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和弘扬佛教文化
如何认识和弘扬佛教文化 释海山
佛教,即是佛陀亲自悟证到人生宇宙的客观规律后,指导弟子们去实践“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自救救人,自利利人,福慧圆满,自他成佛的教育,这就叫佛教。佛教文化,包括五明:一、工巧明,即雕刻书画,建筑工艺;二、声明,即歌唱赞韵,诗词文颂乐典;三,医方明,即医药学,针灸,气功,按摩治疗法等;四、因明,即专门研究辩论的一门学问,如现在的逻辑学;五、内明,即道德修养,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佛教的理论和它的文化艺术,能维系到二干五百三十七年的今天,信众遍布世界各国,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反而放射出它具有生命力的灿烂光辉。佛教的特色主要是“五明”中的内明,即精进学修,悟证真理,明心见性,具体表现在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和弘法利生的四宏誓愿为主,这是佛教的主要方面。其余四明,均是入世方便的世间法,这是佛教的次要方面。两者结合,为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佛教的这一法统,在历代的高僧大德们身上灯灯相续,代代相传,经起了干百年历史的无情考验。
一九九二年一月在上海召开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时,赵朴老在讲话中指出, “称职合格的佛教人才奇缺,同佛教事业的建设与开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时期内佛教工作在具足外缘的情况下,所要解决的诸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对此,希望能得到共识。赵朴老强调,今后佛协和寺庙管理工作重点,第一是培育僧才,第二是培育僧才,第三仍是培育僧才。
培养什么样的僧才,才符合“称职、合格”的标准呢?除了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外,还要自觉地独立坚持内明“戒定慧”,以“学修一体化,生活丛林化”为指针,树立四宏誓愿,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培养出真实适用的人才。如果只重空谈,不立脚于实际的行持,以戒为师明因识果,将会经不住历史的考验。广德寺早在一九八八年秋,即开办了佛学院,并出版了《广德潮音》杂志。党的十四大召开后,佛学院的师生们信心百倍,要求《广德湖音》第二期继续出版。这是时代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宏扬佛教文化的需要,宏法利生的需要。我表示支持和赞助。
我们佛教徒要贯彻遵循党在“十四大”文件中规定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合佛教自身的“三皈”、 “五戒”, “十善”来净化自己,以“六度”、 “四摄”利益人群,建设人间佛教,为宏扬佛教文化,运用《法华经》中“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出和雅音”的旨趣,把《广德湖音》的三德之音,传播于全世界。
全体师生们,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普贤行愿品》中“拆骨为笔,刺血为墨,刮皮为纸,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为重法故”之精神相激励,挥笔前进吧!
(1993年3月7日写于广德寺方丈室)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