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谈谈宗教哲学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单纯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谈谈宗教哲学
  作者: 单纯
  宗教哲学是西方学术领域中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它既是哲学的基础性学科,同时也逐渐地被认为是宗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就目前来看,这门学科在国内尚无全面的介绍和讨论。本文拟就其所涉及的问题和争论的要点作一简略评述。
  一、宗教哲学的定义
  宗教哲学可以简略定义为:一门对于宗教现象及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学问。这里所谓的“哲学思考”,更主要地是从方法或方法论意义上讲的,意指:争论、分析、辩证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
  其实,在诸多英文“宗教哲学”或“宗教哲学导论”的论著里,有关“宗教哲学”的定义都被有意识地回避了。因为在西方学术传统中,“宗教哲学”实际包含两种相反的内容:一是以宗教的立场借鉴哲学的方法思考宗教问题;一是以哲学的立场和方法思考宗教问题。这两种内涵的差异导致的研究倾向和结论肯定大不相同。所以,在定义“宗教哲学”时,既要涉及到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大量的对于传统宗教问题的肯定,也要涉及到不断出现的对于宗教问题的质疑和否定。两者对于同一问题的立场如此大相径庭,以至我们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共同之处加以定义,即宗教问题与哲学方法。至于它们之间在立场和结论上的不同,我们只能暂时“存而不论”了。
  另就传统的西方宗教哲学内容来看,其中有相当大的部分都是从宗教的立场出发借鉴哲学的方法以获得宗教所需的肯定性结论,而站在哲学的立场以哲学的方法对传统的宗教问题提出挑战则出现较晚,其主要意义是标明了宗教哲学的发展趋势。
  二、宗教哲学中基本的宗教问题
  无论从哪一种立场来研究宗教问题,其方法论都是哲学的,所以也都是宗教哲学的内容。同样,无论是哪一派宗教哲学家,其涉及的宗教问题基本上是一样的。具体地讲,就是对宗教问题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在宗教所宣称是基本真理的概念或命题方面。体现在有神论系统中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传统里的基本问题是: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本质和上帝的活动(包括各种宗教奇迹)、罪恶、魔鬼、信仰及死后的生命等。这是西方宗教传统的主脉:它们都认定上帝是具有人格的、灵体相分的、永恒的、自由的、无所不能的、无所不知的,是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是人类服从和信仰的对象。宗教哲学则是要对上帝以及与之相关的信仰问题以哲学的思考方式提问,即信仰是否有理性基础?西方宗教传统中的上帝如何证明?怎样理解全善的上帝与世界上罪恶及苦难并存的事实?我们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谈论上帝?根据这些宗教哲学问题的特点,英国宗教哲学家希克(JohnHick)指出,宗教哲学虽然是对宗教的哲学思考,但这种哲学思考不是对宗教进行泛泛的思考,而是集中在特定宗教传统中的特定问题上。这些特定问题包括:“分析上帝、神圣、救赎、崇拜、创世、牺牲、永生等概念,与日常生活、科学发现、伦理、艺术想像性表述相比较,以弄清宗教所表述的那些问题的性质。”(《宗教哲学》)这就是说,宗教哲学中的宗教问题固然是集中在某些宗教传统中的重要概念上的,但在对其进行哲学思考时还要注意选择与之对应的世俗问题作为参照系,这样才能显示出宗教问题的特殊性。
  在宗教哲学中,对于这些宗教概念或命题的思考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其一,人类在其宗教活动中所形成的崇拜对象或信仰客体是否在逻辑上严谨?其二,这类崇拜对象或信仰客体是否真的存在?当然,这里所说的宗教问题都是就西方有神论的宗教传统讲的,体现在其他系统,如无神论的和神秘主义的宗教传统中的问题就没有足够的表述。随着全球化和各宗教之间接触的增多,其他文化系统中的宗教问题现在也逐渐地被补充进西方宗教哲学的内容中来,所涉及的宗教问题多少包含了婆罗门教及印度教的“梵”与中国儒教的“天命”等。三、宗教哲学中的宗教立场
  尽管宗教哲学是以哲学方法思考宗教问题,但是立场和动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反映了神学家和哲学家的立场差异。神学家的立场就是维护宗教教义的立场,即有神论的立场。
  神学家认为,上帝的概念是所有一神教信仰中的基本概念,它的存在是可以通过“理性”来证明的。上帝的特征就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永恒不变、刀枪不入、无所不在、博爱慈善。传统的西方宗教哲学的主要著作都是以讨论有神论的宗教问题为核心的。有神论的宗教传统认为,宗教所宣称的真理可以分为两类:靠人类自然理性认识的真理和靠神秘的体验或启示所认识的真理。根据阿奎那的理论,关于上帝存在和其他神性特征是可以靠自然理性认识的;但基督教传统中的“三位一体”(Trinity)与“道成肉身”(Incarna鄄tion)等概念是不能靠自然理性证明的,只能靠上帝对人类的神显或启示。有神论者对于“上帝启示”的方式也有不同的理解,或认为“神启”产生于宗教体验,或认为“神启”体现在有灵感的宗教领袖的传教中,或认为体现于宗教经文里,或认为来自于特定教会的传统。
  四、宗教哲学中的哲学立场
  方法上的共同性显然不能区别出宗教哲学中的另外一种倾向,那就是哲学的倾向。在思考宗教哲学中最基本的宗教问题时,哲学家的立场首先是他们有更大的参照系,以使他们可以从超越的观点来客观地运用哲学方法,加深对宗教所宣称的真理问题的理解。他们先把自己放在理性主义者的位置上,而不是信仰主义者的位置上开始思考或论证问题。下面的问题就反映了哲学立场的基本特点。
  比如,对于宗教问题的哲学反思中最著名的提问是,“上帝能否制造一块他自己举不起的石头?”无论答案如何,总有一件事是上帝做不了的:要么是制造不出这样的石头,要么是举不起这块自己所制造的石头。其结论是上帝并非无所不能,这就与宗教所宣称的上帝是“万能”的观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哲学家就是这样地条分缕析,以加深对宗教概念的理解。
  又比如,关于上帝概念的逻辑严密性,哲学家还有类似的问题:按宗教自己的命题说,“上帝是永恒不变的、无所不知的”。可是从哲学家的立场看,这两个命题又陷入了自相矛盾。如果上帝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意味着他自己的思想内部也不发生变化;“无所不知”则意味着知道一切真理而不可能为谬误所欺瞒。如果上帝“无所不知”,上帝就当知道今天是星期二而不是星期三;但是过了一天,上帝又知道并相信那日子是星期三而不是星期二了。这就是说,上帝知道时间的变化因而信念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信念的变化当然就是他自己思想内部的变化,而这个变化就否定了上帝是永恒不变的命题。这两个命题在逻辑上的矛盾在于:如果上帝是无所不知的,那他就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
  从哲学家的立场看,宗教中最核心的概念———上帝的问题,必须经过辨名析理,才能确立他自身的权威。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否定上帝存在,进而否定宗教命题的合理性。也就是说在“宗教哲学”这个概念中,即便不包含直接对宗教的否定,也预示着宗教与哲学关系中的哲学化倾向。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学者认为,“宗教哲学”这个概念本身就有逻辑问题:“宗教”是指人们信以为真的安身立命的信念,“哲学”是指人们对于信念产生的疑问并以客观立场推论这些信念的可信性。哲学充其量只能当做思考宗教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立场,因为它只能从方法上对宗教自以为是真理的解释提出挑战(罗宾?勒?波德温:《为无神论辩护》)。这样的思考确实涉及到了宗教与哲学的基本立场难于调和的问题———宗教的本质或特点是“信”,哲学的本质或特点是“思”。然而,从“人是万物之灵长”这个生物学的基本立场出发,“灵长”的“灵”就“灵”在“思”上,所以,“信”与“思”虽难以调和,但“思”对“信”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