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弘法交流>>正文内容

鉴真东渡 空海西来—南山,见证中日佛教交流盛事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高寿 春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鉴真东渡 空海西来
  —南山,见证中日佛教交流盛事
  “南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筹备处”
  高寿 春梅
  在海南三亚南山佛教文化旅游区,供奉着两尊高僧塑像:一尊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和尚,一尊是唐时来自日本的高僧空海大和尚。正是这两尊塑像,昭示着海南三亚古老的南山,见证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盛事。
  中日交流,包括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唐代,这一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高僧鉴真大和尚的东渡,日本高僧空海大和尚的西来,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一、鉴真大和尚的东渡
  鉴真,俗姓淳于,唐武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生于广陵江阳县(在今江苏扬州)。他父亲是一名虔诚的居士。14岁那年,他随父亲去大云寺参拜。一见到慈悲的佛像,他就产生了禅悦之喜,便向父亲提出要皈依佛门。被他的诚心感动了的父亲,就将他托付给自己的师父智满法师。后从道岸律师受菩萨戒,从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后来,鉴真主学南山,精通律法,名声日起。他于46岁登上戒律大师的讲座,在江淮地区讲律传戒,被仰为东南戒律宗首、“江淮化主”。在佛法戒律之外,他还广泛涉猎梵声音乐、佛寺建筑、雕塑绘画、草药医术、书法镂刻。漫长的修炼过程,造就了鉴真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超群的人格。
  鉴真55岁那年(公元742年)的一天,鉴真在扬州大明寺正为众僧讲授戒律之时,来唐朝求法的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为使佛教戒律能传入日本,与长安名僧道航、澄观、洛阳名僧德清、高句丽僧人如海,一同来扬州参访鉴真。参拜鉴真后,荣睿和普照恳切陈词:佛法传入日本虽已一百八十多年了,但是因为没有得过真传的传戒律师,结果一直不能正规地授戒,僧众都担心自己的虔诚得不到认可,所以对传戒的大德望眼欲穿。请大和尚推荐律师赴日本授戒。
  鉴真也早知日本是个与佛法有缘的国度。现在,既然佛在召唤,东渡弘法传律授戒,就是佛徒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鉴真东渡弘法授戒,所面临着的却是重重困难,叠叠风险。
  首先,要完成东渡传律授法这项宏伟事业,并非一人之力所能及,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就需要在僧侣中组织起一个团队,凝聚起一种精神,方能去破关突隘。而鉴真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僧侣内部的思想分歧。当鉴真问座下众僧“可有人愿去与佛法有缘的日本传法”之时,众僧却默然不答。一再追问之下,弟子祥彦才说:东渡日本,航路遥远,生死难卜,况且佛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大家修业还未成就。鉴真和尚毅然表态:“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在鉴真普度众生的宏愿和准备牺牲一切的精神的感召之下,有21位僧人愿意随行前往。
  要完成东渡传律授法这项宏伟事业,还需要突破官府的阻挠和世俗的偏见。当时唐朝推行是严格限制百姓渡海出国和禁止僧人私自到国外传法的政策。所以,鉴真东渡并未得到官府的批准,必须秘密地进行准备。鉴真东渡的目的也不能得到教内外的理解。
  鉴真弘法事业遭受的挫折,就有三次是来自僧侣内部与外部社会的阻力。
  第一次东渡的失败是由于僧侣内部的不睦而告官所导致的。本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是因为当时东南沿海海盗猖獗,开航的日期一时定不下来。那个高丽僧人如海,本来特别热心东渡日本。而道航觉得如海学养平庸,德行不高,不宜赴日,省出一个位置让更适合的人去。这就使如海大为恼火,如海便去官府,诬称道航等人“造船入海,与海贼连”,谎称有“五百海贼入城”,里应外合。官府便捉拿荣睿、普照、道航等人查办问罪。幸而鉴真东渡传法的真相未被泄露,所以道航矢口否认与海盗有任何勾结。人是放了,但船只和粮食都被没收了。辛苦了半年的计划就这样落空了。
  第三次东渡,越州的僧侣向官府告发,说鉴真赴日是受荣睿引诱,只要处置荣睿,即可打消鉴真赴日的念头。于是山阴县尉逮捕了荣睿,还要递送进京。鉴真出面解释,疏通官府,以诚化解了这种由不理解而引起恶化的事端,荣睿以有病的名义获得假释。
  第四次东渡同样是由于僧人告官而失败。这一次,鉴真先让法进带几个人去福州准备,自己带着三十多人假称向天台山国清寺供奉,从明州出发,准备到达天台后,再秘密到福州出海。可是,当他们走到黄岩的禅林寺,一群官差追来,把鉴真等人扣留起来。原来,留在扬州的鉴真弟子灵祐,不忍心师父把老命搭进东渡之中,便联合当地各寺院的执事僧人告官阻拦。事后灵佑站在鉴真房前忏悔60天,才得到鉴真的谅解。
  除了僧俗人为的阻挠,东渡所面对的最大困难,是那万里沧海凶险的风涛。当时的鉴真他们,既缺乏远洋航海的设备,又无相关的经验,却去同飓风暴雨、惊涛骇浪、洋流暗礁搏斗,艰难险阻,可想而知。正是大海的狂涛巨浪,造成了损失惨重的第二次东渡失败和漂流到海南三亚的第五次失败。
  鉴真第二次东渡时,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他梦想着在日本建造庄严的寺院,把佛法慈雨遍洒在异国的土地,于是就出巨资买了一条军用船,还招募了85名巧匠,其中有画师、绣工、玉器匠、木匠,还有精通雕刻、镌碑的。他把要用的东西都尽量带上了,其中有宝像一铺,金泥像一尊,六扇佛菩萨障子一具,金字《华严经》一部,金字《大品经》一部,金字《大集经》一部,金字《大涅槃经》一部 ,杂经论章疏一百部,螺钿经函50个,道场幡120面,玉环手幡8面,铜瓶20只,华毡24领,袈裟1000领,褊衫1000对,麻靴30双,僧帽30顶,坐具1000床,麝香20剂,沉香、甲香、栈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零陵香、青木香、熏陆香共600余斤,等等,一应俱全。天宝二年十二月,他们悄悄地出发了。不想刚出长江口,便遇上飓风,滔天的巨浪把船打坏了。落水的人影在浪间挣扎,货物经箱在海上飘浮。时值隆冬,天寒风急。大家在江滩上,泡在齐腰深的潮水里,一夜下来,个个冻得几乎说不出话来。等到第二天,风浪稍为平静些,船夫们赶紧把船修好,又继续开航。由于风向不定,他们只好走走停停。一个多月后,船在舟山海面触礁。鉴真他们死里逃生,登上一个荒岛。但船还是让风浪卷走了。船上的经卷、佛像、佛具、香料、药品和大批粮食,全都被大海吞没了。心血又白费了。有些僧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鉴真便安慰说:“龙王贪欲太盛,他卷了咱们的经书去,就此弃恶从善亦未可知呢,或许下回就会给咱们方便了。”鉴真始终用佛的精神激励自己,用佛的精神感召大家。真正做到了佛菩萨 的“大无畏”、“大精进”。他们在荒岛上没吃没喝,坚持了三天三夜后被人救起。
  东渡计划的连连失败,使荣睿感到传法的前景渺茫。但他知道,只要鉴真的决心没变,东渡就有希望。当他们见到鉴真时,鉴真笑着说:“海水把我心里存的杂念都淘空了,除了东渡日本的决心!”
  天宝七年(748)春,荣睿和普照从同安郡来扬州,年已60岁的鉴真仍然满怀信心。他们重新开始做东渡的准备,造船备物,与前无异。扬州僧俗,一再受到鉴真的启发与感动,发心随行的,有祥彦、神仓、光演、顿悟、道祖、如高、德清、日悟、思托等12人,连同荣睿、普照共14人,水手18人,还有其他愿意相随的,共35人。6月27日从扬州出发,开始了第五次东渡。
  船向东航行,沿江而下,出了长江口,在越州三塔山停留一个多月,然后驶到舟山群岛附近的暑风山。又停留一个多月,到10月中旬,船从暑风山启航,扬帆东驶。尔时,忽遇狂风恶浪,帆船失去了控制,只能随风漂荡。舟中积存的物资和淡水耗尽了,每日只能以少许生米充饥,实在难以下咽。眼看就陷入了绝境。
  而就在这时,强劲的东北风把这批落难的尊贵客人一路吹送到了一个鲜花盛开,四季常青的地方。上岸一打听,才知道已经漂流到海南岛的最南端——天涯海角的南山了。鉴真慧眼识南山,赞叹这里是一块吉祥宝地,便逗留于此,建寺设坛,讲经传法,并为当地带来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 “南山别院”、“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后人为了纪念这一不畏惧艰难、舍命弘法的大和尚,就在南山塑起一尊鉴真像。
  天宝九年(750),东渡宏愿坚贞不渝的鉴真谢绝了岭南僧人的盛情挽留,决意重返扬州。
  中日兩国有很多鉴真研究者与中日关系史专家认为, 鉴真就是在这次归途中双目失明了。
  但是, 对于鉴真双目失明的说法,著名历史学家陈垣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鉴真和尚到日本后,晚年曾失明则或有之,谓鉴真和尚未到日本前已失明, 则殊不可信”(陈垣《鉴真和尚失明事质疑》《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因为,鉴真失明一事,《宋高僧传·鉴真传》等书都没有任何记载,仅据日本人真人元开所撰写的《唐大和尚东征传》上的一句话作为孤证,论据并不充足。鉴真在日本,校正数百万言的经论而一字不差,对一个盲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据陈智超介绍,日本正仓院中现在保存着一张《鉴真书状》,据說是鉴真的借书条。借书条上的书法为唐人风格。值得注意的是,书法字迹端正整齐,并有涂改重写的地方,而且位置竟完全与原字相合,這是一个盲人所做不到的(陈智超《跋鉴真和尚失明事质疑及致廖世功 (叙畴) 函》《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4期)。
  在这里,笔者也对鉴真双目失明的说法提出质疑。因为这种说法所提供的那些导致双目失明的原因,与鉴真这样的得道高僧的精神境界完全不相符合。这些说法,有意无意地,或者有形无形地把鉴真“凡夫化”了。因为所提到的引起鉴真双目失明的原因,往往涉及荣睿病死,鉴真悲痛得数日不进滴水;与普照分手,鉴真痛惜悲戚;祥彦病逝,鉴真抚体悲呼。还有什么遭受暑热瘴气,毒火攻心,等等。而这些说法显然是“以凡夫之心,度高僧之腹”,所作出的分析结论,与得道高僧所修炼而成的精神境界相去甚远。因为鉴真作为虔诚的有着多年修行功夫的佛教徒,深知五蕴皆空,生死不二,对人的生死必然会有一种非常超脱的看法,怎么会因为生离死别而悲痛得数日不进滴水、痛惜悲戚、抚体悲呼、以致于毒火攻心、双目失明呢?而我们从前几次的失败之后所看到的那个表现出乐观精进、深信有佛菩萨保佑的百折不回的精神的鉴真,怎么会在第五次失败后表现出那样的一种不堪打击的沮丧情绪呢?
  日本学者田中块堂和安藤更生认为,《唐大和尚东征传》所說的“眼光暗昧”,是指鉴真患有老年性白内障,而不是双目失明,倒是有可能更为接近事实的真相。
  老年性白内障无法遮蔽点燃在鉴真心中的那一盏长明不熄佛灯。有了这灿烂的佛灯高照,就必定能够制服那惊涛骇浪,照亮东渡的万里沧溟!
  第六次东渡的机会终于来了。天宝12年(753年)农历10月15日,日本国遣唐使藤原清河,副使大伴右麿和吉备真备,以及留学中国多年已任中国秘书监兼卫尉卿的阿倍仲麻吕,来到扬州拜访鉴真。他们告诉鉴真,日本遣唐使正式向唐玄宗奏请让鉴真到日本传戒,但被玄宗拒绝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请鉴真自己决定是否随遣唐使的船只东渡日本。此时鉴真已有66岁高龄,但是他渡海传法的初衷不改,欣然答应随遣唐使的船只去日本。经过一番安排,鉴真和尚终于在10月19日离开了扬州,踏上了第六次东渡的航程。这次随鉴真同行的有弟子思托等14人,还有尼僧智首等3人,以及扬州的潘仙童、西域人安如宝、越南人善听等几位居士。11年前从京城长安来邀请鉴真渡日的日本留学僧普照,这时也闻讯赶来,乘上了这批船,总共24人。携带的物品除各种佛像、菩萨像、舍利、经卷、律典、幡幢之外,还有各种金、玉器皿、饰物、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王羲之、王献之等著名书法家的字帖等。12月20日,鉴真所乘之船到达鹿儿岛秋目浦,正式踏上了日本国土,鉴真12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次年2月4日,鉴真经过日本太宰府、大阪而到达了当时日本的首都奈良。所到之处,都受到隆重欢迎和热情招待。日本天皇下诏慰劳,并授予鉴真传灯大法师之位,宣布“自今已后,授戒传律,一任和尚。” 同年4月,鉴真初于东大寺卢舍那殿前立戒坛,登坛为日本圣武上皇、光明太后、孝谦天皇等授菩萨戒。不久又为沙弥澄修等400多人授戒。已受过戒的日僧灵福等80多人也纷纷舍旧戒,重新从鉴真受戒。日本佛教开始有了戒律。
  鉴真在日本传戒、建寺、讲学、行医,生活了十个春秋,76岁时,示寂于他建造的唐招提寺。
  这就是鉴真谱写出的为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不惜一切代价、顽强拼搏的光辉篇章。
  海南三亚的南山,也因见证了鉴真东渡弘法这一伟大壮举,而被永载史册。
  从鉴真东渡弘扬佛法、传授戒律、构筑中日佛教文化交流金桥的光辉业绩的历史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两头热”才能促其成功。鉴真决意东渡弘法,固然与他自身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毅力去实践佛的教导的自觉性分不开,但是日本僧人那种执著精诚的求法精神,更使鉴真传法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几次东渡失败之后,鉴真就曾大发感慨:“牢狱之灾,风涛之险,颠沛流离之苦,也不能让荣睿、普照灰心。只为传法,便能如此坚忍,日本真是与佛有缘!这让老衲如何改弦更张呢?”每一次失败之后,都是日本荣睿、普照等首先找到鉴真商讨而重启东渡的。第六次东渡更是在日本国遣唐使和副使亲自登门邀请而成行的。
  根据近代日本人研究,从公元630年到894年的二百多年间,日本共遣唐使19次,顺利抵达的仅8次,其余11次都在路途中遇难而失败,成功率还不到一半。
  日本民族自古以来所具有的那种善于当学生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而空海西来求法所突显的也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
  二、空海大和尚的西来
  在迎接过伟大的鉴真大法师光临的半个世纪之后,公元804年的秋天,南山又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日本弘法大师空海大和尚。
  空海,日本光仁天皇宝龟五年(我国唐德宗之大历九年,公元774年)六月十五日出生于赞岐国多度郡,也就是现在的日本香川县。俗姓佐伯,小字贵物。他15岁跟舅舅学《论语》、《孝经》和史书,18岁进京入大学明经科,学《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等。十九岁时,遇到一名僧侣,给了他一套《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读后即为佛法所折服。他在所著的《三教指归》中论及儒、释、道三教的优劣,认为三教皆是圣人所说,信奉其中任何一教也不违背忠孝之道,但比较而言,唯有宣说善恶报应和解说涅槃之道的佛教最为优越,而在佛教中,只有主张成佛理论的大乘最值得崇奉。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就放弃了已经读了一年的大学,决定出家,加入到山林修行的行列。20岁投到石渊寺勤操的门下出家,受沙弥十戒七十二威仪,名教海,后改如空。两年后于东大寺受具足戒,再改名空海。他在佛前发愿:吾从佛法,常寻其要。三乘五乘十二部经,心神有疑,未能决择。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愿垂加祐,示我不二。他广读佛经,精修佛法。当他在大和久米寺读到从唐朝传入的《大日经》时,对经中的很多咒语、印契等密教表述方法和教义不理解,请教周围的名师,也得不到满意的解答。于是他就立志要入唐求法。
  日延历二十三年夏五月(公元804年),空海与最澄两位法师,随同遣唐使金紫光禄大夫藤原贺能渡海西来赴唐求法。四艘帆船行驶在海面上。但海洋气象莫测,飓风掀起的狂涛骇浪,令大家措手不及。漫天盖地而来的滔天巨浪,瘫痪了船只的航行能力。这时,空海紧抱木柱,任由风浪拍击。他想到自己过去苦修时,也曾历经重重艰险,耐尽煎熬,只要稍具定力,这点风浪算不了什么。他相信,在未达成上天交付的使命之前,上天是不会让他死的。这时,另外的船或被大浪打翻,或不知去向。而空海所乘的船还能在风浪中挣扎。或许是空海的真诚精神感动了菩萨,在一股东北风的吹送下,他们漂流到了海南三亚的南山。当地有传说,是在南山显灵的观音菩萨指点迷津,扭转风向,把他们平安护送到适宜登陆的海岸,辗转于12月到达长安。
  关于空海登陆的具体地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个未解之迷。日本学者、真言宗信徒一直在寻找空海入唐的轨迹。他们根据史籍记载中的“赤岸”到中国寻找。在东北的海边找到三个赤岸,但是证据不足。直到1984年,在中国学者的帮助下,日本方面才正式确定,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边的赤岸村,是当年空海大师入唐求法的第一个漂着点。
  这里的所谓“第一个漂着点”,很可能有不实之处,因为研究者并没有把海南三亚南山所塑立的古老的空海大师圣像置于自己的研究视野之中。如果他们注意到这一古迹,那么,结论可能就会是另外的一个样子了。既然海浪可以把向东北行驶的鉴真漂送到海南的南山,海浪把向西南行驶的空海漂送到海南的南山,就是毫不奇怪的事情了。三亚南山,左丘右岭环抱,山脚下的海面,碧波荡漾,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避风良港。失去航向的船只被漂流到这里,也就不是很难理解的事情了。
  他自来中国后,遍访各地高僧,后在青龙寺拜惠果和尚为师,受密宗嫡传,接受了“遍照金刚”的密号,成为正统密教第八代传人。惠果赠给空海《金刚顶经》等密教典籍、密教图像曼茶罗以及各种法器等,对空海说:“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不久,惠果去世。空海将求得的经书,用马从长安驮到寒山寺,可谓一路颠簸。然后从寒山寺水运到日本国。
  空海可说是满载而归,带回唐朝新译佛经142部247卷;梵字真言赞等42部44卷,论疏等32部170卷;佛菩萨图像曼茶罗和密教祖师画像10幅以及法器、佛舍利等物,还带回一批诗文字帖。后人在他从中国学成回国之后踏上日本最西面的那个小岛上建立了一座庙,庙里留有一块空海法师亲笔手书的石碑,上面刻有四个大字:“虚往实归”。意为空手而去,满载而归。这四个字反映了空海高僧当时的心态,也是当时中日文化交流的鲜明写照。
  空海在日本宣传真言宗,发展信徒。在传教的同时他也致力于传播中国的其他文化。他善长诗文、书画。他依据六朝、隋唐许多诗论撰写《文镜秘府论》6卷,论诗文的声韵格律,引证广博,对研究六朝、隋唐诗文很有参考价值。
  空海还仿照唐朝县乡办学的做法,在平安设立“综艺种智院”,招请僧俗教师讲授佛教及其他典籍,规定无论道俗贵贱,都可以入学受教。这对后世日本发展平民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对日本文化作出突出贡献的空海,就被日本人民视为自己民族的圣人。
  海南三亚南山的空海大和尚圣像,不仅标志着南山见证了这位日本圣人西来求法的光辉事迹,也标示着南山佛缘深厚,佛法智慧无边。
  三、新世纪佛教文化交流的盛会
  因为永彪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史册的鉴真东渡和空海西来这两大盛事都与海南三亚南山结缘,便使南山成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因缘殊胜的佛教圣地。上承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之源头,下接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之长河,南山正在成为佛教文化交流的圣地。
  唐朝时期的日本天皇曾作一偈:“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空海,东渡西来,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伟大业绩永彪史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化看似柔弱,实则坚强,很多物质的东西经过沧桑岁月早已灰飞烟灭,但文化却保留下来,如涓涓细流滋润万物。
  从隋唐开始的中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直至明清乃至近现代仍在进行。日本派到明朝的使者几乎全是禅僧,他们在完成出使任务外,还从事佛教和其它文化艺术的交流。明清之际,有临济宗高僧隐元隆琦应请赴日传法,在临济、曹洞二宗之外创立了黄檗宗,同时也将明清文化介绍到日本。近代以后,日本借鉴西方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佛教取得众多成果。这些成果也陆续传到中国,对中国的佛教乃至人文科学的研究产生较大影响(杨曾文:《纪念中日佛教文化交流1400周年》,《中国民族报》2007年05月22日)。
  悠久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充分说明,对话交流带来的是齐荣共进;佛教文化的交流带来的是和睦与和平。因为佛教博大精深的教理中,蕴涵着的最基本的取向就是破除贪嗔痴这人类的邪恶三毒,导向和敬安乐的极乐净土。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开展世界性的佛教文化交流活动,使佛法中存在着的维护世界和平、救济人类的永恒真理进一步的深入人心,在全世界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以形成真正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新世纪,海南三亚南山以特殊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佛教渊缘,又一次搭建起了一个广泛联系境内外佛教界的宽广平台。2005年4月23日,在三亚举行了“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佛教界的高僧大德、领袖人物会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谋求大同,以对话求理解,以共识求团结,以包容求统一。会议通过了《三亚共识》,倡议成立“世界佛教论坛”。佛历2549年3月16日(公元2005年4月24日),观音菩萨化身之一准提菩萨诞辰,来自世界各地的108位高僧大德共同主法,500位大和尚、数万名信众参加了盛况空前的南山108米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这一世纪盛会,开启了“世界佛教论坛”的序幕。2006年4月13至16日,由三亚“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所确定的“第一届世界论坛”在浙江杭州、舟山成功举行,昭示着佛教文化对人类贡献的新开端。今后,“世界佛教论坛”还将在无锡、西安、三亚轮回举行。
  鉴真的东渡,空海的西来,与佛教文化有着深厚渊源的三亚,必将为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作出新的贡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