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
印度宗教之探索——第一篇 印度教
Young Oon Kim原作
无 意 译
第二章同到神
第二节 印度教的多神论
多神论一度是多数文明的特色,而当今的印度教为此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展览橱窗。我们考察印度人之所信及其礼拜的方式,便恍同亲见希腊人之礼拜宙斯(译按:天神,相当于罗马人的邱彼得)及婀芙若黛提(译按:爱神,相当于罗马人的维纳斯)或日耳曼土人之敬礼于硕尔Thor,沃登Wden及芙蕾雅Freya(译按:分别为雷神、战神与爱神)。
印度教徒曾崇拜三亿三千万神——控制自然力量的神,人类善恶之人格化的神,星球之神与祖先之神,丰收之神与种族的保护者。显然“神”在印度教里并不很意味著此字在犹太教、基督教与回教里所代表的意义。印度教徒有一种几乎神化一切的倾向:石头,树、河、牛乃至于人。敷世纪以来,有些教徒崇拜著一根七尺高的石柱,据说那原是来自麦加的回教遗迹。在印度教里把一件东西称为神的意思是说那东西值得尊敬,荣宠与崇拜。因此,一位美国学者可以说:“印度教不是一个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至少不是任何西方意味上的神。”
吠陀之教承认许多神;最重要的是日神苏列Surya,火神阿格尼》Agni及天神因陀罗。他们所描绘的阿格尼骑著山羊或(公)绵羊,并有七根舌头以舐尽祭祀所用的酥油;画中所见的千眼之神因陀罗骑著一头象;苏列是印度教徒迄今仍朝夕崇拜的神,他在金色的马车里驰过天空。
后期的印度教,未尝否认其他诸神的存在,却把另一组三位一体的神放在首要地位:创造者婆罗摩Brahma,保护者伟须努及破坏者湿婆。婆罗摩乃万物之父;他是一个红色的人,有四头四臂,骑著飞行的天鹅;他的配偶是学问女神沙拉斯娃提Sara—svati。伟须努乃恩泽之神,保存世界;他是一位美少年,有四只手,手中分别持著螺壳,圆轮、棒子及连花;他骑着鸟中之王格鲁达Garuda,格鲁达具人身及肢体,鹰头而长翅膀。伟须努坐、睡于巨蛇身上;他的妻子是美丽的幸运女神拉克须蜜Lakshmi。变易之主混婆五脸而四眼,盖著灰烬,穿著虎皮,带着三叉戟,棍子,雷电,或斧头。湿婆有许多形态:宇宙运行之主,完美的苦行者的代表,时时出现于坟场的鬼与魔的主宰,甚至是神悦的象征——一个欢欣的啜酒著在喜马拉雅山峰享受无休无止的快乐生活。
在这三位一体——或为势均力敌的三神,或为一神而三脸——之上的是非人格的“绝对”,名为“婆罗门”。婆罗门是无性的,和男性的造物神(婆罗摩)相对。吠檀多神学家在低下的、有条件的、受限制的婆罗摩及超于一切描述,免于种种束缚的至高无上的婆罗门之间有所区分。至高无上的婆罗门“非粗非细,非短非长……非影Shadow非暗darkness……无味无嗅,无眼无耳……无内无外。”
虽经许多世纪的同教治理,蒹以约摸两百年的英国基督教殖民统御,多数印度教徒依旧是多神论者;不过其中有许多是一神至上论者,即他们承认有一神超越其他一切诸神之上。有些人是西方所谓的一神论者,崇拜单一的神,如伟须努,克利须那,湿婆或婆罗摩;而另一些人、如吠檀多论者,主张一种泛神的崇拜,他们的神是非人格的,在万物中显现的神。吠檀多论者有时主张印度敢始于有灵观,化咸多神论,渐渐变为人格神论,再由诸圣者对之转成神秘的一神论。另一方面,神学家认为印度宗教传统之完全开展乃当其趋向于崇拜一位人格化的慈悲之神的时期。究其实印度教曾以种种方式作自我之表达,一个人叮以随其所喜在其间任择途径或诠解。
摘自《内明》第136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