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
多元宗教与社会和谐
学诚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已经造成了各国22万6000多人生命丧失,无数个家庭支离破碎,全人类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世纪之灾警示我们:生命极其宝贵但又极其脆弱,人类应该携起手来,超越国家、民族、宗教、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差别,共同研究对策,制订方案,有效防范大自然灾难,而不应把宝贵的生命、时间、精力、财力花费在种族仇杀、宗教:中突、文化歧视、制度对峙、民族纷争、国家分裂、意识形态对抗和单一价值观的强行推广,而对为全球化所日益加剧的国家之间的贫富分化、生态恶化冷漠无视,乃至以邻为壑,转移污染,以邻为敌,战火连绵,或为一己一国私利而对大自然采取杀鸡取卵式的掠夺。如果这样,人类会在天灾的严酷打击之外,遭受更为残酷的人祸摧残,这并非毫无根据的杞人忧天,而是千真万确的现实教训。
反思这场世纪之灾,我们不难发现人为的不当作为加剧了天灾的发生及其破坏力。缺乏有效约束的能源消耗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海水污染,珊瑚礁受损等,这些都造成了沿海生态的脆弱,沿岸居民抗灾防灾能力的减弱。海啸、海浪、风暴、台风等自然的威力在脆弱的生态和人类面前比以往要强大得多,其肆虐、逞凶和毁灭人类的程度也要比过去巨大得多。大量科学研究表明,20世纪全球海平面已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最新的报告指出,按目前全球各个国家对石化等能源的使用情况推算,到2100年,海平面还要上升9~88厘米,海平面上升的结果必然使沿海国家更容易遭受海啸、海浪、风暴和台风等的破坏。从沿海居民的住宅、交通和基础设施到农田、工厂、企业,从本地居民到旅游者,无不受到危害,甚至可能淹没海拔较低的国家。
是我们人类清醒的时候了。只有有力地杜绝人祸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天灾,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才是人类的唯一出路。
而杜绝人祸、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包括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和谐。如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或称“南北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在拯救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就难以形成全人类的合力,生态危机终会由于人类内部的利益纷争所产生的巨大消耗力而愈演愈烈,更不用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危机转嫁和利用市场机制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了,也不必再谈论有的国家拒绝接受《京都议定书》了。
那么又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千口平呢?回到作为人类智慧伟大宝藏的各大传统宗教,谛听那些历久弥新,对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伟大教导。穆罕默德教导说:“为众人寻求你自己所希望得到的,那么你就是一个信徒;善待邻居,你就是一个穆斯林。”“你自己所讨厌的,不要施与别人;你自己所喜欢的,施及于他人。”《古兰经》(49:13)说:“众人啊!我确已从一男一女创造你们,我使你们成为许多民族和宗族,以使你们互相认识。”《马太福音》教导人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7:12)印度教《益世嘉言》里说:“责任、正义、法律和道德的合法权的最终标志是这样的:你自己认为可爱和宝贵的,你自己内心所满意的,应认为别人也一样;你自己所不喜欢的,别人也一样不喜欢。谁能够设身处地感受他人的快乐与悲伤,他就是真正的瑜伽师,他真正地与万众一心。”佛教《本生经》里说:“生命是同一的,痛苦的根源都一样,谁也不会用自己的一只手伤害另一只手,那样他自己会感到痛苦。”实际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宗教都具有教导人类与他人和谐相处,平等对待,理解宽容,慈悲博爱的伟大教谕。正如亨利,赫胥黎早在1894年就已经指出:“致力于理想社会的人际关系的所有时代千口所有宗教的道德学家都同意‘黄金法则’,就像你希望怎样被对待的那样去对待别人。”
作为世界上各大宗教共同启示的“黄金法则”,不应当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宗教、一个团体内部成员之间的道德伦理准则,更重要的它也是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道德伦理;隹则。这一点在世界进入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性问题日益突显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冷漠无情、以邻为壑,中突争端、战争流血,会造成更多无辜生命生灵涂炭和更大规模的自然灾难,从而加剧地球和人类危机。当前人类面临的每一个危机都不是哪一个或几个宗教、民族、国家能独立承担、独立消解的。只有靠全人类通力合作、携手共进,才能减轻和消除无论是贫富分化、人口问题还是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艾滋病蔓延等。因此,全球化的人类,全球性的问题,要求有一个全球伦理准则为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各大宗教所共同启迪的人类智慧——“黄金法则”。如果背离了这一“黄金法则”,我们将一无所成。
全球伦理是全球性问题的必然要求,而各大宗教所共同具备并构成其共同特征的”黄金法则”则是这种全球伦理的价值基础和价值源头。无论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每一种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我们人类以世界各大宗教共同启示的“黄金法则”作为面向未来的价值引导。保罗,尼特(PauIF.knitter)在《一个地球多种宗教——多信仰对话与全球责任》里为我们描述了一幅令人心痛的当代人类苦难的面谱(身体的苦难——由于贫困;地球的苦难——由于滥用;圣灵的苦难——由于伤害),并把全球责任作为多种信仰间对话的共同基础。实际上这是全球化趋势的客观必然要求。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将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出现危机,会影响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甚至全球,并进而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动荡、混乱乃至引发政治危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危机也可能会迅速波及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会很快地超越民族、国家、地区在全球传播并产生广泛影响,并与其他文化发生交流、融合乃至碰撞、:中突。人类从未像现在这样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必须切实承担起全球责任,遵循全球伦理准则。而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宗教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正如孔汉思(HansKung)所认为:“持久的全球行为所必需的那种全球伦理,若没有宗教的贡献,是不可能实现的。”
当然,我们应清醒的看到:要把各大宗教所启迪的并构成其共同特征的伟大智慧——“黄金法则”变成全人类所共同遵奉的全球伦理准则,世界各大宗教、世界各国的宗教界任重道远,而其中最为迫在眉睫、最为至关紧要的是要实现世界各宗教间的和谐和平。正如孔汉思所言:“没有一种世界伦理则人类无法生存,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则没有世界和平,而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则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因此,世界各宗教应怀着宽容、友善、仁慈、平等的胸襟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对话,并把宗教宽容和宗教和谐视为当代宗教徒应有的品质加以大力弘扬,加以精心培育。各大宗教应以人类的共同福祉出发,远离狭隘和偏见,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欣赏和宽容,紧握仁慈和善良,避免敌视和仇恨,带给人类快乐祥和,让各宗教之间、宗教徒之间的和谐、和平成为人类群体之间、个人之间和平和谐关系的典范。只有这样才能把各大宗教所共同启迪的“黄金法则”教导给人类社会,使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增进人类的和谐、和平和幸福。如果各宗教之间、宗教徒之间争端不断、流血不止,那是对宗教精神的最大背离和最大践踏;如果打着宗教的旗号煽动和制造:中突、分裂、仇恨和动乱,进行暴力、恐怖和邪教活动,那是宗教的不幸和悲哀,也是人类的不幸和悲哀。各宗教应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灯塔,引领人类之舟绕过对抗、;中突、战争、流血、恐怖活动的礁石,驶出贫富分化、生态恶化、军备竞赛的误区,到达安定祥和、和谐和平的理想彼岸,让我们的世界因多元宗教的存在而更加和谐、更加美丽,让我们的国家因多元宗教的存在而更加安宁、更加和平。
今日中国,多元宗教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睦相处,在宪法和法律的保护下享受全面的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政府和中国宗教界的共同努力下,各宗教在宽容的环境中形成了讲究和谐、崇尚和平的优良传统。各宗教间紧密团结,通力合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竭心尽力。1995年,广州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个宗教团体共同倡议,联合成立了广州市宗教界支持民族教育联合会。这一宗教慈善团体,以发动广大信教群众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最贫困的学生为宗旨。9年来,共捐款1200多万元帮助民族地区新建、改建中小学校舍20余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000多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中国宗教界共享和谐,服务社会的一个体现。
宗教多元化与社会和谐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中国,各个宗教为此做着从不间断的努力,为世界其他国家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各个宗教一同努力,共存共荣,一定能为全世界和平与和谐、共存共荣,减少冲突与争端发挥重要作用I
(作者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