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挖掘五台山文化内涵 构建区域性特色学科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挖掘五台山文化内涵 构建区域性特色学科
  五台山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大智文殊道场,千余年来业已形成自身绵延不绝的文化气脉与兼容并包的文化生态,富有十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无论对信众还是对游客,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五台山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始终散发着奇异而诱人的文化魅力。近年来,当地政府皆把五台山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龙头加以重点建设,但文化挖掘的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五台山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对五台山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全方位的整理研究并为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已成为摆在当地的一个突出课题。
  忻州师范学院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所在地——忻州市目前唯一的一所本科师范类院校,开展五台山文化研究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利”优势和其它便利条件,同时也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早在专升本之初,学院就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专门成立了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把五台山文化研究作为本院富有地域特色的龙头学科与特色学科加以重点建设,在政策、编制、人员、经费等诸方面不断加大倾斜支持的力度,将以五台山为龙头的科研工作纳入了学院“十·五”、“十一·五”规划与每年的工作要点中,设立了专项科研经费,以优惠政策从外地招聘了宗教学、佛学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从内部调配了外语人才充实到五台山文化研究的队伍中来,并安排一位院长助理专门分管此项工作,同时还聘请了30余位海内外知名专家作为兼职研究员,使学院的五台山文化研究得以顺利起步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年11月,山西省为有效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又依托我院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成立了省级高层次研究机构“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聘请我国著名佛学专家、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楼宇烈教授担任中心名誉主任,聘请原忻州师专校长、山西省五台山研究会副会长董杰英教授为中心主任;同时,忻州市在推进“文化强市”的过程中,也与我院共建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专设“五台山书院”,并且在我院联合举行了“两大中心”授牌仪式。省委常委、省委原宣传部长申维辰及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活动。这种“三位一体、两府互动、院地联通、合署办公”的新型研究体制不但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整合各种优势研究资源,而且也使我院的五台山文化研究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结合得更加紧密,使学术研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形成新的学术生产力。
  近年来,我们围绕五台山学科建设和为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智力服务这个中心课题进行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为五台山发展的重新定位和经济转型提供了可行性论证,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改革开放后,五台山重新焕发了生机,以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月”带动旅游经济的整体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原有定位的特色感与个性化明显不足,原有体制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也日益暴露,连续举办了十四年的“国际旅游月”愈来愈难以为继。有鉴于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开始酝酿五台山发展的重新定位和经济转型,省委领导申维辰专门批示让我们立即对此进行可行性研究,并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经过与政、教、学三界的反复讨论研究,遍纳群言,集思广益,我们在较短时间内起草出了《五台山佛教艺术大展可行性论证报告》,突出了五台山作为佛教圣地的佛教文化与佛教艺术特色,并相应设计了可供操作的体制载体与活动载体,还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对此进行了定量分析与预期效益评估。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省里专门在我院召开了该报告论证会,申维辰同志率省、地、县、区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方案经修改后由忻州市与景区政府正式投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另外,我们还应邀参与了五台山新规划的制订、修改以及申报世界“双遗产”等项工作,在其中发挥了自身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二是为五台山构建富有自身特色的现代文殊启智文化提供了学术蓝本,奠定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每当导游向来宾介绍五台山是文殊道场、而文殊是佛教中智慧第一的菩萨这些常识时,许多人总要接着问:文殊究竟有哪些智慧?这些智慧对现代人还有何意义和价值?导游往往在此“卡壳”,陷入尴尬。这个问题可说是教内外的盲区和空白点,急需作出各个层面的学术回答。
  作为汉藏佛教徒公认的大智文殊道场,文殊智慧可以说是五台山最突出的佛教文化精华和最鲜明的人文标识,是五台山最具魅力和最有价值的精神软件。解读文殊智慧是挖掘五台山佛教文化内涵的关键所在,是打开五台山佛教文化宝库的一把钥匙,是开展五台山文化研究的首要机枢。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及跨学科方法,系统研究开发文殊智慧并对其实现创造性、现代性的传承转换,对于提高五台山的人文品位,增加五台山的旅游魅力,提升五台山的文化价值以及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前年,由峨眉山发起,其余三座佛教名山参加,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成立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并发表了大会宣言,开始共同致力于构建各山具有自身特色的文殊智慧文化、普贤文化、观音文化和地藏文化。文殊智慧哲学的构建是五台山文殊智慧文化得以形成的最基础的理论工程,是文殊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义理前提。文殊智慧哲学的发露,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驱散笼罩在佛教名山上空的神秘主义的迷雾,使人们不是在迷信中祈求护佑,而是在智慧中得到感悟,从内心中获得拯救和解脱的力量,从而使佛教名山之游由“烧香拜佛、见庙磕头”变为真正的“心中的朝圣”,这才是文殊智慧所要修成的正果。
  为此,我们将“文殊智慧的哲学内涵及其现代转型”确立为“特色中的特色”、“重点中的重点”加以阶段性的研究和开发。其中,肖黎民《五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文殊智慧中的人文精神》、《不可言说的言说》等论文在《光明日报·学术版》等报刊连续发表,被国家级综合性权威选刊《新华文摘》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选摘、索引并被国内“光明网”、“新浪网”、“国学网”、“综合文化信息网”、“中国佛教信息网”等近20余家大型门户网站与专业研究网站转载和引用,有的被国立台湾大学数位图书馆与博物馆收藏;《五台山文化的现代意义》获山西省社科联百部篇工程一等奖。佛学专著《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填补了目前海内外在文殊智慧哲学性、现代性研究方面的空白,被认为是文殊智慧现代转型研究方面的开山奠基之作,由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并在各地发行,现已行销日本、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世界佛教文化圈”,并被北京相关专业文化交流机构列为“佛教总书目重点畅销书目”,凤凰网·佛学书店、香港文星图书公司、台湾博客来书籍馆、日本北九州中国书店等也将此列为“特别推介书目”,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肖黎民主编的《文殊元典》、《文殊智慧现代学派》等也将陆续出版。今年4月,肖黎民应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先生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长老的邀请,出席了由近40个国家代表参加的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国际多边宗教会议,也是中国着力打造的最有代表性的世界佛教文化交流平台。肖黎民提交的论文《文殊智慧中的和谐原理》获论坛征文“精进奖”,山西获此奖项的还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长老。该文已被编入论坛文集,由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并作为主要文件下发给了出席论坛的世界代表;另一篇论文《文殊智慧中的禅学意蕴》也被选中,应邀参加即将举行的另一个禅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关于文殊智慧现代转型的研究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省委领导申维辰及其他文化强省领导组的负责同志在全省八大中心主任会议上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多次刊登与播报相关新闻与信息;忻州电视台特邀肖黎民为全体采编人员作了专场学术讲座;忻州电台录制了地方文化专题,由肖黎民主讲《五台山文化》与《文殊智慧》;《忻州日报》、《五台山》月刊、《五台山报》也专门开辟“黎民讲文殊智慧”等专栏,目前已发表文殊智慧研究方面的文章近20篇,并将肖黎民聘任为《五台山》杂志社副理事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政府、五台山佛教协会也特邀肖黎民上山讲文殊智慧现代转型专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学术咨询。由此引动触发,目前忻州市与五台山已将文殊智慧的产业开发列入了议事日程。
  三是为五台山提升文化品位、恢复名山地位搭建了国际交流平台,扩大了学术影响,增强了文化认同。
  2004年8月,作为“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的六大版块之一,我们成功主办了“五台山首届佛教文化与艺术国际论坛”。来自海内外的30余位顶级学者应邀参加论坛并作了精彩发言。王志连副院长代表学院讲了话。这次论坛在思想的碰撞与学术的交流中产生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最新成果,我们也由此搭建起了五台山文化研究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同时,我们还出版了《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丛书》六种,其它几种如《五台山文化新论》、《海内外学者纵论五台山文化》、《五台山域外文献的翻译与研究》、《五台山总貌》、《图说五台山》等也将在条件成熟时陆续出版。
  另外,我们承担了省委宣传部与中国社科院发起组织的“长治杯建设文化强省课题竞赛”指定课题《五台山佛教艺术史略》一书。初稿已于去年如期完成并提交,即将由省统一出版;还承担了山西省社科院组织的《山西省历史文化丛书》之一《辽金元时期的山西佛教》的编写,其中,五台山的内容占有较大篇幅。
  所内团队中,副所长冀培然的五台山域外文献的翻译与研究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国内的五台山文化研究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参照。所编译发表的论文已被国立台湾大学数位图书馆与博物馆收藏,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同时组织、参与了省、院相关课题研究;董杰英、冯大北、常峥嵘、景天星撰写并发表了五台山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如《重新认识五台山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五台山文化》、《试论五台山文化》、《为往圣继绝学》等;另外,许多兼职研究人员也共同参与了相关课题研究,出版了《五台山旅游资源开发》、《五台山诗歌总集》等书籍。
  近年来,我们在《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开辟了《五台山文化研究》专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各期所发论文几乎全部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索引。薛泽瑞博士在公开发表的一篇总论全国地方学报的文章中,对该专栏的特色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些学术努力都为挖掘五台山的文化内涵、扩大五台山的文化影响、增加海内外对五台山的文化认同发挥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为此,有人说我们的五台山文化研究为五台山的建设和发展作了义务免费的“学术广告”和“文化广告”。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