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与佛学融通的对话》
关于《科学与佛学融通的对话》
1999年到2002年几年,在求真实的思路指导下,讨论只限于感觉和意识,范围越来越窄。我知道感觉之外还有很多问题,但一是那些离可直观的真实远,只能猜测建模,不能得出直接的认识,而且会和外道纠缠不清,等等顾虑限制了向外探索。这个时候开始了《关于科学与佛学融通的对话》。
对话的缘起是明心斋主人编辑了一本《佛学与科学》文章汇编。这个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收集了当时能够找到的所有关于佛学与科学的文章,挑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汇编成集,而且在书末附了收集到的文章目录。他在出书时说是我们两人合编的,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我只是一直知道他的工作,经常和他做这方面讨论,并提出过一些意见建议,书中也收了两篇我的文章。书由北京宗教文化研究所出版流通,我在2002年柏林寺夏令营的时候征得净慧法师同意向营员结缘赠送了几百本。
夏令营回来后我自己认真通读了全书,发现其中几篇文章的观点和我非常接近,最突出的是陈兵的一篇《佛学与科学融通之省思》,与是把以前的写的一些零星东西找出来,加上从陈兵等人文章中提炼出的一些思想,整理成一篇几千字的文章,给明兄看。由此引发了将近半年的对话。
明兄对我的很多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我又对他的反对意见回应……。很快发现我们的交锋实际上代表了佛教内两种不同思想倾向,近百年来两者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话过很多次,双方都有重量级人物,也都有无数普通支持者,双方都提出过很多论点,只是没有系统整理过。于是我们决定以对话的形式对有关思想进行系统整理,争取把相关问题的论点都收集整理起来。
从2002年8、9月到2003年1月19日之间,在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以电子邮件往返的形式写下了近十万字的对话。内容涉及了“佛学与科学融通”的各个方面,基本上当时能够收集到和想到的观点都在对话中有反映。除了读书和自己思考,我们还把写出来的内容放到“科学与佛学”“网海莲舟”等论坛上,很多网友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们也把他们的观点收入到对话中,比如静风网友有很大一段文字直接收到了对话中。由于收集之广、思考挖掘之深和论坛讨论的广泛深入,当时估计这项工作做完后,未来10年之内不会过时。现在已经过去了四年多,甚至没有看到过象我们这样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尝试。看来,如果我们不继续推动,再过十几年也未必有更系统深入的工作出现。
2003年1月19日,我把修改稿发给明兄。因为要去参加春节期间的一个法会他没有马上回复,经过春节和法会,回来后他已经不想继续了。于是对话在那一天突然终止。博客上发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不同颜色的和加下划线的文字,这都是当时最新修改的内容。还有很多地方明显看到刚列出题目,等待进一步充实完善。都可以看出当时结束的很突然。后来我多次想把对话进行下去,明兄无意继续。后来开始写《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对话的事也就一直拖下来了。
对话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应不应该、需不需要、必不必须做佛学与科学的融通。涉及的观点包括几个层面,首先,在是否应该做融通工作方面有不应融通论、不必融通论和必须融通论;即便应该做乃至必须做还有个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又有不能融通论、反“不能融通论”和能融通论;即便应该做也可能成功还有谁来做和什么时候做的问题,又有先实证后融通论、不必先实证后融通论、不应要求先实证在融通论、融通优先论、修行为主论等等;即便应该做、可能成功、也允许融通优先,还有个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又有料简为主论和融通为主论。
此外还对如何融通做了讨论,包括融通工作范围界定、融通的路线和内容等等。由于讨论的中断,这些内容没有来得及展开,否则这方面会有很大篇幅深入的探讨。
另外,从这些讨论中还引申出了很多深层次的认识分歧,有理性与超理性、正信与净信、信与行、什么是佛法真正的兴盛与与发展等问题,还有修行与弘法、大乘与一乘、三大阿僧祗劫与一生成就、一门深入与广学多闻等等,有的展开深入讨论,有的由于时间关系还没来得及展开。
和明兄的对话虽然没有最终写完,但这一轮对话在我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有重大意义。前面说过,当时由于多种原因,我一直没有深入讨论关于外部世界模型的问题。经过这一轮对话,我对各种反对“佛学与科学融通”的意见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也都一一给以回应。总的感觉是这些反对意见虽然很多都有道理,但没有强到不能做融通工作的程度,只要在工作中注意就可以了。
2003年10月左右,我开始写《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讨论外部世界模型的问题。开始只想把《量子力学与唯了别学》中关于科学规律起源的一段思想充实起来,讨论更详细一些,结果越写越多,一直到今天,写出三四十万字还没完。这篇文章成了我的科学与佛学融通思想的实践。我在对话中提出科学与佛学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鸿沟,二者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以至于无法明确指出二者的差异到底在哪。融通与料简是同一个问题,必须先把鸿沟填平,然后才能在合适的地方立起界碑,把佛教与各种非佛教思想区别开。在《略论唯识学的世界观》中,我建立了一个填平鸿沟的世界模型序列,从科学模型开始,经过规律不绝对的生活世界模型、带深层结构的世界模型、多世界模型、主客感应模型等等,最后到达唯识学模型。唯识学模型可以解释前面的一切模型,而前面模型无法解释后面的模型。这项工作还在继续,大框架已经基本稳定,最后完成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工作量。最近半年多别的事很忙,不知还要拖多久。
世界观问题讨论完后还要讨论超越世界观的问题。严格的说甚至唯识学的世界模型都不是很纯粹的佛教思想,佛教的核心思想是超越世界观的。这方面现在只有一些片段的思想,有的是以前写文章时想到的,有的是在论坛讨论中想到的。没有时间系统整理,有些比较好的片段也会逐渐放到博客上。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2007年3月11日星期日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