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佛教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徐艺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佛教文化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徐艺乙
  公众接触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是在2005年以后。在此前后,中国的很多媒体以很大的力度宣传介绍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名词成为热门名词。但是,人们并不清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指的对象及其概念、范围和具体内容。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项;今年的6月12日,国务院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0项,再加147项扩展项目。通过这两批名录,大家才大体上知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和范围。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是否遗产自不待言。在国务院公布的6批2000多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佛教的遗址、建筑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不可移动的文物。全国各级博物馆收藏、展出的文物中,佛教文物占了很大的比例,有佛像、经卷、绘画、法器等。若干年来,国家的有关主管部门通过不同方式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佛教及其相关的文物进行了有效的保护。而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不少是与佛教有关的,但在总体上所占比例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解,似乎是要通过评审才能证明某个项目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甚者,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看作是政绩的体现。其实,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并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以及相关的实物,都应当看作是文化遗产,其涉及的方面是广泛的,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有一些得到了传承发展,有一些被弘扬光大,但也有不少却因为社会的进步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濒临灭绝。
  中国从2003年正式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到2005年正式转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施的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中国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以四级名录为基础来进行,这个四级名录体系由国家、省、市、县的名录来构成。2005开始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是从2007年3月开始,到6月底结束。在申报文件中,已经作了明确要求: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首先必须是省级名录,省、市的名录也是这样申报。因此,去年公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达到4000多项,再加上市级、县级的名录,数量相当大。
  2003年联合国通过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了说明,中国于2005年由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文件中,进一步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对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了5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及口头文学;2、表演形式;3、民俗节庆;4、关于自然及宇宙的知识及实践;5、传统手工艺。中国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9个方面的内容,第二批是10个方面。与此同时发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手册》,其中共列出了16个方面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这只是工作内容的方面,而不是科学的分类标准。因为这些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大家现在还在讨论之中,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
  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家早已注意到,佛教文化中的很多内容可以被列入国家及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比如佛教故事、佛教音乐、佛教戏曲、佛教的仪轨仪式、佛教的医学技术、佛像雕刻、佛经雕刻及其印刷技艺、佛教庙堂建筑及其装饰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通过一定的程序来申报国家和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在进行具体的工作时,需要申报的项目必须要符合以下的原则:
  1、项目的原真性。即该项目从开始至今都保留着自身的、原本的、非复制的状态。
  2、项目的濒危程度。即该项目的存在、传承已经达到一定的濒危程度,才有可能被列入。涉及到具体门类还有更为具体的量化标准。
  3、申报的项目必须具备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除了这三大价值,如民间美术类的项目,要求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一定的流传范围,一批传承谱系清晰的传承人,并且还要有一批传世的代表性作品。关于传统音乐、传统戏曲等,也有很具体的要求。这些内容都得在申报文本中得到体现。
  佛教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工作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建议国家宗教局、中国佛教协会在做好佛教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同时,不妨可以先做好以下的准备工作:
  1、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和要求,对佛教文化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调查摸底、整理排队,以确定哪些项目可以列入国家和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之中。
  2、与中央和地方的文化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因为现在的保护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各方面都得按照程序有次第地进行。另外,项目的具体申报时还有很多技术性要求,需要事先准备好。
  3、预备申报的项目可以根据其濒危程度进行排序,若有涉及到国家文化地位、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的项目可以优先申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