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徒的政治观
宗教徒的政治观
■ 洪祖丰 著
有智慧的教主,是不会为教徒立下一个古今中外皆准的体系的。
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导航。大凡宗教,都是以精神生活的提升为主体。但人类不仅过著精神生活,也同时面对现实的物质生活。对一般人来说,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个不可隔离的整体,有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因此,各宗教在其传扬过程中,肯定会对物质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作出各种诠释与主张。
这些观点,往往是教主或主要门徒们对当时的环境所作出的权宜性反应。这种反应,是随机逗教而立的。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且受著时空的限制。这与宗教主体的绝对真理,如佛教的缘起性空,有所不同。後者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真理。
有些宗教徒,无法分别相对与绝对的真理,以为「凡是教主所讲,经典所记载的,必定是永恒不变,不可受置疑的真理。」而硬要把这些观点一成不变的应用在现代生活里,美其名为建设「某教国」或过著「完整的生活方式」。当他们发现这些「真理」无法与现代生活取得契合时,又以「神意不可解释」来自圆其说。这种作法,是自欺欺人。
以佛教为例,佛陀曾为帝王说过「十王法」。难道我们因此而以为佛教主张君权政治吗?并由此整理出一套「佛教国」吗?佛陀也曾为民主共和的国家说过「七不退法」。我们是否可以因此而肯定佛教主张民主共和制呢?再说,我们如何协调上述两种说法呢?是否要以「佛说不可思议」来自圆其说呢?这种盲目的执著,有失宗教信仰的本质。
有些宗教徒恰好相反,他们无法想像「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教主竟会说出一些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话来,而生起怀疑心,最终离教而去。这也是不智的行动。
须知,教主说法,是不可能凭空而立的。它必有因时、因地、因人的适应性。以为教主所说的必「地无分中外,时无分古今」而可行,那是不理解诸行无常的根本法则。
以人类的政治体系来说,从远古的共产共用、家族制度、部落组织,到後来的君主、封建及现代的民主制度,从没定型过。
这些体系的形成,皆有其困线条件,有其时代适应性。(今天最受欢迎的民主制度,将来可能被淘汰。今天高喊民主科学,诅骂孔子「封建」的人,将来也可能被後代责骂。)
有智慧的教主,是不会为教徒立下一个古今中外皆准的体系的。
佛陀的讲经说法,目的在於人生的解脱,而不是政治改革,因此对相对的政治体系只作随顺因缘的权宜性反应,不作取舍,这正显示了佛陀的大智慧。
权宜性的反应,其真理虽是相对的,但不等於毫无用处。相对性的真理,其精神与特质,若能获得适当的看待,则有其现代价值。例如,我们若把十王法引用在现代的总理、部长、议员身上、其价值就跃然显现了。同样的,七不退法的内容,应用在民主国家上,其意义就深刻了。
如何善巧的在现代生活中,适当融摄古代优良的精神与特质,是我们现代人的责任,不能责怪古人。李宗吾说过,古时的木匠盖房子,是为了给那时候的人住,并没说世世代代都要住在这房子里,也没说不可装修、扩建、或重建。盖房子的原料、工具、技术当然是那时代的;房子的面积当然是依那时的人口估计的。房子盖好後,木匠把工具、技巧传给後代。後代不把工具改良,不学技巧,不装修,不维修,不扩建。几千人挤在一间破房子里,而天天诅骂那木匠。这道理说得适吗?(按:大意如此,与李宗吾原文可能有差别。)因此,作为现代人,我们要懂得如何看待宗教的政治观。不执著也不排斥,为宗教的政治观赋予正确的位置。佛教不共於神教,希望佛教徒不要犯上他人的错误。
一九九零年六月<佛教文摘>第六零期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