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古佛像
佛像是人类文化艺术与智慧愿心的最高成就,二千多年来,默默的存在于文明的古迹中。
祂!象征佛陀的庄严法相,无声说法来启示古往今来的人们,朝向苦灭的解脱正道。(图)
佛教艺术自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融合了我国儒家、道家和传统艺术文化思想,进而创造出中国美术史上辉煌的成就,所以世界各大博物馆皆有典藏我国佛教文物。(图)佛教雕刻虽为宗教文物,它却超越种族、信仰、年龄的界限。任何人以沉静的心,都可以观赏到艺术、文化之美,也可观照法相之美。希望透过这次特展及演讲,将使广大的观众,能目睹佛教精美的艺术文化和宗教义理精神,是一趟有人文艺术智慧的心灵飨宴。
无佛像时期:
早期的佛教艺术,没有直接用人物造型来表现佛陀的形象,出现有菩提树、法轮、佛塔、足印和莲花等(图),这时期学者们称为无佛像时期,所以佛教不是偶像的宗教。(图)
佛像的诞生:
约公元1世纪前后,才出现佛像。佛像不是偶像、不是神像、也不是人像,是庄严法相。
犍陀罗地区:出现受希腊文化艺术影响的佛像。(图)
秣菟罗地区:创造出印度本土文化艺术的佛像。(图)
佛像有什么功能?
有弘法上的功能(图):佛像“以相表法”,象征佛宝。在佛像前做早晚课、法会仪式和讲经说法等。
有修行上的功能(图):瞻仰佛像,如同亲见最尊敬的佛陀,忆念佛陀的教法和戒律,增长修行的功德。
有文化资产的功能(图):祂所蕴涵的悠久历史、丰富的文化、精美的艺术,是全世界共同文化资产。
创造佛像的精神:
创造佛像是布施和修行功德,自古以来艺术家对宗教的虔诚,以最优美的艺术雕刻手法来表现佛陀,以示对佛陀无上的崇敬、仰慕。使佛像散发出一种永恒的光辉。(图)
若您误解佛像是偶像、迷信或工匠,您将很难欣赏到佛像之美。
欣赏古佛像从“心”开始
1.宁静心:(图)首先我们可以先从外在形象来欣赏,在面对佛像时,我们自然为其优美的艺术所吸引,心会慢慢沉淀,产生宁静心情。
2.融入心:(图)融入佛像的历史、人文背景,会增广我们见闻,丰富常识。因认识作品可超越时空和古佛像对话,这时心情会更安详、愉悦。
3.欢喜心:(图)以欢喜心欣赏佛像,会感觉佛像流露出笔墨难以形容的沉定、慈祥、庄严的神韵,使人倍感亲切,产生欢喜赞叹崇敬之心。
4.感恩心:(图)若以宗教精神来观佛时,会有“见佛如面佛”的心境,如同瞻仰最尊敬的佛陀,使人心无妄念,生起清净心、感恩心。
欣赏佛像之美好处?
丰富人文常识:(图)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艺术精美,欣赏世界级的优美人文艺术,是最好的终身学习。
身心健康美丽:(图)学习佛菩萨的威仪、气质、微笑。心平安祥愉悦,从心美化带来健康美丽的身心。
增长智慧福德:(图)瞻仰佛像时,忆念佛陀,闻思修佛陀教法,增长戒定慧,智慧福德自然增长。
图像的名称与形象:
佛:(图)是佛陀的简称,意为“智者”或“觉悟者”,是对彻底觉悟佛法真理的人的尊称。佛的形相,通常具备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佛像的服饰:上身内穿僧袛支(内衣),下身穿裙衣,外面著袈裟。佛像的神情宁静端祥,相好庄严,如同出家修行的圆满觉者像。
菩萨:(图)是菩提萨埵的简称,意为“觉有情”,是指发愿以智慧上求无上佛道,以慈悲下化众生,勤修诸波罗密,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圣者。中国的菩萨像兼具“女相男身”的优雅气质,菩萨面容端祥秀丽,姿仪端庄高雅,神韵慈祥温静,呈现在家雍容华贵、亲切温馨的法相之美。
罗汉:(图)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在中国寺院中常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历代佛像艺术之美
北魏(386~534)拓跋氏是鲜卑游牧民族,于公元398年迁都平城(大同),当时平城是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中心(图)。北魏各帝王贵族崇信佛教,佛教弘法事业蓬勃发展。北朝重禅修、开窟造像。北魏佛像受印度犍陀罗影响,脸形丰圆,杏眼大耳,颈粗宽肩,著袒右肩袈裟,身躯饱满雄伟,神情庄严崇高,反映出北魏游牧民族粗爌、雄健的气度。(图)
东魏(534~550)迁都邺城(河北临漳县),大批洛阳僧尼随之东移。造像主要有山东青州、河北地区佛寺造像。东魏帝王与贵族都尊信佛教,盛行造像。佛像面容清秀,穿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纹舒展流畅,流露出“秀骨清像”飘逸的文人气质。(图)
北齐(550~577)各皇帝笃信佛教,大力支持佛教事业,尤其在山东、河北地区佛寺盛行造像。北齐佛像面容圆润端祥,身躯匀称优雅,袈裟简洁贴身(如曹衣出水),造像神情宁静禅悦。(图)
北周(557~581)君主护持佛教,但在武帝建德二年(573)发布禁毁佛、道二教,使佛教严重破坏。史称第二次法难。北周佛像脸形丰圆,身体饱满,袈裟厚重,神情敦厚庄严。(图)
隋代(581~618)隋文帝于581年建立隋代,并推广佛教,到处建立佛寺,造像盛况空前。隋代佛像造形以丰腴敦实,典雅端庄,自然写实为特质,衣纹简练规整。(图)
唐代 (618~907)帝王多佛道并重。直到唐武宗 (八四二年)的灭佛事件,才真正让佛教的发展遭遇到空前的浩劫。唐代造像趋向于形神兼备的完美表现,艺术家充分掌握圆熟的写实性技法,以丰腴为美为特质,佛像面容圆满端祥,身躯雄健饱满,神情庄严而慈祥。(图)
宋代(960~1279)佛教深入民间发展,此时的佛教寺院之中,以观世音菩萨及罗汉像最为流行。宋代佛像面容丰圆适中,神情端祥,延续传统庄严造型。菩萨的面容椭圆秀美,姿态优雅自在,造像减低了宗教的气氛,却更善于表达亲切的人性审美雅趣。(图)
元明清时期,佛教艺术渐入衰微,并融入藏式佛教美术,使佛教艺术更走向世俗化的生活中。
(图)观赏佛像艺术是件赏心悦目之雅事,也是一种修行,能在信仰中增进美学,在美学中增进信仰。古佛像虽为宗教文物,它却超越种族、信仰、年龄的界限。任何人以沉静的心,都可以观赏到艺术、文化之美,也可观照到佛像中的佛法之美。(图)只要我们有真诚、喜悦的心,能正确的了解佛像,不仅是对美学的欣赏及历史文化的肯定,也必能被其高雅、安祥、慈悲之美所薰陶净化,体会生命更深一层的感动与法喜自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