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掀开福建宗教文化的神秘面纱——评何绵山峰先生《福建宗教文化》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2日
来源:不详   作者:廖青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掀开福建宗教文化的神秘面纱——评何绵山峰先生《福建宗教文化》
  廖青
  作为一名咸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青年人,我的学生时代和大多数人一样,受的是“无神论”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宗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一论断上,从而对宗教的认识好似雾里看花,神秘莫测。随着年岁渐长,阅历渐丰,逐渐发现,其实我们每日的所见所闻都渗透着宗教文化的因子,广播电视新闻中常常见到的国际热点问题如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巴以冲突就是因宗教问题而起。西方学者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中突》一书中指出,冷战时代的政治意识形态对垒结束之后,未来世界:中突的主要形式将不再是政治冲突和经济冲突,而是以传统宗教为基本依托的文明的:中突,21世纪主要表现为伊斯兰教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震惊世界的美国“9,11”事件、硝烟未散的美伊战争都不幸印证了这一说法。
  抛开国家民族大事不说,我们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同样也离不开宗教文化的影响,名山大川旅游胜地就我们福建省来说,闻名遐迩的如武夷山、福州鼓山、泉州清源山、福清石竹山,哪一处没有寺院道观的香火缭绕,没有宗教文化的润泽?行在最偏僻的乡野山村,也会不时冒出一处土地神庙。即便是再不信教的人,只要是中国人,你总要在过年时祭灶吧,这灶王爷就是道教的神仙。
  据统计,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信仰各种宗教,可以说,不了解世界宗教文化,也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样,不了解福建宗教文化,也就不可能了解福建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就无法接近福建文化研究的深层次问题。福建省闽文化研究会会长何绵山新作《福建宗教文化》(天津社科院出版社)就为我们了解福建宗教独特的形态,深层次的探讨闽文化的成因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文化角度的切入口。
  《福建宗教文化》一书从各个方面揭示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在福建的发展和特点,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审视,凸现了其文化内涵,并探讨了闽台宗教之间的历史源流和天然联系。介绍了各宗教在福建的传播和特点、对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与闽台宗教关系。从某种角度说,宗教史有时也可以当作人类的文明史进行阅读,《福建宗教文化》对福建五大宗教的阐述融入到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模式中,我们从一个侧面把握了福建民间文化的演进与社会的变迁。
  佛教在我国传播范围最广,对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影响也最深远。《福建宗教文化》用1/3的篇幅介绍了佛教在福建的传播和特点,尤其是对与福建有不解之缘的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在全国佛教学界占据重要地位的闽南佛学院,更是列出专章详尽介绍。作为古代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八闽,所建寺院居然在宋代居全国之冠,而且在几次全国性的“灭佛”事件中,因为地处偏远地带而躲过浩劫得以保存,可见佛教与福建的缘分之深。
  佛教对福建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正如该书指出,首先是对福建士大夫在思想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鲜为人知的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日理万机和戎马倥偬中坚持诵经念佛,亲书佛经作为日课以修身养性。其次佛教在福建留下无数具有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遗存。如福州鼓山的摩崖石刻、泉州清源山弥陀岩立佛、晋江南山寺摩崖造像等等,这些精妙绝伦的艺术珍品和各具特色的寺庙建筑一起,构成福建独特的人文景观,也为自然景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宗教文化的存在,武夷山可能无法列入“世界双遗名录”,而鼓山、清源山、石竹山等福建名山的魅力也将大打折扣。
  佛教对福建的诗词楹联艺术也很有影响,如书中所引用的朱熹题漳州开元寺“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一联中蕴含的自然情趣和哲学理趣着实令人玩味再三,过目难忘。弘一大师是近代著名的高僧,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对近代佛教的杰出贡献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成为影视小说等热衷表现的艺术题材。
  提到福建宗教,就不能不提到弘一大师,该书就用大量的史实叙述了弘一大师与闽南的因缘、在闽南的讲演和编著对闽南僧伽教育的贡献,并分析了在闽南弘法成功的原因,对弘一大师感兴趣的读者一定能从其中受益。闽南佛学院是福建最著名的佛教教育学府,名播海外,影响甚广。由于宗教学府独特的办学特色,长期以来对外界而言似乎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该书则带领我们了解这座神秘学府的发展历程,感受由各方延请的名师、潜心进修的高徒、科学设置的课程、严明的纪律等营造的佛教高等教育氛围。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福建道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往往先是依托名山建观传道,而后向城市农村发展,闻名遐迩的武夷山之名就来自在古代山中修道的彭祖之子武和夷,至今犹有武夷宫、桃源洞两处修道遗迹。令人称奇的是,福建不少庙宇,既供佛祖,又供神仙,这种佛道同供的现象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福建道教最著名的妈祖信仰目前已经成为具有国际意义的宗教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相对佛教而言,道教对福建民间文化的影响更大,该书阐述了道教对福建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戏曲舞蹈尤其是对福建民俗的重大影响,归纳整理了道教与福建民间文化的种种联系。
  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福建传播都较早,这与泉州在宋代是世界贸易大港,海外贸易空前繁荣不无关系。相对与佛道教而言,这三大宗教对福建文化尤其是民众思想的影响较弱,传播过程也起起伏伏,历经坎坷。如书中引用史料记载:”黎玉范于1640年前后曾被官府抓获,他在押送途中仍然手拿十字架,一路坚持宣道。”“陈友定兵入泉州,凡西域人尽歼之。1367年,明军入闽,再次对泉州回民进行残酷屠杀。幸存的回民为了生存,只好改名换姓,放弃伊斯兰教信仰。”读来令人感叹历史的无情与沧桑。该书介绍了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在福建传播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它们对福建社会文化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基督教在福建传播的重要人物艾儒略、为传教而产生的闽南白话文等,使读者对三大宗教有初步的了解。
  宗教与福建饮食文化也有许多关系,如颇具知名度和诙谐色彩的福州 “佛跳墙”。福建宗教文化留下了许多标志性的建筑,如该书专章列出的名寺、名塔,尤其是读者平时接触较少的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宗教建筑,如能配上插图,可能会更加直观的展示宗教文化的艺术魅力。
  必须指出的是,作者是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来写作《福建宗教文化》一书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读到介绍、研究宗教知识的书时,总是感受到浓浓的火药味,字里行间总是不忘提醒读者宗教是精神鸦片,是苦难人民的安慰剂。“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这句对宗教某种功能的论述,被片面当作宗教的本质,成为了我们研究宗教文化的前提和结论,从而导致对宗教文化的研究不能采取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福建宗教文化》一书没有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用政治图解的方法展开学术研究,而是立足于历史真实,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客观的还原宗教文化在福建的传播过程和影响作用,带领读者进行本土宗教文化的精神之旅。作者既没有刻意美化、夸大宗教的功能和作用,也没有忽视宗教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而是用确凿可考的史料说话,用原生态的民间宗教文化现象例证,这就使我们对福建宗教文化的了解更接近历史的真实,更有利于独立思考生活中的宗教文化现象。
  文学创作流派上,有立足本土题材进行创作的乡土作家,在文化研究上,该书作者何绵山多年来致力于闽文化研究且成果斐然,可谓乡土文化学者了。为写作《福建宗教文化》一书,作者在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收集、整理、归纳、分析,披沙滤金,潜心研究,付出艰辛的劳动。在进行大量文献研究的同时,作者还自觉的行走于民间,在寺庙、教堂等有关的宗教文化现场亲身感受,亲手采集信息,这样的田野作业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使该书的信息量更密集,学术内涵更厚实。
  如果说文献研究是用大量的时间和“静坐”的工夫进行“掘井”式的探索,田野作业则是在行走中精细地实录,宏观地俯视,在比较中深刻。这一点在闽台宗教历史联系和现实交往的论述中尤为突出。由于工作上的原因,作者有机会多次到台湾访问考察,这使他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同宗同源的台湾宗教文化,同时反观、理解福建宗教文化,在比较中深刻学术见解。作者呼吁理清闽台佛教道教法脉,以认祖归宗活动来促进闽台文化交流的建议,将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我们欣喜的看到,当前一个闽文化研究、传播的社会整体性契机正悄然到来,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其中经济区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概念,包括自然条件、居民、社会生产、文化积累等),在这个历史关节点上,闽台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将空前繁荣与密切。闽台文化同根同源,共生共长,宗教文化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在海峡两岸源远流长。这些根植于故土家园的民间保护神是海峡两岸同胞心灵的通用密码,哪怕年代久远,海角天涯。
  一个蕴含人文信息的宗教文化仪式,就能巧妙的在经济与文化,桑梓深情与合作发展之间架起桥梁。不论是民间组织还是政府机关,不了解闽台文化的相关常识,不理解闽台宗教文化的深厚内涵,就很难在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中取得主动权。《福建宗教文化》一书中以较大的篇幅分别论述了闽台五大宗教文化的渊源和交流现状,更显现了他的学术远见和历史责任感。
  我们相信,随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深入,福建宗教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必将对当代福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研究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工作单位为福州市仓山区教育局)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