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宗教观〉问答补充
〈我之宗教观〉问答补充
主讲:昭慧法师
记录:禅逸法师 整理:法印讲堂、妙心写作读书会
一、〈宗教之意义〉问答补充
(一)2/-1“在过去,佛教为了适应部分的众生,有许多不了义的方便,但这无损于佛教的真义。”
答:所谓“不了义的方便”,如果是本文所例举的《法华经》(大正9?10a):“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此“方便”是指声闻乘、辟支佛乘之方便。而“无上道”,就是一乘道──究竟归于佛道,这才究竟了义。
但是在这里,作者所谓“不了义的方便”,未必见得完全指的是声闻乘和辟支佛乘,更多时候指的是“易行道”。导师的意思应是:有很多的制度与教法,都是为了适应当时当地当机的众生而说。如果众生的层次有所提升,教法也应跟著提升,这时就不应执著在“方便教”的层次。就像佛陀,往往对在家弟子一开始只讲端正法:布施、持戒、生天之法,告诉他们如何保持人身,乃至生天受福。等到弟子心理柔软,能够堪任大法,他才进一步再讲四谛、缘起之类的究竟法。这何尝不是“不了义的方便”?
(二)(3/6~8)讲到宗教的体验,“宗”、“教”的分类与定义为何?儒家不算是宗教,是否从宗教的定义中,可以找到答案呢?
答:儒家确实有一套教法没错,但那教法不是从证法而产生的,是透过日常做人处事的经验与思维而产生的。再者,孔子本身并没有宗教上的特殊经验,孟子却有一些。他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家的庄子也有一点,他所形容的“至人”,并不见得是来自想像而已)。不过儒家这种特殊经验,还是用在安常处顺方面,而没有拿来进一步探究生命根源的问题。因为它在现世乐方面的努力太多,不谈“后世乐”,更无意于“究竟乐”,所以“孔颜乐处”终究不太符合宗教的内涵。
不过儒家在中国文化中传衍下来,也会披上宗教的外衣。例如:孔庙岁时举行祭孔大典。大典中也有种种仪式与祭品,再加上八佾乐舞的礼赞,这一切都是仿古的。颇有《诗经》“颂”的风格。而“颂”本身就是宗教的赞词。所以,儒家还是有某些的宗教仪式。
可是,若要分辨他们是不是宗教?这就可以“从孔庙由谁来支持”而分辨之。孔庙不是由民间维持,而是政府支持的。可见儒家在政府而言,是一种学说、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政治性的宗教。可是儒教与民间毕竟还是隔了一层,人民没有办法完全把它当成宗教。
民间面对儒家宗庙,有没有一些类似宗教的行为?也有。例如:祭孔大典时,竟然有很多人拥上去拔猪毛(智慧毛),认为这样小孩读书会变聪明。这就是典型的一般民间信仰行为了。
(三)4/-1“以宗教为生活的,当然有欺谎的报道。”这是什么意思?
答:确实有些人是以宗教做为生活的工具,所以往往会把一些不真实的宗教经验报导出来。以佛教来看,这不只是增上慢而已,甚至是大妄语。有些人明明没有鬼神附乩,但仍然可以伪装;有些人只不过有些许神秘经验,就诳称自己已成佛做祖了。这些都是“欺谎的报导”。
二、〈宗教之本质〉问答补充
(一)5/-5“依佛法说: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真实内容,并不是神与人的关系。”这是依佛法说的,其他宗教是否也有他们的说法?
答:当然,譬如耶教、回教,他们就会说:宗教的本质就是神,一切都是源于神的告召、神的智慧、神的大能显现。
(二)6/-5“天真的儿童,知识不曾发达,等到长大了,社会影响下的世故也深了。在社会中,有不能不隐蔽自己的苦衷,覆藏自己的真意,覆藏自己的错误,覆藏自己的罪恶。久而久之,真的连自己也误会自己了!”这段话是否说到人类意欲的进层表现?它的主要意义是什么?表达什么?隐蔽自己是不是人类意欲的表现?
答:隐藏自己,是不是人类意欲的表现?当然也是。如他唯恐自己的想法会遭受别人的轻视,或是唯恐自己错误的行为会遭受别人的责备,这时他当然就会为了满足“被接纳,不被排斥”的意欲,而有所覆藏。
为什么忽然讲到这段话?原来作者强调:人类的意欲,一直都是向外祈求,希望能够达到圆满,所以会有外射而成的神祇。这一段话就进一步说明:人类倘能往内寻求,会发现到自己本身有很多缺陷,这些缺陷日积月累,过失往往就越来越深重。由于自己为满足“被接纳,不被排斥”的意欲,所以不断的覆藏,以遮掩自己的过失,久而久之,连自己对自己也都不认识了。
为什么“连自己也误会自己”呢?人在不断自我遮掩的过程中,其实也不断地在说服自己忘怀自己的过失。一个人要忘怀别人的过失,比较不容易;要忘记自己的过失,却是相当容易的事。忘记不愉快的记忆,这依心理学而言,是一种名为“潜抑作用”的心理自卫机转。久而久之,面对别人的错误时,变得几乎不能忍受,因为他已经忘记自己也是一身的错误。尘垢越积越深,苦痛就越来越多;到了想要洗刷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时,就会寻求到宗教之门,希望有一种方法,可以让自己重新来过。
(三)导师与一般社会对“宗教之本质”的看法,有何不同?
答:导师与神教或一般社会的想法,当然不同。因为一般不承认神是由人类自己的意欲外射出去的,会认为真实有之。所以,他们不能够承认外在的神祇只是在强化、激发著我们自身的潜能,而会认为:神真实是在施与恩典。当然我们也不是全盘否认外在的帮助,佛教更说明有天人、鬼神的存在。但佛教认为,解铃还需系铃人,生命的困境来自自己的愚痴,一定要自己解决之;而外在宗教的意义,还是在于激发内在的潜力。
三、〈宗教之特性〉问答补充
(一)另外,(11/-3)他力宗教(外力宗教)希望透过:“种种咒术,种种仪式,种种祭祀,求得一大力者的干涉、保护,或增加自己的力量。”这样一种增加自力的他力观,与求佛菩萨加被所产生的力量,又有什么不同?
答:当然我们可以说:这种求佛菩萨加被的力量,是靠自身善根成熟,或靠自心诚恳热切而感应道交的。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分析:求佛菩萨加被,和仰仗他力而得护佑的思想,还是有点差距的。差距在于:它依然要建立在“因果论”的磐石上,而不能用神教的“恩典论”来诠释。
神教会认为:这就是神的大能,神在某某教徒的身上显出他的大能。但是佛教则会说:佛陀是证得因果者、体悟因果者,而不是破坏因果者;菩萨也是如此。我们求佛菩萨加被,有时候佛菩萨确实也会“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1,以悲悯心,让我们获得福乐或免除灾祸;让我们重罪轻报,甚至转果报于无形。
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善恶因果不是无缘无故就此抵销的。可以说,这只是随著信仰,而不知不觉向慈悲、智慧的佛与菩萨产生人格认同,减少烦恼滋长的机会,所产生的因果网络之变化。所以,佛菩萨的护佑,只能说是增上缘,间接帮助我们改变心理上的恶劣习惯与心态,使我们在不自觉中以自力来净化自己。
(二)12/6“在高尚的神教中,也在信神的前提下,注意到人类自身的净化、革新。特别是佛教,释尊提贡‘古仙人之道’。”这是否指佛教也是神教的一部份?
答:不会的。此段说明两者平行:第一、神教会有净化自己的倾向;第二、不但神教,特别是佛教,更明显的有净化自己的情形。所以,并没有“佛教是神教的一部份”的意涵。
四、〈宗教的层次〉问答补充
(一)13/-2“最低级的宗教,要算是(幽灵,妖怪等)多神教了。”想到有人说在建筑时,要祭拜一下。如果要挖掘草丛时,是否也应该先通知一下,让幽灵等的众生界,事先离开。律部说:“坏鬼神村事”,这是否是迷信?
答:“坏鬼神村事”这条戒,是针对印度的民俗信仰。因为印度人相信:鬼神依草木而居,所以佛制比丘不得随意斩伐草木,以免抵触其信仰。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传说,但中国人也许把这些鬼神叫作“树头公”。
至于是不是要在礼貌上先行通知,请鬼神众生先行离开栖居之地呢?这是对的。如果真的有鬼神寄附在树上,先通知他,他总是心里舒服一点!不予知会,而立刻强行拆迁其栖息地,要是换作是你,你心里会舒服吗?日治时期,台湾阿里山上就有林班工人因砍伐大量古木而集体暴毙的例子,处理这种事,是不可不审慎的。
对于这样的情形,我还是持保留态度,不敢完全用“宗教心理学”,归诸“心理因素”,而全盘否认外在因素。毕竟众生界的事情是很难说的。
(二)16/-1“自心宗教,在哲学中,当然是唯心论。”这里的唯心论是否指真常唯心?
答:这里的唯心论,并不一定是指佛教的真常唯心论,而是涵盖得一般哲学或玄学家的唯心观。还有,在佛教中,无论是禅者的生命境界,还是唯识的学理结构,都有“唯心”的倾向,却不尽然认同“真常唯心”之论。
(三)17/8“佛教是否定了神教,我教,心教;否定了各式各样的天国,而实现为人间正觉的宗教。”导师举《小空经》为例,这是不是可作为导师提倡“人间佛教”的佐证?
答:导师说:“佛教否定一切,而实现为人间正觉的宗教”,这不是从《小空经》而来的论式。《小空经》是在说明他空观的修持方式,一层一层地空上去的禅修境界──逐步脱落法,也就是“以楔出楔”的原理。导师只是顺便提到《小空经》,讲到最后还是回到(17/7)“人间,著衣,吃饭,教化众生”。所以,人间正觉的佛法,整部《阿含经》,都有很明显的启示──佛确实是在人间成道的,人类也是在人间而修学佛法的。人间佛教,主要是说明在人间修道、成佛、说法,涅槃的道理,导师提倡人间佛教,绝不只是从《小空经》而来的灵感,却可说是:从原始经律中得到很大的佐证。
注释:
1.《大正藏》第32册,页137,上栏。
摘自《妙心法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