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传统与现代佛像”研讨会记要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编辑部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传统与现代佛像”研讨会记要
  本社编辑部
  本社与京华艺术中心合办的「第一届当代佛像创作展暨越南古佛像展」,自揭幕以来,人潮不断,佳评如涌。为配合此次展出,本社又邀请参展作家於京华艺术中心擧行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传统与现代佛像一,主题之下并分三个子题:
  (1)传统佛像的特色
  (2)佛像在今日生活中所占的地位
  (3)如何创造当代佛像新风貌
  六月三日上午十时,研讨会在该艺术中心附设的茶艺馆正式揭幕,会场布置典雅洁净,由陈清香教授主持,与会人士包括李松林、董梦梅、沈以正、林保尧、邱忠均、杨惠南、吴武夫、王耀庭、刘耕谷、陈汉清、吴永猛、许坤曾、连宝猜、谢毓文、陈燕兴、颜娟英、林隆达、王德昌等,若干媒体机构记者及来宾三十余位,济济一堂,盛况空前。
  会议开始,首先由陈教授引言,欢迎并感谢各位艺术家的参与协助,使得展览会得以成功,并希望就「传统与现代佛像的创作」提供创作的心路历程,以便相互切磋琢磨,共同为当代佛像新风貌而努力。
  各位艺术家发言踊跃,年龄居长的李松林老先生首先发言,他认为传统佛像具有多样相貌,随著雕刻者的手艺而有不同,必须把握住每尊佛像的精神内涵,才能创出完美的佛像来。
  董梦梅教授认为传统佛像以庄严慈悲为最大的依归,佛像有一定的仪轨,当代人创作佛像不能违背这个仪轨,若以传统的手法、流利的线条,更能把握住佛像的庄严圆满,是故熟悉传统的手法是很重要的。
  沈以正教授表示,在创作过程中,愈深入传统愈觉不足,他觉得唐人画佛像有很高的标准,他从唐画中得到启示,对於画传统海湏很有心得,因此他赞成先由传统入手,然後再能创新便更佳。他认为要有接受他人异於自己的艺术眼光,例如印度佛像衣纹薄,犹如裸体,在中国虽不能接受,但也有印度式的美感。
  从事版画创作的邱忠均先生,皈依佛门十五年来,一直致力於将浩瀚的佛学,以版画方式具体的表现出来,他的画风受到日本版画大师栋方志功作品的启示。他认为佛像不止是供人膜拜,也可以以纯欣赏的角度去对待它,佛像只要是庄严、慈悲便是上品。
  吴永猛教授认为,佛教艺术创作最大的目标是弘扬佛法,因此佛像由他处进入自己的所在地,称之为“请」,而非「买」,那便表示内心的虔敬。一般的佛像虽然很难离开传统的理念,但若有虔诚心,体认新的审美观,运用新的素材,佛像一样能创新。
  刘耕谷先生先以欣赏的心情来画佛像,感到不能完全尽意,因佛像原是供人膜拜的,因此应具有宗教的清净庄严。就外貌而言,在传统与突破传统之间,必需要一个重要的平衡点。
  陈汉清先生认为真善就是美,要创作佛像的美,尤其应具备情操灵性,要「观照」本心本性,不只注重佛像的外表,尤能见到自己的本心。
  谢毓文先生提到,无论古今,佛像的创作,必须代表三个特性:①庄严性,即代表宗教的内涵;②艺术性,即符合审美的理念;③历史性。
  陈燕兴先生认为,佛像就是心相。《金刚经》提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心既不可得,相也非绝对的,是故佛像的美是个人主观意识的表现。
  连宝猜女士在巡礼印度和斯里兰卡後,获得启示页多,认为有形的佛像,终将随时间而淹减,只有活在心中真正的佛是不会消失的。
  在诸位当代佛艺工作者说出他们创作的感受後,另有几位关心佛教前途的学者也提供宝贵意见:
  林保尧教授是继李松林老先生发言的,他首先认为在今日强势经济之下,尚有如此发心的菩萨来举办艺术性、学术性的座谈会,实在很令人敬佩,要感谢京华艺术中心和陈清香教授的义擧。宗教是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扮演著推动文化的角色。
  在世界各大博物馆中,中国艺术藏晶所占分量甚重。台湾的财团虽多,对於艺晶的保护、整理或创作,却未尽力。要研究传统佛像的特色,需要人才、经费,最好能如日本一样,成立资料库。
  杨惠南教授谦称对艺术是外行,对佛教艺术也不懂,但是绝大多数人也都和他一样是外行,所以他提出他的看法。他说,画家有时也能化腐朽为神奇,因为据说观世昔手上的杨柳枝,在印度犹如牙刷,而净瓶则是漱口杯,但後来却被世人比喻为慈悲普渡众生的法器。因此,佛教应逐渐现代化。杨教授一进门见到刘耕谷先生画的西方三圣像时,便认为如果寺院供奉这烦风格的佛像,才是现代化。杨教授希望,更多的佛教徒能参与推动佛教现代化。吴武夫先生一向热心赞助佛教,他也应和的说,希望藉佛教的现代化、佛教艺术的新风貌,来创造中国人二十一世纪的文艺复兴。研究佛教艺术而荣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土学位的颜娟英教授,也提出—艺术家应以发菩提心、恭敬心去创造佛像,创作当代佛像的新面貌。
  研讨会在热烈的讨论中进行,其间一度引起争论:佛像需要保持传统的仪轨呢?还是要完全创新呢?与会人土似乎分成二派不同的看法。在经过激烈的发言之後,大家获得共识,一致主张,传统的手法固然不可完全因袭,但其精神内涵却不能完全抛弃。创新虽然重要,却必须能激起佛教徒的共鸣,引起大家对它的赞赏和认同,才算成功。
  研讨会在陈教授的结论下,圆满结束。她并代表京华艺术中心林隆达先生致意,此次第一届佛像创作展,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来年在第二届、第三届能更圆满成功。  (摘自《慧炬》第313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