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永明大师绝待圆融的佛教思想文化与启示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高柏生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一
  吴越过历代钱王都虔诚信仰佛教,在兴国安民中弘扬佛教文化,古无在代战乱不断的环境中,是唯一国泰民安的王国。永明大师是吴越国师德韶的弟子,很受钱王的敬仰,对吴越佛教文化的发展显有贡献。他十六岁就献《齐天赋》给吴越王钱□,即显他的佛学功力。后任钱王的税务官时,见鱼禽即买下放生,俸薪用完后,动用了库银。后被告发,当受死罪。永明大师临刑时镇静自若面不改色。钱□王十分钦佩其胆识,免刑释放,准他出家为僧。公元960年,吴越王钱弘俶,钦佩永明大师深厚的佛学造诣,邀他主持重建灵隐寺,使该寺殿宇房舍多达一千三百余间。次年邀他主持永明寺(即今净慈寺),使其得以悉心研究佛学,完成佛学经典《宗镜录》百卷。杭州著名的古迹六和塔,亦是永名大师主持建造的。在宋太祖最后消灭南唐时,吴越王钱弘俶作出“纳土归宋,舍别归总”的决定,尽献十三州之土归降宋朝,这一主张是永明大师临终的遗言。
  综永明大师佛教文化的研究和践行,始终贯穿着《华严经》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使吴越佛教文化在兴教、治国、安民上贡献卓著,影响深远。绝待圆融是佛菩萨的思想境界,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吾一介生死凡夫,何敢妄谈?然只从凡夫的层面,从可思可议的视角来论绝待圆融的思想,这虽仍是凡夫之境界,但不失与佛教的境界靠近了一步。喻如在无明地牢里,从墙孔中穿透近来的一线光明,虽不是太阳之全貌,亦不离于太阳之本体。兹将永明大师绝待圆融思想理念的饯行略述四点。
  1、依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饯行禅教融合的路。
  《金刚经》云:“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为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八万四千法门华严宗把它判为十宗,宗宗全是佛说,所谓“方便多门,归元无二”。然因凡夫的分别执着,造成了诸家对立。永明大师是禅宗法眼宗的第三代宗师。他看到禅宗行人不同教理的弊病,即主张禅教融合。大师身体力行,先在国清寺结坛修法华忏;又到金华柱峰诵《法华经》三年;后到雪窦寺瀑前坐禅。深悟“万法唯心”,万法殊途,然必归于心。为了解决禅教之间和教内各家之间矛盾。他曾邀请主张“万法唯识”的唯识宗,阐明法界缘起的华严宗和发明“一念三千”的天台宗的三大派专家。就佛教的基本问题进行研讨,以禅融合贯通之。他人为“经”也好,“禅”也好,均为佛旨的阐明方式,并无本质上的不同。诸家对立是一个大错误。研讨会推进了佛教内部的融合。他还广泛征引大乘经论60部,贤圣之言三百家,撰成《宗镜录》100卷,融合各宗思想分歧,宣扬殊途同归的绝待思想,肯定禅教一致的主张。他人为当时一些禅只是“发狂慧而守痴禅,迷方便而违宗旨”,对于佛教经典视而不见,故“暗于各相,一句不识”,是十分危险的倾向。指出参禅与研究经典应该相辅相成。大师同时指出教家不仅内部矛盾重重,而且学人的佛学水平日趋下降,因此教家也有必要与禅门结合。
  禅教融合在永明大师等的弘扬下,在此宗以后逐步成为禅门的主流,甚至影响至今。
  2、绝待缘融的理念,践行禅境融合的路
  《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善导大师认为:释尊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正法像法的众生断惑证真而说,末法众生依之修学证悟不易。唯有念佛往生的净土法门,乃是释尊为五浊恶世凡夫特设的方便法门。永明大师尊佛祖的明示,观当时禅门行人的根基,而提倡禅净双修。禅宗融合了净土宗信仰和实践,造成了一种禅净融合的修持方法。禅僧的身份虽然不变,但时常修行的重心转移到了念佛上来。大师认为禅僧口唱佛名,读诵经典,并不妨碍禅行。为普度众生,禅僧不妨念佛。他进而认为,念佛不但不妨碍禅行,而且还助于禅定。这使通途靠自力修证的法门,转变为不但靠自力,还依靠佛力摄受的特殊法门。大师的《万善同归集》重点在弘扬禅净融合的思想,书中继承和发展了慧日大师融通各宗回归净土的思想。他认为一切修行都是善行,最终都要归于净土。大师的宗教实践以回归净土为根本的目的,把禅净双修看成是修行的最高层次,明确指出禅净双修是成佛的唯一通途。他说:“学佛要禅净两宗兼容双修,不可废缺其一,如果仅求其中一宗,则很难成功。”大师的禅净四料简说:“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佛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汲个人依怙。”
  精辟诠释了禅净双修的内在关联。为禅净融合指明了一条通道,大师始终身体力行,虽为禅宗宗师,还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随从常数百人。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的音声。吴越王钱弘俶闻此大为感动,叹曰:“自古求生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因此永明大师被净土宗人列入净宗六祖之位。
  3、依圆融的思想理念,践行三教融合的路
  永明大师主张儒、道、佛三教融合源于宗密大师。宗密认为,“本觉真心”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其他各家的学说,都是对“本觉真心”在起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认识,而《华严经》则是认识了“本觉真心”发展的全过程。认为“孔、老、释尊借是至圣,随时应物,设教殊途,内外相资,共利群庶。”永明大师进一步认为“儒、道两家借是菩萨化身,佛性浓厚,极具助众成佛的功用。”把儒、道的产生和功能与佛家绝待圆融了。儒,道是佛菩萨应众生机而产生,和佛教应众生根基而有五乘佛法之分,完全相应。儒、道正是佛教的人天乘,但仅仅是应众生机的方便施教,追其究竟功能,都是助众生成佛。大师又人为:“佛的法力是无边的,一切问题都可用佛法解决。他不仅可以上劝大臣忠与皇帝,保祐国脉的延续;而且还可以下劝儿子孝顺老子,使家庭和睦。同时还可以泯灭一切对立不合之物,融合万物于一体,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境界。”佛教圆融令摄了儒、道,儒、道是全知全觉(大觉佛)过程中“某一阶段的认识”。因此大师认为儒、道、佛三教是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的,取的三力合一的效用,而这种合力效用是任何一方所不能产生的。大师为三教融合扫除了思想认识我见我执的障碍,为三教融合开创了先声。
  4、依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践行政权融合的路
  吴越王朝和宋朝的和平统一,是佛教觉待圆融思想理念在政权融合上开出的一支艳丽的花朵。吴越王钱弘俶尽献十三州之土归降宋朝,是大师当年临终时“纳土归宗,舍别归总”的遗言。“舍别归总”,是佛教六相教义中的“总相”和“别相”,意为舍弃别立一国,而归中原一统。钱弘俶能采纳大师临终劝谕,采取“重民轻土”的决定,这是佛教思想文化所育成。后人对此评论说:“诚用师之劝喻,于是十一万兵,五十五万户,官吏族属之命,皆广长舌所胎孕而更生者”。
  三
  回顾永明大师学习践行佛教文化中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对吾人理应有所启示。兹就本人的认识说一些看法。
  1、学习佛教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必须放下本人的我知我见,彻底随顺
  释尊的教诲,决无疑虑。
  释尊在菩提树下,夜观明星,豁然大悟。悟时开口的第一句话:“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释尊的开文道破了宇宙的玄秘,也道尽了宇宙的玄秘。这是一切法门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法门的归止。是绝待圆融思想理念的源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意即一切众生、蠢动含灵本来是佛。断绝一切对待,圆圆满满相融相合。“唯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了本来是佛为什么现在失去佛的德相和功用了呢?结论是四个字:“妄想执着”。因心在妄动,才看见万类万物。科学家爱因斯坦亦认为:物质、时间、空间,都是由于人类的错觉。妄想是错误,执着是坚持错误不能放下。凡夫只要放下“妄想执着”就成佛了。一切众生、蠢动含灵皆可平等成佛。吾人应随顺佛的教诲,深信吾人本来就是佛,人人可以平等成佛,只要放下“妄想执着”。
  2、行佛教绝待圆融的思想,必须修建两个大。
  第一是以社会生活环境作大道场。永明大师《宗镜录》说:“此宗镜内,无有一法而非佛事。”又说:“生老病死之中尽能发觉,行住坐卧之内俱可证真。”修行道场是在社会的环境中,如永明大师与吴越钱亡兴国安民的交往是修行,促进三教融合是修行。世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世法无有一法案不能践行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
  第二以一念心性作大道场。修行最大的道场当是一念心性这个道场。吾人一念之心大则竖穷横遍,细则刹那之间。吾人觉知,念念在践行绝待圆融的思想理念,迷迷处出对待隔别。修行的课题是:放下“妄想执着”。“妄想执着”就是吾之妄心,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不是去修他人。惠能大师开示吾人,“真正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明明白白开示吾人,若吾见别人之过,是吾人跑错了道场,故“他非即我非”,是“错觉”的妄现。所以若在心里产生别人修行的法门不同于我,即我是他非,不能随喜,或我是学佛的,他是信其他宗教,我是他非,不能平等;或顺境欢喜,逆境讨厌,心有高下。此时能从对待回到绝待上来,能从隔别回到圆融上来,就是转烦恼为菩提,。抓住当下一念修,是最最真实的修行。
  总之,一念心性是绝待圆融的,由一念心性中显现的一切法亦是绝待圆融的。只要吾人能放下妄想(错觉)执着(坚持错误),即见法而如是绝待圆融的本来面貌。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