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五台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孙 岩 王 君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五台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孙 岩 王 君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12)
  摘 要:从佛教圣地五台山的自身环境现状出发,根据生态旅游的内在要求,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五台山的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提出五台山生态旅游应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努力构建草地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以及地质地貌生态旅游。
  关键词:五台山;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Q1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176(2005)02—0037—04
  自从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保会议上提出生态旅游一词后,立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响应。生态旅游作为解决环境保护和旅游发展这对矛盾的一种旅游方式,得到了各国政府和游客的青睐,其平均增长率达20%—25%,是科学旅游、绿色旅游、自然旅游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而宗教生态旅游将具体宗教景区的生态开发、旅游研究与可持续发展融合为一,必将成为未来生态旅游的主导内容。五台山是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居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假日经济的启动,五台山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成为人们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修身、养性的必选之地。宗教文化与自然生态资源结合,发展宗教生态旅游,是佛国五台山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一、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原因分析
  宗教景区生态优美,环境保护良好,尤以佛教圣地为最:“清凉佛国”五台山、“仙城佛国”九华山、“海天佛国”普陀山、“天下秀”峨嵋山,另有鸡足山、千山、天台山、天童山、佛光山、梵净山等,确实是“天下名’山僧占多”。道教四大名山(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武当山)同样是郁郁葱葱,风光秀丽,环境雅致。
  宗教景区的这种依山分布,一方面与宗教教义所追求的出世修炼、返朴归真相关联,如道教认为高山是神仙居所,是修真长寿的理想境地,佛教的禅修同样要求在幽静和安宁的山林里进行;另一方面,历史上的意识形态要求宗教远离政治中心和现实生活,如明朝的神宗曾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下诏:“仙佛原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解官自便去,勿以儒术并进,以惑人心。”这必然导致宗教人士向往山林,筑址山林了。
  再从风水观来看,寺庙选址多符合理想的风水模式,如宁波天童寺,位于太白山的山间盆地里,只有两侧有一豁口与外界相连,这里土厚水丰,植被茂密,另有竹木以聚气,“万工池”以阴地脉,两公里长的“深径回松”走廊达到隔离和捍域的效果。这种理想风水模式在其他寺观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换言之,中国理想风水模式,恰恰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而宗教景区就是其中一个特例。
  通过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分析可以发现,凡是自然生态保护较好的地区必然有寺观,其结果之一是,许多生态旅游线路中包含有宗教景点。而近一半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含有宗教景观,这还不包括名胜区中不占重要景观的那些零星宗教景点,这反映出宗教景区与风景区的紧密结合。
  二、宗教旅游的生态表现
  宗教旅游的生态表现,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旅游客体提供的优美环境和神圣肃穆的氛围,旅游主体的虔敬心理和主动接受。
  1、宗教旅游景区提供了一个优美生态和良性环境。
  如上文所述,从宗教景区的状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宗教景区拥有一个优美雅致的自然环境。除此之外,多数景区还有意识地设立一些人工环境,引导旅游者的环境意识和进行环境保护,如绝大多数的寺庙都设置放生池,提醒游客不要滥杀生灵,维护生态平衡。台湾法鼓山佛教徒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口号,拒用一次性餐具,不用化学清洁剂,垃圾分类,认养流浪动物,提倡“无污染饮食”,资源回收,净滩,净山,植树,省水,厨余堆肥等。这种生态良好的环境,成为旅游者环保意识觉醒和环保行动的奠基石。
  2、宗教景区的肃穆氛围易于向游客进行环保教育和观点改造。
  仪式理论专家Tnmet V.(1969)为这种特定的宗教氛围取了一个专名“communitas”,有人译为“社场”。在宗教景区这种特定的氛围里,旅游者已经改变了常人的身份,进入到“仪式身份”中来。这时的他们,许多不利于环境发展的习惯都得以控制,比如他们不会随地吐痰,不会乱丢垃圾,也不会抽烟,更不会大声喧哗,这些“文明”举止都是这一特定宗教景区的产物。此时的他们,特别易于进行环保引导,如建议他们敬献鲜花代替焚香化纸,这在厦门南普陀寺已收到较好效果;又如建议他们“惜福”,不浪费资源,养成物尽其用,节约资源的习惯,又如倡导素食,这些都易于为信众们所吸纳和接受。
  3、宗教教义的宣传,有利于人们理智地看待物质欲望,净化心灵,保持环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与别的宗教相比,佛教的生态观与持续发展社会的价值观最为接近,它包括佛教的自然观、生命观和理想观。佛教认为“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主张无情有性,珍爱自然,重视自然物的价值和尊严。有学者认为,世道轮回学说对东方人保护生命起过很大作用。佛教倡导众生平等、生命轮回,强调不杀生,要敬畏生命。佛教的理想生态是西方净土极乐世界,那里秩序井然,有丰富的优质水、树木、鲜花、鸟类、空气、和风、花雨和音乐。
  通过这些教义的宣传,引导游客从观念上净化自身,重新审视物欲,达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再认识,因为归根到底,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宗教在其中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诚如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所言:“作为价值观念的源泉及监护人,宗教在向持续发展社会过渡中,应起到重要的作用。”英国经济学家E.F.Schumacher在此基础上提出佛教经济学的新学问,其主旨是朴素与非暴力,它打破对财富的迷恋和渴望舒适的心理,以较低的消费获得高度的满足,使人们的生活不感到巨大压力与紧张,真正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可持续发展。
  三、五台山环境概况
  五台山位于东经113。29’-------- 113.44’,北纬38。50’------39。05’,因有东、南、西、北、中五个如垒似台的山顶而得名。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该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东缘,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夏短而凉爽,冬长而严寒,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在山顶年平均温度—2℃,无霜期72天左右,年降雨量近960毫米,是山西省降雨量最多的地区,尤其以7—8月份,平均气温15—20℃。五台山“五峰耸立”,山峦叠嶂,“夏季多雨湿润”,被誉为清凉胜境,是理想的避暑场所。
  五台山因山峦叠嶂,垂直高差大,决定了它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和气候的多样性,由此形成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出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五台山是国家颁布的森林公园,这里有奇峰、怪石、清泉、碧池、苍松、翠柏、“祥云”、“灵光”;有山地草甸、森林、古老的地质结构和多种多样的地貌类型;有“千年冰”、“万年雪”及清澈的河水;还有各种奇花异卉、天然名贵药物等,被誉为“北国高山自然公园”。加上五台山历史悠久,至今保存着唐代以来历代寺庙建筑近50处(台内),文物众多,尤其是佛教文化源远流长,无愧为古代艺术宝库。旅游中心区——台怀镇,佛寺名刹,规模宏大,佛教文化灿烂多彩,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誉满海内外。五台山草地面积广阔,山地草甸总面积为84391公顷,山地草甸生态系统是华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和相对稳定的典型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类型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为亚高山草甸、山地五花草甸、常绿针叶林及林间草甸、夏绿阔叶林草灌丛、旱牛灌木草丛,野生牧草有300至400种,其中优良牧草就有100多种,成为华北地区的绿色宝库。五台山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点、景群丰富。
  四、五台山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五台山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被开发利用:
  1、草地生态旅游资源。每年6—8月是五台山旅游的黄金季节,也正是牧草生长的旺盛季节,五台山绿草如茵,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群山似盖亡五光十色的锦缎。其中海拔2470米的南台,台顶及山腰有各种鲜花异草,红、黄、蓝、白、紫各色花卉竞相开放,好似天然地毯,被称之为“锦绣峰”是典型五花草甸最美丽的景色,可组织开展观花、观叶、观草甸的专项旅游以及开展高山植物花卉的科普性游览。
  2、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目前全国有4000多个国有林场,相当部分开办了森林旅游业务,成为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高的绿色产业。与其他景点相比,森林具有多种独特的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森林作为绿色调温箱,冬暖夏凉,夏季平均温度比森林外低5℃,成为避暑胜地;消毒杀菌:多数树木能通过气孔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增加氧气含量;隔音消音:森林能吸收声音,降低噪音,消除人们疲劳。
  3、地质地貌生态旅游资源。五台山区广泛发育前寒武系变质地层。由于地层齐全,发育良好,已成为全国前寒武系地层对比的标准地区。五台山区在中外地质学者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自1871年德国人李希霍芬首次考察,至今近130年,有许多课题仍无定论,吸引着中外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结合五台山风景区的开发,利用典型的地质剖面、地质构造,组织地质观察路线和观察点,对丰富风景区景观和游览内容,是十分有价值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也可提高旅游者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为旅游者提供可资借鉴和启迪的良好旅游生态:
  1、在宗教景区制作环保内容的标识牌,提醒旅游者检讨自己平时那些对环境有害的个人行为,如随便吐痰、丢垃圾等。
  2、借助宗教教义来宣传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环保意识要加强,并能够以身作则。
  4、 举办一些旅游者参与的环保讲座或活动,如植树、废品回收等。
  5、组织旅游线路时,应尽量将自然景点与宗教景点交叉设计,这样既丰富游览内容,又便于导游人员的直观教育:人类在自然界中留下的痕迹越深,对自然景观的破坏也就越大。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及生态系统和维系生态环境的特定区域。按照国际生态旅游协会(Ec。tourism Society)的定义,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系当地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引下,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因此,在自然保护区内开展的旅游活动不能与城市园林公园的开放相提并论,它必须受到时间、空间的制约,是一种在遵循生态系统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限度的封闭性的旅游活动,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中,应做到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保护。
  生态旅游以各种生态景观(包括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景观的天然性,它与其他景观相比有不可比拟的自然、真实、完善和神秘性,能把消费者带到一种特定时空意蕴的情景中。五台山生态旅游景点具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在开发时,禁止搞破坏性建筑,尽可能保持自然的原始风貌,若旅游区旅馆饭店太多,市场太闹,有休闲之地,无休闲之心,或环境脏乱,污染严重,或大兴土木,搞人造景点,破坏原有景观,都是不可取的。在开发生态景点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意不能牺牲对生态的保护,要适当地控制游人规模,以防止草地生态系统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生态旅游景点的永续利用。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