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亮:继承佛教优良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
杨亮:继承佛教优良传统 构建和谐社会
杨亮
佛教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佛教的生命实践积极入世。佛教传入中国,特别是隋唐以后,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意义。
一、 爱国爱教的传统
佛教向来讲“出家不忘爱国,修行不忘济世”,玄奘西行求法的历史壮举,六世班禅维护祖国统一的浩然正气,激励了无数爱国志士。弘一法师“念佛不忘爱国,爱国不忘念佛”的名言,是爱国与爱教相统一的最生动的表述。佛教倡导“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讲“知恩报恩”,四恩就是佛祖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报四恩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爱国爱教。佛教的爱国爱教思想对于维护国家利益和祖国统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 崇尚和谐的传统
佛教讲缘起,就是指一切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有原因和条件的,一因不能生果,世间万物都处在多种因果相续相连的关系之中,都息息相关。也就是说,每一事物、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价值,万事万物都是一种和合共生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佛教主张“自他不二”,就是从缘起法则观察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每个人的生存都有赖于他人和社会,人与人互相依存,密切关联。佛教主张一种最广大的平等观,佛教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主张强弱、富贫、大小、上下互相之间应该理解、谅解、宽容,彼此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建立互信与合作。这种和合共生、自他不二的主张对于今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关系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 注重环保的传统
佛教基于“依正不二”的观点,主张人与生存环境和谐相处。“依正”二字乃“依报”、“正报”的略称。“正报”指众生乃至诸佛,即生命主体;“依报”指生命主体所依赖的国土,即生存环境。依正不二,是佛教中诸不二法门中特别重要的一门。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生命主体与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同一体性。这是佛教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立场。由此出发,佛教对生存环境十分爱护,主张草木无情皆有性,应像爱护有情众生一样加以爱护。因此,中国佛教素有育林护山、绿化环境的优良传统,至今尚可见寺院多是林木扶疏、景色宜人。发扬佛教注重环保的思想,对今天改变环境恶化、生态失衡难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 慈悲济世的传统
佛教讲“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无量寿经》),“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把一切众生都视为父母,主张普施一种无条件的广大的爱。受中国传统文化人文主义的影响,中国佛教特别主张一种积极入世的精神,主张现世与来世的统一,而且更注重现世的努力,造福社会。中国的佛教非常强调自利利他、自度度人。佛教认为,佛法原来就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应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因此中国海峡两岸的佛教界都不约而同的提倡建立“人间佛教”的理念和实践,极大地丰富了佛教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建立人间净土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尽管角度不同,但却有着一致的目标和追求,可以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佛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孕育形成的优良传统,有着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品质。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佛教应该也能够倾听社会的呼唤,紧跟时代的步伐,弘扬、丰富、发展优良传统,为构建社会和谐做出独特的贡献。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