助,共刻石经12帙一百多卷。[附注3]后来金天眷3年(1140)玄英及其弟子史君庆刻的《镌葬藏经总经题字号目录》的二十七帙中,其前十三帙石经就是天祚帝乾统至保大前后十余年间所刻的。兹略举其经名、帙号及刻造年代如下:
  [拓片三]辽天祚帝乾统七年(1107)通理大师弟子善伏刻《大方等陀罗尼经》卷一(复帙)经碑。
  六 辽刻石经保存的古德逸文
  关于古德逸著见于辽刻石经的,有智俨《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杜顺《漩澓偈》、惟劲《释花严漩澓偈》、释法藏《健拏标诃一乘修行者秘密义记》、志仙《发菩提心戒本》等。
  《一乘法界图》即《华严一乘法界图》。关于此书,大正藏(卷45)收有《华严一乘法界图》一卷,标明“新罗义湘撰”,《法界图记丛髓录》四卷,佚名,注云“高丽本”。一书的小序和《法界图》“盘诗”(体似回文,七言一句,共二百一十字),内容相同,惟前者“盘诗”210字行间附有“印道”(即横线)而后者缺。《法界图记丛髓录》卷上之一标题“《一乘法界图合诗一印》五十四角、二百一十字”与石经题目相同,而石经的“盘诗”画有“印道”,则与《法界图》同。问题是石经的序言后有“俨法师造”四字题记,而大正藏本则标“义湘撰”。高丽义天《新编诸宗教藏总录》(下略称《义天录》)卷一著录“法界图一卷,义想(湘)述”,当即此本。义湘新罗人,唐总章二年入唐,从智俨学华严,后为海东华严初祖(见宋高僧传卷四)。师弟之间,谁是此图真正的作者,值得我们进一步地研究。
  《漩澓偈》,石经标“杜顺法师作”,见录于惟劲的《释华严漩澓偈》之中。杜顺此偈,似乎久已失传,仅于《义天录》卷一所举《法界观》中附带提及。(《义天录》:“法界观一卷,旋澓颂附,法顺俗姓杜氏世称杜顺述”)据凝然《法界玄镜》介绍,此《法界观》载于法藏《发菩提心章》(亦名《华严三昧章》)。《华严三昧章》吾国久佚,日本亦不传,清末庚子(1900)冬,杨仁山居士始托日本南条文雄于高丽访得之,1917年,金陵刻经处刊行(见金陵本《华严三昧章》杨文会及徐文霨识语)。但今《华严三昧章》,缺《法界观》之文,《漩澓偈》更无论矣。关于此事,常盘大定于《支那华严宗传统论》(支那佛教的研究第一)第六章第二节曾详论之。由于辽刻石经的拓印,使我们得知华严初祖杜顺的《漩澓偈》犹存于天壤间,实一快事!《漩澓偈》原偈如下:
  若人欲识真空理,身内真如还遍外。
  情与非情共一体,
  处处皆同真法界。
  不离幻色即见空,
  即此真如含一切。
  一念照入于多劫,
  一一念劫收一切。
  于一境内一切智,
  于一智中诸境界,
  只用一念观诸境,
  一切诸境同时会。
  时处帝网现重重,
  一切智通无挂碍。”
  《释花严漩澓偈》,是南岳般舟道场比丘惟劲释。其小序云:
  夫见沧溟浩淼,积隐摩尼;巨岳穹崇,多含碧玉。适览斯偈,往复审详。篇目既与群殊,定包无边之奥义。辄伸管见,略释纲猷;冀方寸之微言,知虚空之广大。漩澓之号,定体渊深。大理与华严相应,余教傍而少证。略序标首,广意后陈。其偈(偈见前引)总有一十四句,详其义意,通一十段释之,并随段结颂,显其总意也。
  释文第一句至第四句各一颂,第五、六句合一颂,第七句一颂(以上为五言颂),第八句(七言颂)一颂,第九句(五言颂)一颂,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句(俱七言颂)各一颂。最后通颂前文八句。兹录第一句颂及最后通颂,余从略。
  颂第一句:真空不动智,凡圣本来同。
  虽为万有体,曾无起作功。
  通颂前文:尊从悲智来,文殊海一沤。
  片言通帝网,漩澓显深幽。
  一心圆顿备,十重万行周。
  无边华藏界,摄在一毛头。
  [拓片四]辽天祚帝保大元年(1121)惟和书《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羊帙)经碑。
  《义天录》卷1有“《释漩澓颂》一卷,惟劲述”,当即此偈。《宋高僧传(卷十七)后唐南岳般舟道场惟劲传》:惟劲,福州长溪人,初参雪峰,乾化中(911—914)入南岳,见法藏禅师鉴灯,顿了法界重重帝网之门,乃作五言颂五章,览者知其理事相融。劲撰有《续宝林传》、《南岳高僧传》,亦一代禅宗达士,文采可观云。今其书不传,所作《释漩澓颂》幸存于辽刻石经,铸词工妙,见理透辟,不失为宗通说通之善知识。
  《健拏标诃一乘修行者秘密义记》,略称《标诃论》(标诃一作“骠诃”)。梵语“健拏标诃”Ganda
  vyuha,译为“华严”。此书署名“大香山隐士释法藏述”。据序文说:法藏,平壤新城(今之朝鲜)人。聪明好道,远向西方学道,至于大香山,其国不种五谷,只食大。其山之下,多有众僧,冬夏安居。彼众之中,有法镜,慧镜二比丘,对房而居。法藏请为弟子,奉事经月。后辞别升香山顶,遇一婆罗门,为说十二因缘,教以缘事入理,即以筹五十四,分为五分,每分以十为所像,四方中央复以四算置间,成十二因缘。后又阐明六相十玄,总相别相之义,是有关华严教义的作品。大香山为今何地,尚难明了,或者是古代西域诸小国之一。这对于研究西域佛教和华严的人是值得注意的作品。(以土见地穴石经拓片第2550、2721诸号)
  最后,《发菩提心戒本》(拓片五)一种有“石经寺主讲律沙门志仙(辽)乾统八年十月十五日记”的题记,内容共分八段。即奉请圣贤、想陈妙供、忏悔罪恶、受三皈依戒、翻邪归正、正受菩提心戒、遣相、普皆回向等。(见地穴石经拓片第2846号)。据野上俊静“辽金之佛教”(第24页)考证,辽道宗有《华严随品赞》十卷及《发菩提心戒本》二卷(见《义天录》卷一),《随品赞》收于义天《圆宗文类》卷二,而《发菩提心戒本》今已无传。志仙所刻此戒本,或即道宗所撰亦未可知。
  [拓片五]辽天祚帝乾统八年(1108)石经寺主志仙刻《发菩提心戒》经碑。此戒本为研究辽代戒法贵重资料之一。
  七 辽刻石经的题记
  辽刻石经的书法艺术,虽不如隋唐石经之优美,但就刻经事业而言,它是比较有计划地进行的。辽刻石经的特点在于它的题记。其内容常包括有提点官吏、校勘僧人、施主姓名、刻造年月、书经人、刻石人,等等,甚至每石字数都有题记。这些题记对于研究房山辽刻石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如《续秘藏石经塔记》提到的“梁”和《四大部经记》碑末署名的“耶律佶”,都是辽代政治上重要人物而对房山石经续造事业极为热心的人。但二人在“辽史”都无传,无由知其事迹。现在从辽刻石经的题记,我们知道大安二年(1086)梁的官衔是“推忠同德功臣、崇录大夫、行刑部尚书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知枢密事、土护军安定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耶律佶的官衔是“大横幅(辽宗室显贵之称)银青崇录大夫、检校司空持节安州刺史,充本州团练使,知涿州军州事,兼管内巡检安抚屯田劝农等使,兼侍御史轻车都尉,漆水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百户(见第1洞第90号《善思童子经》及第6号《持世经》题记)这些资料的发现,足以弥补“辽史”等文献的缺遗。兴宗和道宗两代,造经的监督(提点书镌)一般是由涿州长官(知涿州军州事)负责的。而校勘石经则由辽代名僧或云居寺寺主、尚座等沙门担任。这些校经的僧侣都各有专业。有的是讲百法论沙门,有的是讲百法唯识论沙门,有的是讲上生经沙门,有的是讲律沙门,有的是持念沙门等。但在兴宗重熙时代,石经“提点书镌”的题记,只见涿州刺史的姓名,尚无僧人参与栋勘。道宗清宁以后,校勘的工作才专委沙门负责。据拓片所示,清宁间从事校勘的主要人物有:讲经沙门季香、讲经论沙门季净;大康——大安间有讲百法论沙门法明、乾统间有讲律沙门善伏;天庆间有燕京僧录善定、讲经沙门善锐,及云居寺历任寺主可成、志效、可近、志仙善灯、志慜,都和(都维那)可聿、法信、志兴尚座去息、善相、法忍、法选、可寿、志珂、季令等。这些当时著名的校经大德,多是“白带山志”(卷二)“缁释篇”所遗漏的。
  [拓片六]辽道宗大安元年(1085)张阅、耶律佶、梁颖等督造,沙门法明法式等校勘《善思童子经》卷下(食帙)第二条经碑。
  其次书经人的署名,也是辽刻石经的特色。辽代书经人的署名是从重熙末年所刻的《大宝积经》开始的。到了大安时代,特别是大安末年通理所刻的《瑜伽师地论》、《大智度论》等四千多片石经,几乎每卷都有书经人的署名。书经人的身份也是各色各样、有僧、有俗的:有殿试进士白公裕,乡贡进士王诠、刘企、乡贡律学张贞吉,燕台逸士张龙图、进士刘择庸、崔吉期,布衣张祜、宋谦等,其中写得最多的是王诠(赵遵仁《续镌成四大部经记》书者)李慎言、张龙图、僧惟和(志才《续秘藏石经塔记》书者),僧行杰等。此外见于题记者有高琮、高准、安世钦、张公廉、张慕良、郑温彦、杨忠信、顾仲宣、孟士端、宋谦、成裕、宋恕僧行省、僧运孚、僧圆规等。书法各有风格,这是研究辽代书法艺术很好的资料。同时,石经镌字的劳动人民也多留下了他们的姓名,常见的有吴永、吴世保、吴世民、吴志公、吴极、吴世景、邵师宁、邵师教、邵师近,僧法资、僧可昭、僧志嵩、僧志温、僧志同、僧志莹等数十人。这是我国工艺史上很少见到的遗留下来的记录。关于房山辽刻石经文化价值的阐明,尚有待于各方面学者的研究。本文仅就初步过目资料作一粗浅的概观,聊当介绍而己。
  一九六○年十二月八日于北京
  ①自《石经塔记》载压经塔下有道宗所刻大碑180片,其后有关文献均因之。但大碑拓片实际仅134片(包括伤女慕贞洁男谈诸帙),其余30片(包括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诸帙)均为小碑。有些同一部经的石碑(大碑),被分藏于石洞和地穴两处,可能是纳经时石洞已满,后来被埋藏于地穴的。
  ②冢本善隆博士《石经山云居专与石刻大藏经》一文所揭《通理大师所办石经目录》备考中,认为石经所缺的经名,依此可以得到弥补。
  ③《圆觉经题记》(地穴第645号):“施主故守太保令公陈国别胥。故通理大师门资、勘造经主讲律比丘善伏。石经寺三纲:都和法信,尊宿法式、志妙,尚座法忍、法渊、法端,寺主可近。提点石经录判,净行大德赐紫沙门善定。乾统七年(1107)八月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