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浅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24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邱建国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浅谈当代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

  邱建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素养的人。但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大学生信教是近年来一个日益凸现的现象,作者对这一现象的成因、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此就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信教

  大学生信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益凸现的一个社会现象。根据2003年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2820名大学生的调查,信奉各种宗教的大学生占9.2%,远远高于前苏联宗教社会学家估算的前苏联的18岁~30岁青少年信教人群占1%~3%的比例。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中的党员和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二者占了被调查人员的60.16%。这两类学生一般而言是大学生中政治上和精神上比较积极向上的部分,在大学生中相对数量比较少,大约占到在校大学生的35%左右。这个现象的出现,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诸多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多元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反映了高校思想工作的差距,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信教人群形成的原因

  根据调查和了解,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形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 自身因素,寻求慰藉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的思想活跃,同时获取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大学生信教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许多人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入宗教的。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的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生存焦虑的影响,即需求性信教。大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就跨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高中时代的生活学习环境。在这里,他要独自处理生活学习的诸多问题。他的自我意识和理性意识不断觉醒。他看到了高中时代不认识或认识不够的许多责任和压力。面对家庭生存、个人生存和自身条件缺陷等种种压力,当他无法解决、无法发泄、无法承受或缺少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爱时,宗教就会成为最有效的心灵的避难所。

  2. 为了追求人生的终极关切,即主动性信教

  有些信奉宗教的大学生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家庭和睦富足,本人聪慧伶俐,学习成绩优异,一般不存在人生道路的挫折问题。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带着一种幼稚的理想主义来看待社会。但社会却并不符合他们的理想,而是越来越暴露出许多缺陷。他们愤世嫉俗,他们惴惴不安。当他们所受的教育过于空泛,面孔过于呆板,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切时,以仁爱和行善为核心的精巧又深奥的宗教学说就易于乘机而入。

  3. 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

  家庭和民族传统的影响,即传统性信教。宗教在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有悠久的传承,曾经长期影响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我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时期和某些地域还曾经形成过宗教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居统治地位的现象。根据现状了解和调查,很多大学生信教,是因为家庭里有人信教,对家人比较信任,通过身边亲近的人的传播影响,从而走上了忠心信教的道路,这样的情况在沿海地区(温州、台州等地)的学生较明显。这种学生到了学校后,又从而影响室友、身边亲近的同学朋友,从而以点带面,带动了周边的人走上了宗教道路。

  4. 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来看

  近年来,学校学生工作中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

  教育欠深入具体,尤其是对事关人类发展的崇高理想、民族的共同理想、个人的理想等相互关系认识不够,教育形式单一、生硬,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因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极易导致学生出现理想的迷失、价值观念困惑不解,或无能为力,或无所适从,以致走向宗教。高校的思政工作效果不能让人满意。许多学生对高校的信仰教育内容感到枯燥、缺乏吸引力,觉得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认为理论和显示相脱离,难以被学生接受。

  正是以上诸种因素促成了大学生信教人群的出现,其中除传统信教者外,其余人员信教都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这样那样的关联。

  二、大学生信教的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带有显著特点的部分。他们虽来自社会的不同阶层,但因接受高等教育而聚集在一起,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加之知识青年特有的思想活跃,喜好探知未知世界等特点,使大学生信教人群具有不同于其他信教人群的显著特点。

  1. 男女生信教比例基本持平。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信教人群中,男性女性比例基本持平,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处境的特点找到原因。

  2. 心理调节的需求突出。中外学者均认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有着突出的现世功利意识特征。大学生信教也体现了中国人信教的通常特征,许多人是在发生问题或产生需求时投向宗教的。但与普通民众不同的是,大学生信教更多地表现在心理调节的需求方面。

  大学生正处在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是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处理学习、工作、社交、友谊、爱情以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等关系复杂的问题时,常常会引发激烈的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造成心理发展中的失调和不平衡,给心理体验带来不适应感、焦虑感和压抑感。

  大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必然谋求释放以重新获得心理平衡。他们会向父母、亲友、师长等亲近人群倾诉以求得援助,有的通过心理咨询部门获得指导,有的就投向宗教。作者就曾亲自接触过这样一名大学生,当他面临压力无法解脱时,先是产生了自杀的念头,随后又企图遁入佛门,希望从宗教那里找到摆脱心理困境的药方。

  三、大学生信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启示

  针对大学生信教的现状,复杂的原因和对宗教的种种模糊认识,我们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面教育引导,使他们树立唯物主义的无神论世界观。私以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 重视对宗教文化知识的教育

  重视宗教文化知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文化中丰富的人文知识及其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增长见识,提高人文素养。加强宗教文化及热点问题的探讨、研究,积极开设有关热点问题讲座,有利于正确认识我国宗教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2.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大学生精神方面的问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因此,学校应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

  再次,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困惑、疑难、不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盲目信教、盲从信教的从众心理,才能是大学生正确的认识历史上科学家信教的问题,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学生思想认识中起到主导作用。

  3. 从宗教宣传中吸收有益成份

  做思想政治工作意在使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奋进向上的人。宗教也关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调灵魂净化、慈悲兼爱。从总体上讲,思政工作比宗教的影响力大得多,但也不能不看到在某些地方和某些层面,宗教的影响正急骤扩大。尤其在大学生当中,思政工作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

  大学生宗教信仰不同于一般的宗教信仰,感性成分大大高于理性的追求,大部分所谓的"信教"学生对真正意义上宗教信仰认识不足,在社会生活等方面并没有严格按照宗教的仪式、规范、理念行事,宗教在道德、人际交往和人生追求等方面的调整作用不明显,所具有的宗教信仰特征不突出,可以说大部分信教大学生不具有完全意义上的宗教信徒的信仰特征,但一部分大学生寻宗教庇护的心理意识强、他们主要认可宗教的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艺术和美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 金志霖. 《当代大学生与宗教信仰》, 《当代宗教研究》,2002, 3.

  [2] 沈德立主编.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