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近代学者对宗教文化的贡献

       

发布时间:2009年06月05日
来源:不详   作者:周博汶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近代学者对宗教文化的贡献

  ◎周博汶

  近代宗教研究普遍认为十九世纪东西方文化研究工作者,都以一贯带有浓厚西方宗教味道的思维模式来探讨东方宗教的表达。就如King在Orientalism and Religion (1999)中指出“印度教”、“佛教”、“宗教”和“神秘主义”这些模式化形象都是建立于殖民主义和宗主教论说之上。因此,西方传教士和学术工作者所制造的东方文化产品都是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失实的(King 1999:2 11)。

  然而,笔者认为这概括判断容易抹杀了一群西方东方文化研究先驱在文献翻译和思想交流所作出的宝贵贡献和努力。例如:查理士.威金斯(Sir Williams Charles, 1750-1833)——加尔各答皇家亚洲学会始创人(Royal Asiatic Society),于翻译《薄加梵歌》(Bhageuat-geeta);理雅各神父(Reverend James Legge, 1815-1897)在翻译了《四书》(The Four Books)。索尼耶.威廉斯爵士(Sir Monier Monier-Williams, 1819-1899),穷一生精力编写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梵英字典》(A Sanskrit English Dictionary)。还有戴维兹(T. W. Rays Davids, 1843-1922)于一九二一年出版了《巴利文协会.巴英辞典》(The Pali Text Society's Pali-English Dictionary)。

  以上提及的东西方文化研究者都是以正面态度接受外来文化和学习东方文字,继而进行传译和分析工作。他们抱着开阔视野,促进平等沟通的理念,打开渊博莫测东方文化之门。至于那由中文、巴利文和梵文典籍所译成的英文本,至今仍广泛被作参考之用。尤其在现今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社会,这些英文版读本更是为宗教文化研究者带来了无限方便、无尽启示。

  另一位致力于东方文化宗教及佛学典籍翻译工作的中坚份子是麦科斯.缪勒博士(Professor Friedrich Max Muller, 1823-1900)。他生于德国狄索。能操流利法文、希腊文、亚拉伯文、梵文及波斯语。一八四一年就读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 of Leipzig),修读古代希腊与罗马语言及文学、印度文学、梵文文法和哲学。在莱比锡大学就读两年半后,于一八四四年考入柏林大学(University of Berlin)。一八四五年毕业。接着一八四六年前往英国翻译,后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印度宗教.梨俱吠陀》(Hindu Reg Veda)。一八六八年被委任为牛津大学比较文学教授。在牛津大学时期,积极提倡以包容和理解的角度去探讨东方宗教,并推动成立“比较神学”(Comparative Religion)的研究空间。

  可是,缪勒反传统宗教的论调惹来强烈指责。他提倡的宗教思想被指是“一场与神的启示,耶稣和基督教的斗争”(Stone; 2002:1-17)。

  虽然如此,缪勒坚信每一种宗教和文字都拥有自己的系统和智慧,难分优劣、无分文明或愚昧(Stone 2002:75)。

  至于佛学方面,缪勒多次在西方社会发表有关佛学思想的文章,其中包括:

  (1) Buddhism and Buddhist Pilgrims (1857);

  (2) Buddhist Texts from Japan (1881);

  (3) The Dharma-Samgraha (1885);和

  (4) Selections from Buddha (1886)。

  缪勒所修订的《东方圣书》(Sacred Books of the East)也是为人熟悉的作品。《东方圣书》共五十卷,结集多位西方东方文化研究家所翻译的儒、释、道及印度宗教的主要典籍。其中,该书卷十《法句经》、《经集》(The Dhammapada, Sutta Nipata),卷十一《佛教经文》(Buddhist Suttas),卷十三第一部份和卷十七第二部份的《律戒经文》(Vinaya Texts)及卷四十九的《大乘经集》(Buddhist Mahayana Texts)都是缪勒亲自翻译的作品。还有,于一八八一年所制订的Anecdota Oxoniesia是一本梵、英、中对照的经文集。当中收集了《金刚经》和《心经》,等译本。以上提及的文献的文献无疑赋予佛学研究都明确指标。

  笔者深感处于现代社会研究宗教文化资料是何等方便和容易。相比前人在没有互联网、资料库和其他资讯媒体的年代,那些东方文化研究就是凭著有限的人力物力,贡献一生的精力时间在翻译工作上。好让我们从他们落实的基石上再作更深层的研究。因此,基于现今之有利条件,有志从事东西文化研究之士,更应秉着承先启后的精神,对宗教文化更积极的钻研及探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