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情操
宗教情操 李绍裘(宏昭)
台湾新闻报导:印顺导师,2005年六月四日上午十点零七分,因为心脏衰竭,在花莲慈济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法友闻讯相告,戚戚然多有不舍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或可说是“宗教情操”的表现罢。高寿的印公导师 ,一生应作可作,差不多都已完成。百岁之身躯,老弱病残,虽身患而心不患,毕竟是世间无可奈何之苦。导师舍此业报五蕴身,为众生、为正法,继续下一期之因缘生灭,这是我们佛弟子觉得敬佩欣叹的。自己虽然学未有成,有幸从导师著作中得以一窥佛法之门径。如今导师已去,愿藉此因缘,略述对“宗教情操”的体味,以为追思。
“宗教情操”的定义,一般人或认为是心态上对自宗信仰的热诚,实践上则共守宗教仪轨及积极弘扬本宗的优越。例如:印度教徒日日以花果香火供奉神祗,祈求诸天,消灾免业,赐福延寿。犹太教徒坚信本身族裔为造物主之选民,遵守十诫,不忘节日,祈愿重返耶和华之乐园。天主教徒虔信基督、天主及圣母,祈求保佑;向神父忏悔告解,更布施积福,愿生天堂。基督徒勤读圣经祈祷,求上帝庇荫,广设奋兴布道大会,劝人皈信于主。回教徒每天五次,面向西方,五体投地,降伏于真主,愿归极乐。
观乎很多佛教徒,早晚课诵,烧香洒净,供花供食,赶经赴忏,礼拜塑像,祈福请愿,持咒念佛,更有以金银财货供养上师,恳求灌顶,不正如同其他宗教之种种仪轨?大兴土木,建庙立塔,印刷结缘书,劝人素食,派送电子念诵机,弘扬净土,不也是宗教热诚之表现?
然而宗教热诚,不免起副作用,容易受人利用。其严重者,历史上之宗教战争,如欧洲十字军东征、中国的黄巾起义及太平天国;近代东欧及中东战争,都不无宗教狂热的成份。
导师鼓励学众,曾书数语云:“以念诵忏悔,培养宗教情操,安立于闻思经教慧学中,不求速成,以待时节因缘”。导师这句话,在【教制教典与教学】p.153 一书中说得更详细,节录如下:
有些热心的佛徒们,为了佛法能够深入民间,提倡一些最简单的道理,最简单的修持;或者利用歌唱、幻灯,这自然是引导信佛的大好方便!但从远大处著想,要使社会人士对于佛法有真确的信解,要摄受现代的知识人士,那么单凭这些通俗的说教,是不能达成佛教中兴的目的。必须依上面所说的集体修学──戒、定、慧中心的修学法,造就高深的僧才,才能成功。
以现代说:佛法之自修、化他,虚大师的以闻思经教的慧学为中心,不能不说是正确的。过去大陆的佛教已成过去,现实又因人力、物力关系,不能理想的培养弘法人才。但大家能认清这一发生佛教大力量的根本办法,到底是有益的。
如注意“信心坚强”,“戒行清净”,以念诵、忏悔等来培养宗教情操,而将自己安立于僧团中,安立于闻思经教的慧学中,不求速成,以待时节因缘,才是现在佛教无办法中的办法。
导师提出以念诵、忏悔来培养宗教情操,有人据此鼓吹大家努力专修念经拜忏,如细看导师原文,这未免本末倒置,而且有些误会了。导师其实是鼓励学子坚固信戒,以念诵忏悔等为初步方便。况且念诵忏悔,是指忆持经论,念念不忘佛陀之遗教,勇于改过,忏悔种种因贪嗔痴而发之不慎意念言行。这当然不同那些最简单的大好方便:手执念珠,口中喃喃,或身披法衣,敲钟叩头等仅有外相之仪轨。正修念诵忏悔之余,更进一步,是从研读经教、闻法思维,加深慧学,这即非不立文字而空谈心性可得。兼且,不急求速成,就是不贪婪追求神通及妄图有违因缘法则之顿悟见性、即身成佛等等。
何以导师形容佛教为处于无办法之中?中华佛教久衰,把梵我外道之迷信、邪说、恶习都当为佛教正统。这些过去中国大陆病入膏肓的佛教,本应该当为过时之糟粕,但可惜到今时今日他仍兴旺如故。教团中僧才人力不足,财力物力又不用于正途,无可奈何,故说无办法。按导师之本怀,无办法中的办法,不外是回归戒定慧三学而矣。一线生机,若为广说,即是八正道之申张。
“宗教情操”当然有信仰在其中。然而佛弟子的宗教情操,应有别于其他宗教。什么才算是佛教的宗教情操?佛教徒信仰三宝。但这信仰必须对三宝有正确认知。导师云:“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依正见而起正信,乃能引发正行而向于佛道。自利利人,护持正法。”
“正见”是八正道的起步,是戒定慧三学中的慧学。八正道之修行,有依世间八正道或依出世间八正道之不同层面。世间正见,仅深信善恶因果业报,有前世后世,有凡夫与圣人的存在。而出世间正见,更须深彻了解四谛、十二因缘、缘起中道。若未得正见,则对三宝之认识模糊,说不上深信。
何谓佛法僧三宝?“诸佛皆出人间,终不在天上成佛也”,佛是证得无上遍正觉,度众生出离于无明爱结久病之大医师。法是诸有为、无为等法之缘起中道轨则,对治贪嗔痴三毒之良药。僧是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有修有证之在家或出家圣者,是佛在世及佛灭后凡夫众生之模范,堪为看病之护士。这才是佛弟子值得皈依的三宝。
佛子依缘起正见,正信三宝而起正志(正思维),目标确定,有两条路径可抉择:倘非决心修离欲出世间法,取证涅槃灭谛,则必发愿行菩萨道,修端正法求人间褔慧,趣向成佛之道。依戒(正语、正业、正命)而修定,依定(正精进、正念、正定)而修如实观、发真慧。这八支正道,互相展转增上。由于修学戒定慧,烦恼必然日渐微弱。由于贪嗔痴三毒不断净除,轻松自在亦日渐增强。推己及人,自利利他,自然发心护持正法。
杂阿含经中之“四不坏净”,是指对“佛、法、僧、戒”产生坚决不疑的清净信念。这是从修行八正道为因,戒定慧潜移默化而来的果。虽说互相为缘,一些人却倒果为因,力倡以信为先,忽略了信智均衡的要求,有违修行五根五力之原则。是故导师强调:“深信三宝,应从正见中来”。
自利而利他,或从利他而自利,即于无我、无我所、无所得,胜解渐进。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顾名知义,当然并非形式外相。佛教本来不甚计较宗教仪式,唯著重自净其意,不离三学。我们不妨好好地思惟,八支正道之中,有那一支是修习宗教仪轨的?五戒十善之中,那一项是教我们如何向塑像顶礼的?佛灭之后有五百多年,佛弟子尚能保持无相之佛陀法身。末期佛法,打著八万四千法门之种种方便为借口,神佛不分,执著诸般戒禁,日趋下流,也只能叹息无办法了。经中佛陀指出:“八正道是古仙人道”。解脱、成佛,唯此一途,并无其他,那里来八万四千法门?
修持三学,深观缘起,发自内识而于身口意流露之宗教情操,就是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佛弟子于实践八正道有所体会,得到心患减轻的好处而深信三宝,感激敬仰之情,其实从此而来。譬如久病沉痾的患者,经医生护士药物之治疗,日渐康复,感恩之心情亦油然而生。是故佛门大德舍寿之后,众弟子依依不舍的心情,是可理解的。但应有别于徒具外相而无戒定慧之宗教感情。
导师出版的著作中,另有三处提过“宗教情操”,而其中两处与佛陀之大般涅槃有关。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p. 43 ~ p. 44
高寿八十的释迦Sakya佛,在拘尸那Kusinagara的娑罗双树下入涅槃,这是佛教的大事。记录佛入涅槃的,如‘大般涅槃经’、‘长阿含游行经’、‘杂事’的‘大涅槃譬喻’、‘增壹阿含经’等。这些,虽不等于当时的事实,但却是最古老的传说。佛的般涅槃parinirvana,是究竟的、圆满的解脱;也许唯有无著无碍的虚空,勉强的可以形容。
从众苦的毕竟解脱来说,应该是了无遗憾的。然在一般佛弟子心目中,这是永别了!为自己,为众生,为了佛法的延续,一种纯洁的宗教情操,涌现于佛弟子的心中。佛法──人世间的光明,怎样才能延续?佛的遗体,又应该怎样处理?这是佛入涅槃所引起的急待解决的大事。
【如来藏之研究】 p. 21
如来已经涅槃了,尽管信仰归依,而不能见佛,这是多么令人失望的事!要求见佛的宗教情操,是可以理解出来的。
如‘中论’卷四(大正三0?三四下)说: “是故经中说: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见苦集灭道”。 ‘佛藏经’引经说:“若人见法,是为见我(佛)”。见缘起就能见法,见法就是见佛,是引经的。
现存的‘中阿含经’说:“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中论’所引的,可能是别部所诵的‘中阿含经’说。
释迦佛,七佛,都是观缘起pratitya-samutpada而成佛的,那末佛弟子如能观缘起而证入,不是与佛同证,而见佛之所以为佛吗?
佛陀灭后,弟子怀念大师,心焉向往见佛。本来佛法所宗,唯独体见缘起才真能见佛,非雕造塑像恭敬礼拜可得。凡夫俗子,心中恋恋不舍或哀伤的情怀,用通俗的方便以释怀,自不能过分苛责。庸俗的宗教热情,不免导至幻想玄虚,夸张传说,与事实不符。其标榜自宗优越者,与其说他高推圣境,而实在是贬低三宝之真正功德。
近者,导师才舍报,新闻立刻流传一些玄谈空话,令有识导师思想者,读之不免愕然。例如中国时报【2005/06/05/花莲】报导:佛学泰斗、法门巨将印顺长老,四日上午十点零七分,因心脏衰竭于花莲慈济医院圆寂,享年一百岁。印顺长老一生撰书七百余万字。他住院睡梦中,不忘道: “不是这样,不是那样,一切法皆空”的中观思想,是他最后法语。…云云。
导师生平强调的是一切如实,绝不故弄玄虚,莫测高深,那里会说出这种荒谬无稽之怪谈?幸好台湾有如理能干之弟子,见报后马上要求更正,澄清印公从不打哑谜,查实并无留此无明法语。再者,导师乃菩萨道行者,不图急证涅槃,而报章新闻都登载印公“圆寂”云云。由此可见,导师身边亦不免有些弟子,在宗教情感影响之下,热衷于表扬老师之优越而夸大其辞。有志护法之佛弟子,须时刻提防正法受损,这就有赖培植真切的宗教情操。导师在【我之宗教观】 p.43曾说:
但世间法难得圆满,他缺少一种应有的东西,即没有真切的宗教情操,宗教世界的为人热情!
导师往生了,身受法乳之恩,能不心生感激而欣悦?只字数言,聊表对导师忆念的情怀。但愿四众佛弟子皆于生灭过程中,有真切的宗教情操,世世能为学侣,深观缘起法,勤修戒定慧,自度度他。
如导师说:“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佛弟子:李绍裘(宏昭) Franz Li
写于加拿大多伦多
2005年七月十九日订正
。。。。。。。。。。。。。。。。。。。。。。。。。。。。。。。。。。。。。。
(本会讯附注:感谢李绍裘(宏昭)师兄投稿,以表其对导师不舍之心。李师兄居加拿大学佛多年,热心弘法护教,对常被误解的佛事与虚妄不实之报道,每为文大声疾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