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文化遗产应加强管理
五台山的文化遗产应加强管理魏国祚
举世瞩目的佛教圣地五台山,寺院林立,佛塔摩天,自汉明帝年间始建,直到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新建和补修,规模巨大,文化遗产极其丰富。可是,这里丰富的文化遗产,有的至今仍处于半睡眠状态,没有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如广仁寺的普同塔(藏亡僧之骨于一处的墓塔),塔底流水,塔身设空室,可存放僧人骨灰。骨灰匣按逝世先后排列,每增添一个骨灰匣,则把最前边的一个顶入水中,使其顺水流走,回归自然。所以,塔内始终保持一定数量的骨灰匣。此塔是一座砖构建筑物,高两丈余,坐落在鱼湾,是游人登黛螺顶的必经之处。在五台山旅游旺季的七、八月间,每天从塔旁路过的游人成千上万,竟无一人驻足观赏这座清代道光年闻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由于此塔貌不惊人,又无简介,故游人把它看成是一般墓塔。这座有参观价值的普同塔,就这样被遗弃在无人理睬的角落里,遗恨千古。如果有关管理部门能在普同塔旁立上一块醒目大招牌,写上简介,过去无人光顾的局面就要大大改观,参观此塔者会络绎不绝。谁不想看看骨灰匣是怎样放进去的?谁不想瞧瞧骨灰匣又是怎样顺水流走的?谁不想瞅瞅古人这种新颖的设计和巧妙的安排?这不仅使游人增添游兴和情趣,而且对五台山来说又增加一个景点。因而希望这座被遗忘的普同塔早日被有关管理部门重视,使其在佛教圣地上放出异彩。
菩萨顶108级石台阶旁,同样需要立上一块简介牌,介绍108级石台阶的寓意。这108级石台阶,是代表人生的一百零八种烦恼。佛家说,人生共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菩萨顶的108级石台阶,就代表着一百零八个法门,踏上一个台阶,意味着跨入一个法门,解脱一种烦恼。当你踏完108年台阶,气吁吁地站在悬有“灵峰胜境”横匾的彩绘牌楼下面,就等于把人世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全部踩在脚下,成了一个没有烦恼的人了。游人知道108级石台阶寓意后,自然会游兴倍增,像百米赛跑似的踏完108级石台阶,去迎接灿烂的明天。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为了去掉人生所有的烦恼,也会一步一步地踏完108级石台阶,夕阳无限好,黄昏更辉煌。
参观菩萨顶大铜锅时,应叫游人了解腊八粥的来历:佛教传说释迦牟尼修行时身体虚弱,有一牧女见状生怜,供以乳糜,是为农历十二月初八日。释迦牟尼饮乳糜后,顿感精力大增,神情爽快,当夜在菩提树下成道。佛徒为纪念佛陀成道,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即举行诵经活动,并效仿牧女献乳糜的作法,用干果、杂粮、赤豆等煮成粥敬佛,然后集体聚食。民间争相仿效,形成吃腊八粥的习俗,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说起腊八粥,在民间本是一件平常的事,可是在解放以前的菩萨顶.却是很隆重的盛典。每年腊八粥的准备工作从腊月初一开始,包括刷洗大铜锅,选购黄米、绿豆、莲豆、小豆、栗子、红枣、软稻米,直到腊月初六晚上方才备齐。别的不说,仅干柴就得准备万斤,另外还要备“五台圣水”。初七清晨生火熬煮,共分六锅,到初八凌晨,至粥全部熬好为止。第一锅供佛,第二锅献给住在镇海寺的章嘉活佛,第三锅给大喇嘛,第四锅给对本寺有大功德的施主,第五锅分给菩萨顶的众喇嘛,第六锅加上前五锅剩下的;就作为施舍的腊八粥了。第一锅腊八粥在佛前供粥时,要举行极为隆重的仪式,长明灯高悬,蜡烛普燃,香-烟袅袅,佛乐齐鸣,全体喇嘛上殿诵经,直到天亮以后舍粥完毕,盛典方告结束。
令公塔是杨五郎父亲杨业的瘗骨塔。由于杨业死后被追封为太师中书令,令公是古人对中书令的尊称,故后人管此塔叫做令公塔。塔系三级六角砖塔,高约十二米,位于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上。若能于此立一块令公塔简介时,应把这里优美动听的传说也写上。
宋景德二年初,宋真宗与萧太后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孟良借护送北番君臣归境之机,装作番人盗回杨业的真骸骨(第一次盗回的是假骸骨)。在五台山出家的杨五郎准备给他父亲建瘗骨塔时,却听说仇人潘仁美和敌国辽帮都派人来五台山,只等杨五郎一葬父骨,他们就下手盗杨业的骸骨。潘仁美盗骨是为了使老令公暴骨于野,破坏杨家风水;辽兵盗骨是要用老令公之骨作为镇国之宝,大显国威。五郎非常着急,幸亏有人给他出点子,让他仿效曹操七十二疑冢的作法,使人真假难辨。五郎同意后,五台山人民和各寺僧众纷纷捐钱建了七十二座瘗骨塔,让杨五郎挑选一塔,秘密埋葬,使盗骨人找不到真骸骨到底葬在哪座塔下。这样,别说盗骨人找不到杨业的真骸骨,就连杨家的后代也无法知晓。民国初年,杨业的世孙们来五台山做过一番调查,他们认定杨业的骸骨就埋在今龙泉寺西北里许的这座令公塔下。理由有二:七十二座瘗骨塔,由于年代久远,其中七十一座只剩有塔基或连塔基也荡然无存,唯此塔却巍然尚存。其原因是建此塔时用了特殊材料,并加工细做,否则和其他七十一座塔t样早已不存了,这是其一。其二,在七十2,座塔中,唯有这座塔是建在有风水的宝地上,此塔居高临下,周围的九道山冈象征杨业的七子二女,似九条小龙争先恐后向这里飞跃,杨老令公高卧在这山坡上便可‘‘望子成龙”。由于这是一块真正的风水宝地,所以杨五郎才选择此地埋葬了父骨。依据这两种理由,确定此塔是杨业的瘗骨塔,并在塔旁用砖砌一碑龛,内刻“杨令公之墓塔”,落款日期为民国六年五月。碑龛背面有诗一首,,是砌碑龛时引用五台山明代高僧赞颂杨令公的诗:‘‘山色苍苍锁暮烟,令公遗塔白云边,将军忠义乾坤并,千古清标尚凛然。”这首诗是对杨业的评价,也是对杨业的歌颂。 、
此塔孤立山坡,貌不惊人,但杨业那种为国捐躯的精神使人难以忘怀。
五台山的文化遗产极多,难以数计。为了让游人了解五台山,熟悉五台山,喜欢五台山,均应有简介。如:碧山字塔,杨五郎铁棍,大社铜牛,塔院寺的佛足碑、文殊发塔,显通寺的无字碑、云牌,万佛阁的半副鸾驾,清凉寺的歇龙石,慈禧太后赐给南山寺普济和尚的“真如自车”,千佛寺的佛母洞,台麓字崖,古佛牌楼等等。让这些文化遗产在佛教圣地五台山大放异彩吧!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